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2022-03-20 14:08:05)
标签:

转载

济南雪野湖美如处子,但去的次数多了,新鲜感就越来越少。最近,我对湖周围的群山与沟壑充满好奇,心想如此貌美的雪野湖是怎么形成的?肯定是周围的座座青山及条条溪涧共同造就的!既然雪野湖秀美如,那么周围的青山与溪涧景色也差不了。有了这个朴素的逻辑之后,心中便暗自盘算,择机去雪野湖周围转一转。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雪野湖戏水

2021619日,我和宋师兄报名参加了“三人行”户外徒步活动,目标是攀登崂滩山穿越结纽峪。今日晴天,夏阳高照,最高气温达33,好在还没有入伏,空气湿度不高,体感并不很热。早上八点多钟,旅游大巴将我们一行40多人送至雪野湖岸,徒步之旅石泉村开启。[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攀登崂滩山

崂滩山位于雪野湖北岸。从山下看,山势高耸,峭壁如削,既秀丽又险峻上山时,很多驴友问,“崂滩”是啥意思?这个名咋觉得怪怪的?是啊,“崂”这个字很生僻,除了青岛“崂山”使用外,别的地方从未见过。我用手机查询,好容易才在康熙字典上查到“崂”一词,意为“山险也”。“滩”的意思比较明确,泛指河、海、湖边比岸低的地方。俩字组合在一起,“崂滩”,意为此山矗立湖岸边,十分险峻。

上山的路不好找,由于植物茂密,小道常被荒草湮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行进中,要不时调整路径,还要小心被酸枣的尖刺扎着,稍不留神,就可能挂彩。很多驴友的腿上、胳膊上留下道道血痕,我也未能幸免。

突然听到前方一片喧哗,本来拉得长长的队伍此时出现了扎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路边的一块大石头将驴友们吸引过来。巨石高约十米,造型独特。石上有一个个坑,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不知是长年累月风雨的侵蚀使然,还是巨人途经此处留下的脚印。中间有一条裂缝,将巨石劈为两座底部相连的石峰,而石缝恰好可以用来攀爬。于是众多驴友纷纷攀上石峰,摆出各种POS,在崂滩山腰留下第一张倩影照。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再经大约半个小时的拔高,终于由北坡登上崂滩山的顶峰。刚要弯腰喘息片刻,眼睛的余光似乎瞥见了一只庞然怪物,仰头一看,原来是一座石峰耸立在峰顶中央。石峰高约10米,乍一看,极像一个巨大的火炬。再瞅瞅,返现石峰分为上下四层,层层叠放,严丝合缝。下两层为圆柱体,犹如莲花宝座。第三层底部平整,往上弧形收窄,形似外表光滑、内里暄软的圆馒头。第四层更为奇特,形似巨大的蟠桃,而“蟠桃”与“馒头”之间,连接处显得不是那么稳固,让人产生摇摇欲坠之感。虽然四层岩石之间皆有缝隙,好像是人为垒砌的,但转念一想,不可能呀,谁有这么大的力气!细看之下,每层之间并没有完全断开,靠近中央部位好像都是连在一起的。我推测,它们曾经是浑然一体,后来经千万年的风蚀水侵,在岩石纹理的薄弱处,逐渐形成了缝隙,造就了现在这种奇观。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胆大的驴友纷纷绕到石峰的南侧,各施攀援绝技,爬至“蟠桃”的顶端,摆出各种惊险动作,惊得我一次次张大了嘴巴,手心都捏出汗来。诗人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中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是啊,山高人为峰,此时此刻,终于了然。可是,胆小如我之人绝不敢造次攀援,只能在下面围观拍照,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豪迈。我很羡慕他们,他们一定是兴奋的,快乐的,自豪的。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峰顶的东、西、南三面,皆为悬崖。顶上基本为山石,还算是平坦,只要你别临崖而立,就不会有坠崖之虞。可众多驴友就是喜欢到悬崖的边缘找感觉,有的坐在崖头上眺望雪野湖,享受碧波万顷的秀丽;有的立于悬崖边,将单脚悬于崖外,寻求惊险和刺激;有的四处寻找拍照背景,好像要将崂滩山上的所有美景尽皆纳入手机,回家后再反复观赏。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领队终于催促,接下来向结纽峪进发。先从北坡下了崂滩山峰顶,向北行至罗顶。罗家顶海拔690米,位于崂滩山北邻,与崂滩山相距只有几百米,山顶建有铁塔,十分显眼。山顶浑圆,周围松林连片,蔚然而深秀,与崂滩山风格迥异。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罗家顶

从罗架顶东侧下坡,虽不是什么惊险刺激路段,还算幽雅秀丽。穿行于茂密的松林,林间氤氲着植物的芬芳。脚下踩着厚实的松针和腐叶,松软而富有弹性。草丛中不时闪出野花的笑脸,灿烂得充满野性。更有鲜红的野草莓,引得众多女士们争相品尝。鸟儿一路伴奏,有的清脆,有的雄浑,有的婉转,有的短促。最熟悉的还是野鸡的叫声,正在你行走间,身边不远突然发出“嘎”的一声,同时跳起来一只色彩华丽的山鸡,翅膀忽闪几下,很快没入密林深处。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不知不觉间,耳边的鸟鸣声逐渐被潺潺的流水声所代替,我知道,快到结纽峪的沟底了。果然,下行二三十米后,便进入我们梦寐以求的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结纽峪,概因峪内多生长结纽树而得名。结纽又名拐枣,别称金钩子,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褐色,树叶呈宽卵形,边缘有细尖锯齿。结纽的果实是可以吃的,小时候村里有几户人家的院里,栽种了这种果树,我们都叫它拐枣。每到嘴馋的时候,就赖在人家院里不走,大人明白我们的意思,拿竹竿一挥,拐枣就纷纷落下。我们从地上捡起,灰都不擦,就急不可耐地塞进嘴里。拐枣的味道挺好,酸酸甜甜,当然那是熟透了,若是吃到半熟的果实,相当酸涩,会让你的腮帮子难受很久。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结纽峪总长约78公里,由于我们是从罗家顶直接下切至石坝处,省去了山峪的上半段,所以我们仅需穿越结纽峪的下半段,里程约4公里。

结纽峪又深又窄,由北向南延伸,两侧的山体陡峭险峻悬崖夹立之间,山峪蜿蜒,幽深静寂沟底有小溪流淌,因为不断有山水加入,水势逐渐加大,但总的来说,还只能称之为小溪。溪水清澈异常,可直视水底。溪流潺潺有声,或叮咚跳跃,或哗哗倾泻,或一路向前,或迂回激荡,有时在石间穿行,有时从石上漫过,有时又从高处跌落,形成白色飞流有时汇为幽潭,有鱼在潭中游弋,优哉游哉,若空游无所依。溪流的流淌给我们的穿越增加了难度,一会儿要跨过小溪,一会儿要趟过石滩,一会儿要攀上峭壁,一会又要下探到谷底。累是累点,但也带来诸多乐趣,虽然没有激流响瀑相随,可有叮咚小溪相伴自有一番幽雅的趣味。现在季节适合戏水,有驴友掬水以饮,品尝这清凉四溢的甘甜有的以手撩水,与同伴打起水仗,玩闹间引发一片欢声笑语;有的驴友干脆脱去鞋子,挽起裤腿,或踏水而行,或坐于石上,将脚探入水中,用自己的肌肤去感悟那“逝者如斯夫”的人生哲学。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结纽峪的石头相当美,色彩复杂多变,有的褐红,有的棕黄,有的黛青,有的灰不溜,有的黑黝黝,有的白花花……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方正,有的浑圆,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高耸如峰,有的静卧如床,有的庞大如城,有的小如鹅卵……其中有一块相当庞大的泰山石,平坦如广场,静静卧在沟底。青白相间的纹理形成精美图案,令人浮想联翩。小溪从石上流过,营造出“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我们在讨论,假若切割运出,定会价值连城。

因长期受山溪冲刷,谷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称之为鹅卵石形状而,真正像鹅卵那般大小的还真不多小块的鹅卵石要么被厚厚的草掩盖,要么被沙子掩埋少量能被驴友看见的,尽被纳入囊中,反正也没人管。随处可见的是那些圆乎乎的大块头鹅卵石经年累月的冲洗它们变得光溜溜滑溜溜,早已没了棱角这些圆头圆脑的家伙毫无规律的躺卧在谷底,有的孤零零傲然独立,有的凑热闹挤在一起,有的叠罗汉挡我们的去路。由于没有棱角,攀爬时找不到着力点,无疑为穿越增加了难度。我们只好亮出闪展腾挪的绝技,在山谷中去,一会儿从巨石的缝隙间钻过,一会儿攀爬至圆石的顶端,有时需要纵身一跃,有时要将身子扭成麻花形状,方可绕过巨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看见了庄稼地,说明我们越来越接近峪口了。穿过一片庄稼地,眼前呈现一座风光旖旎的水库,这就是结纽峪水库。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结纽峪水库位于雪野湖上游,它汇聚了结纽峪的溪水,形成一片面积不大却极为幽美的水域。水是碧绿碧绿的,与周围的山、树、草保持同一个颜色。这种绿啊,是清纯的,淡雅的,让人心里既敞亮又安静,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片清凉。最吸引人的,是岸边的一排绿柳,它们斜倚在湖边,倾向湖面,像婀娜的少女,披散着满头秀发,在微风中,摇曳着妩媚,飘舞着秀丽。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转载]走遍济南——穿越结纽峪

从结纽峪水库往下,就是水泥路面我和宋师兄早已将其他驴友甩在身后,一路狂奔至北白座村,找了一家农家院,点了莱芜炒鸡,要了十瓶冰镇啤酒,痛痛快快地喝将起来。等酒足饭饱之后,与众驴友会合,一起返回济南。今天徒步8公里,里程不算长,但收获颇多。人生亦如是,只要一路行走,就有一路风景相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