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 新闸路 小校经阁

(2016-07-09 17:50:41)
分类: 静安区

静安 新闸路1321号

刘氏花园住宅小校经阁(八角楼)藏书楼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49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新闸路1321号,近陕西北路口,知道的人叫它“小校经阁”(内有八角形藏书楼和刘晦之的旧居两部分组成)。原来这是一个银行家的藏宝之地——小校经阁。主人叫刘晦之(1879-1962),是李鸿章大儿子李经方的内弟(内弟,指妻子的弟弟,俗称小舅子)。

    “小校经阁”是上海滩现存唯一的一幢近代旧式私家藏书楼,同时,也是民国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的旧居。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网络图片)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上图:民国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

    刘晦之家底深厚,先祖父出身淮军之家,其父刘秉璋更是李鸿章部下的重臣,官至四川总督。凭借着这层关系,刘晦之从小就被送入天津李鸿章家的私塾中,和李氏诸弟子一起读书学习。严师的教诲,与李氏门生故吏之间的隔代交往,使他学识广泛,博才多学。后来,刘晦之又娶光绪帝师大学士,状元,京师大学堂创办人孙家鼐的小女儿为妻,这样的出身背景,为他今后的事业和收藏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院子分里、外两进,迎大门有4棵高大的广玉兰,长得枝粗叶大,青翠欲滴,遮蔽了院内一半的光影。老住户们说,这是当年从李鸿章的大儿子李经方家移植过来的,同时搬来的还有很多太湖石。数十年之后,太湖石被搬往静安公园造景了,剩下4棵广玉兰挺拔至今。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1919年,刘晦之任中国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后,把总行迁到了上海,在北京东路虎丘路路口,造了中实银行大厦。他推出的“特别有奖储蓄”噱头,吸引了大量游资,让财政部长宋子文,都不得不佩服。但“人怕出名猪怕壮”,实业银行的兴旺,使上海金融界红了眼;最后,刘晦之被宋子文等人逼得心灰意冷,索性辞了银行职务,一头钻到他的藏书楼中去了。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1934年,藏书楼取名“小校经阁”。外型是典型的中国式八角小楼,当年飞檐上的琉璃瓦不复存在,徒留下四周的围栏。这里曾经藏了500箱、10万册的古籍线装书、28000块甲骨龟片、数万锭各式古墨、130件古代兵器、二具唐代乐器忽雷、数百件三代彝器等等。


    如今,这些宝物早已不在阁中,周遭也住了20户普通人家。解放后,线装书全部捐给了市文管会,后又转入上海图书馆;51年,捐献了上古三代及秦汉时期的兵器130件,后转交上海博物馆保存;随后,两万多片甲骨龟片也转给了国家——到刘晦之1962年逝世时,已把所有藏品捐献殆尽,不留一石一木。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以下为刘晦之的旧居,旧居和藏书楼之间,原来有连廊相连。现连廊已拆除。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住宅砖混结构,高四层,坐落在一个中式花园里,为简化的古典主义风格,立面简洁,细部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图案总占地面积677平方米。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旧居正门。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旧居山墙 。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旧居山墙。

上海 <wbr>新闸路 <wbr>小校经阁
    旧居山墙的边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