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小公倍数公开课教案

(2014-01-10 21:10:28)

  执教: 武夷山实验小学:黄小宇

指导老师:吴明月  邱节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尝试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
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师: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去少年宫。△
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
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
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
(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
(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小小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3)观察两个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填一填。
1、找4和6的倍数。
(1)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课堂。
(2)反馈结果。
2、找4和6的公倍数。
(1)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
(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名称吗?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
(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4、小结: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练一练。
1、第1、2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2、第3题,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学生现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3、第4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先理解“4分钟发一次车、6分钟发一次车”怎么理解,然后引导他们探索解决策略,并逐步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找出4和6的公倍数12,24等。
四、你知道吗?
还可以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五、总结。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找最小的公倍数?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50以内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50以内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4和6的公倍数:12、24、36、48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一课的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震撼很大。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能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存在不足。

1、  对学生的表扬、激励性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多大作用。

2、  开头的引入比较牵强,由于师生紧张,走了弯路。应深入研究,因为开头的引入很重要。

3、  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4、  第1个例题让学生板演,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不应该这样操作,应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

5、  “说一说”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个性化的思路。

6、  “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7、  多媒体的使用缺乏实效性,用小黑板比较合适。

8、  对“教材建议”理解的不到位,“说一说”和“议一议”不一样,“求”和“计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9、  对于“新授内容”可以让学生说,教师板书,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10、       教师课堂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如7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5,师问:为什么?这样问不合适。应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