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散文:绽放大山深处的创新之花(下)
(2022-03-28 14:04:51)
标签:
转载 |
绽放大山深处的创新之花(下)
四
下午,我们来到了以生产富矿著称的弓长岭井下铁矿。2007年,探明该矿保有地质储量7.48亿吨。
进入负井,先经过弓长岭铁矿文化长廊。由图片、文字和实物联袂,展出了铁矿山的历史沿革,先进模范人物,铁矿石,企业文化之风采。
之后,按惯例,我们穿上了棕红色有反光的长身工作服,戴上了安全帽,一个个模样大变,不由相视而笑。在文化观摩室,大家看了文采斐然,极具感染力,弓长岭铁矿百年发展史专题片和安全教育专题片,深受震撼。
在现场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全副武装,安全防护齐备地来到负井入井口,小心谨慎地走入双层钢铁罐笼。
应该说,这与乘电梯差不多。我虽乘过几次,心里还是忐忑。不是全封闭,没有照明,伴着轰隆隆的响声,快速沉入了黑暗深处。
很快抵达了 负220米井下运输现场。
头顶和两侧,清一色的岩石。类似隧洞的长长通道,虽有灯光照明,还是感觉黑暗无边。沿着铁轨,我们向巷道深处走去,脚步有些趔趄,我力求稳步慢行。
仅是行走,就如此不畅。看来,这样的现场,这么多人的参观学习,要确保安全,组织者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一定不小。
多年前,我曾到过主井负220米采矿作业的掌子面,那里终年不见阳光,阴郁郁,湿漉漉,黑黝黝,深幽幽,淋水无处不在,滴滴答答地流淌。矿洞有限的空间,将凿岩机声、电机车声、风声等混合的噪音放大许多倍,仿佛不是向耳鼓袭来,而是直奔心房,令人心烦意乱。
长年累月工作在深井,不见天日,与坚硬铁石,黑暗潮湿厮守相伴,井下矿工承受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经受了非同寻常的磨砺,做出了平凡而卓绝的贡献!
类似小摩电的运矿车,在铁轨上徐徐驶来,将刚刚开采的铁矿石运到负井井口,那是矿工的劳动果实。我们站在安全部位,向矿车司机和跟车人员行注目礼。摄影家纷纷抓照,为之定格,留痕。
意犹未尽,一行人乘罐笼升井。走出洞口,阳光奔泄而来,情不自禁地眯缝眼睛,有些眩晕,还有些闪脚。
我对工作在深井的矿工充满了敬意!
此行的尾声,是参观井下铁矿中运作业区唐怀钰创新工作室。巨型图片和模型,令人耳目一新。座谈会上,作业区主任庞志纯,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由中央企业和鞍钢劳模唐怀钰担纲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5月。16名成员,有1名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名鞍钢劳动模范,2名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7名矿业公司先进生产者。他们坚持以解决日常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创新立项依据;以实现安全生产、效率提升、流程优化、节约增效为工作目标。2017年,创新工作室开展了19项创新攻关项目,实现创效600余万元,6项创新成果受到了矿业公司表彰。
创新工作室瞄准箕斗系统制约生产效率的7项瓶颈问题,对 182矿仓引板防冻装置、182曲轨自动注油维护、182铁罐道改设、-304润滑系统油位自动监控、-304腰瓦振动监测保护、-325放矿操作室优化工作环境视野、-325计量斗防放错保护装置进行了攻关,使箕斗系统的生产效率达到了最大化,实现了历史最好生产水平,每个工作日可提高矿石产量1000吨。
针对箕斗-304、-325破碎放矿岗位,在日常生产中产生扬尘的问题,工作室人员开展了自动喷淋抑制生产扬尘的项目攻关,利用电磁阀、继电器等控制元件,自行施工制作,完成了降尘系统的安设运行的改造,实现了喷淋与生产同步,除尘效果良好,改善了作业环境,获得了职工的好评。
五
铁山深处绽放的创新之花,让我这个老矿山,行云流水地想到,深邃厚重的铁矿山,不仅生长着乌金,还孕育着丰厚的文脉。矿山人年复一年地开采着着矿藏,大幅度提升了铁精矿品位,不断抒写了中国企业的新纪录,同时,还与时代接轨,蓬勃地怒放着自己的文思才情。6卷本的矿业职工散文诗歌集《铁山的花信风》,全景展示了铁矿山的文化景观。
鞍钢矿山人内敛地怀抱如铁似石的精神与风采,在生产和文化创新中,谱写了铁矿山和一代代矿工的最美风景。
篇后语:
左眼突然发病。我的莫大福祉,就是幸遇了白衣女神,在她有如亲人地精心治疗和细致入微地呵护下,争分夺秒地拯救了我的视力。在眼病基本痊愈的情况下,为保护我的眼睛,巩固仁心良医的精致医疗成果,我的博文将放慢发表的节奏,将原来每周五发1篇,原设想改为每月发3篇,最后决定每月发2篇,时间为每月的14日、29日,大致傍晚发文。
十分感谢朋友们对我的爱护与关怀,支持和激励。这是新浪之上最美的心灵之花,给我以极大的鼓舞和动力。只是,为养眼,对大家的评论就不回复了;回访也将放慢步伐,将依照来访的先后,有节制地滞后回访,评论的品质也会粗略些。故而对大家深表歉意,请见谅!
祝福所有的博友好风如水,健康快乐,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