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2022-03-18 17:27:39)
标签:

转载

上周探险九重天,玩得惊险刺激,可也留有遗憾,那就是错过了娄敬洞。本周末,暖心的驴头安排徒步路线时,刻意以娄敬洞为主要目标,以弥补上周留下的遗憾。这条路线以卧虎山水库旁边的黄花山为起点,穿越黄草岭,到达莲台山,再探娄敬洞。道胜兄将今天的旅程称为“探洞行”。

2017年11月11日,周六,晴,气温2—13摄氏度。早上不到八点,文扬兄、道胜兄、宋师兄和本人先后赶到仲宫汽车站。聚齐之后,乘坐黑出租沿卧虎山水库北岸西行,过水库大坝,从朱家庄南拐,穿过玉符河,来到黄花山下。“探洞行”正式开始!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山真经寺佛塔(图片来自网络)

在水波浩渺的卧虎山水库西侧,静卧着一片苍茫劲翠的群山,这就是黄花山。山并不高,海拔只有200余米,却也十分陡峭,有点儿巍峨俊秀的味道。“黄花山”因初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黄色的连翘花而得名,听其名就有几分婉约意蕴。山与水相依,总能生出诸多灵气,青山、碧水、佛塔、寺庙、洞窟、造像,勾勒出一幅优美祥和的画卷。我认为,黄花山的特殊之处,并不在于它在初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黄花,也不在于它毗邻卧虎山水库而风光秀丽,而在于山上矗立着高耸的佛塔,山崖上有个浑然天成的佛洞,以及洞内二十余尊年代久远、雕刻精美的佛教造像。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黄花山第一景:一寺一塔一僧(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从黄花山的西北侧上山,而真经寺与佛塔位于东北侧,所以只能错过。上面这张图片来自网络,我认为它应该是黄花山的第一景,一寺一塔一僧,它浓缩了黄花山的历史和文化、前世和今生。照片中的僧人法号常善,祖籍安徽,最早在安徽九华山出家,后来辗转到北京云居寺,一待就是数十年。9年前,他来到济南的黄花山真经寺做住持。历史上,真经寺曾经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它起始于金代中叶,明代达到顶峰,清末之后,慢慢衰落下去。直到9年前常善师傅来到这里,开始主持寺庙的修建复兴工作。他坚信,真经寺一定会再现香火鼎盛的局面。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山钟亭

上山的小道并不好走,攀上一段陡坡,发现半山腰矗立一座钟亭。亭子为石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均为汉白玉,高3米,宽2米。历经沧桑岁月,古钟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副石头框架。四个石墩,四根石柱,方方正正,紧凑牢固。它建于金代,距今800多年历史。西北的立柱上,刻有“平安台”三字,从书写技法和所刻位置来看,都不是很讲究,我怀疑是有人“涂鸦”所为。内侧的匾额上,刻有蝌蚪一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是什么意思?是金国文字吗?不是,我见过金国文字,不是这样的。我们研究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钟亭西北石柱上的“平安台”三字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钟亭匾额上的蝌蚪图案

站在钟亭往东可俯瞰烟波浩渺的卧虎山水库,远处的水面上、山谷中,雾霭轻浮,如烟如梦,仿佛一幅淡雅灵动的水墨画。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钟亭处俯瞰卧虎山水库

钟亭往上,不远处有一陡峭山崖山崖下建有一座石质观音堂,整体形状也是方方正正,门前建有石砌影壁,拱门两侧分别嵌着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重修碑记各一通。观音堂始建年代不详估计也是金代所建。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观音堂外景

观音堂为石砌单层方形塔式结构穹顶设计为其增添了艺术性。正冲拱门位置,端坐观音像。观音像和观音堂都是坐南朝北,这种朝向比较少见,概当时人们因地制宜、依山势地形而建。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观音堂的拱门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观音堂的穹顶

我们从观音堂外面山路绕到山的西侧,到黄花洞洞口。黄花洞为一天然溶洞,洞深7米,宽3米,高4米。石窟为自然洞窟洞门朝南,下临玉符河。1979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内洞外都有摄像头监控。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山造像”崖刻

洞口外的崖壁上刻有协天大帝像“协天大帝”是明神宗给关羽的封号,全称是“协天护国忠义大帝”。该像虽遭破坏,但还能看出基本风采,丹凤眼、卧蚕眉、五缕长须、穿袍甲,左手叉腰,右手持青龙偃月刀,正襟端坐,十分威武。历史上,关公一直是忠、义、信、勇”的化身,世人及皇权对他的尊崇也是不断加深。在宋代,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皇室便运用关公的“忠、勇”来教化臣民,徽宗关公忠贞君主的特点进行大肆渲染,并追封为“崇宁真君”,建造了崇宁殿。元代对关公的圣化较宋代更深一层,到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问世更使得关公成为一种神化的象征,他集当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思潮于一身,集“忠、义、信、勇”于一身。在明代,王世贞惊呼“故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祠庙遍天下,祠庙几与学宫浮屠等。”至清代,“武圣”关公的祠庙较“文圣”孔子的祠庙竟多一百倍。清末,光绪帝给关公的封号更是辉煌,是长达二十四字的“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忠于神武关圣大帝”。在中国两千余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被封为“大帝”的仅关公一人。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洞口协天大帝像

    洞口的东西两侧分别竖着一块石碑,西侧为还愿碑,立于1995年,字迹清晰;东侧为重修碑,立于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字迹模糊不清,我眼神不好,不愿花费过多精力去辨认内容。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洞口西侧还愿碑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洞口东侧重修碑

进入洞内,立即被眼前20余尊年代久远、雕刻精美的佛教造像所震撼。洞内石刻是利用原有形势加以开凿,造像分上下两层。下层洞壁上雕刻着十八尊罗汉像,南北两侧各有九尊。据洞内金承安二年(1197年)杨十三郎造像碑记载,此洞造像最早始于金代中叶,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历城仅存的三处金代造像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艺术价值。造像虽已损毁严重,但从残存形体上,仍能看出神态逼真、衣着飘逸、线条柔美,连衣服的厚薄都能表现出来,其工艺之精湛、艺术之精美着实让人惊叹。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洞内部小全景

这些罗汉像高约半米,头部基本都已被破坏,完全看不清面貌,但身体、四肢和衣饰基本完好。每一尊罗汉像的旁边都刻着几行小字。据说当年重修佛洞时,山下百姓普遍穷苦,无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只能由一些家境稍好的人拿点钱出来,但是家境再好,也只能拿出仅够修一尊罗汉的钱。因此,谁出资修的罗汉,便在其旁边刻上的名字。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东侧罗汉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西侧罗汉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洞十八罗汉像

在黄花洞尽头有一用石块搭建的高台,高台上立有释迦牟尼像像是后来修建的原有的主佛位已被坏,估计过去这个位置应该立着一尊个头最大、工艺最精美、最有文化价值的释迦牟尼像可惜被毁!可叹!可恨!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洞尽头高台,中间为释迦牟尼像,身后佛位被破坏

洞顶的四尊佛像,雕刻精美,面部没被破坏,完好无损这很难得佛像均端在在莲花宝座上,面部丰润神态安详。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洞顶四尊佛像

黄花洞的最外面,就是靠近洞门的位置,西侧立放着一尊无首佛像。据说这尊无首佛像是“文革”之后村民在山下发现的,然后便把它搬到了这里。开始横放在主佛位置可能觉得不妥,又搬到洞口后面立放着这尊佛从哪里来?其身世如何无从知晓,有待专家考究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无首佛像

靠近洞门东侧的位置存放着两块残碑只能辨别“万古流芳”等几个大字,其他小字,不愿过多耗费眼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洞口东侧残碑

 走出黄花洞,蓝天之下,身边黄花洞内外的古老遗迹,显得宁静而祥和,十八罗汉的状态仍在眼前浮现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花洞只是今日漫长旅程的第一步,不能耽搁太久。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黄花洞,跟着队伍往山脊上攀爬。山路并不险峻,却十分难走,灌木丛生,不时碰到带刺的酸枣,稍不留意就挂破了衣服、划破了皮肉。不过到了山脊,就好走了很多。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四面环绕着层层叠叠的山峦。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向月老进发

远远地,在我们前进的方向,挺立着一尊高大的塑像,驴头文洋介绍说,那是月老像,也是今天旅行的第二站。今天是光棍节,11月11日,双十一,当很多人沉浸在购物的狂欢时,我们四个半百老头却要前往拜谒月老,有点特殊意味。

月老像离我们越来越近,它高高地耸立在月牙山上。月牙山海拔高度400多米,由两个并排的山头组成,两山山尖相距大约600米,山凹相连,凹口平滑,寸草不长,极像上玄月的月牙,月牙山由此得名。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听说站在卧虎山水库北岸的最西端,可见月牙山倒映在水中,平静的水面会显现一道弯月,如梦如幻,极其迷人。虽然我们没有观赏到水映月牙山的美景,但我们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地看到月牙挂在月老像头顶上空的奇景。今天的天空非常纯净,一碧如洗,现在已经是11点钟,而下弦月仍然挂在空中,这叫日月同辉,也算是一道奇异景观。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月老像

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简称,尊称为月老爷、月老公,为道教的神祇之一,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为掌管男女婚姻的神,是婚姻之神、“媒神”,现在常被用作“媒人”的代称。这是一尊站立式月老,矗立在月牙山上。它背南面北,冲着月亮湾风景区方向。高40多米,胸前飘髯,慈眉善目,左手持姻缘簿,又名鸳鸯谱,右手挂红线绳,专门拴系夫妇两人脚的。但是很遗憾,高大的月老像并未完工,但又看不出来继续施工的迹象,貌似已经停工有些时日了。塑像底下有一基座,裸露着粗糙的水泥,旁边堆砌着一些建筑垃圾,看着很不雅观。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月老像旁边就是月牙山

月老像面对着一座仿古建筑,黑色屋顶,翘檐,屋顶底下是一根根水泥支柱,也是没有完工便停掉了的状态。再远处的山头上,可以看见一片城堡似的建筑,不知又是什么人造景观,且前去探个究竟。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这是一个环形的假城堡,四个进出口,中间是个很大的空场子。院内荒草萋萋,空空荡荡,毫无人烟。看来它与月老像一样,没建完就停工了。整个城堡看着是那么假,地面铺着的,看似石头,走在上面却咚咚作响,下面竟然是空的!城堡像是岩石堆砌而成,但我敢断定绝不是石质的,至于用什么材料拼装的,我不知道,也没有兴趣去探究。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站在城堡附近的山脊上,俯瞰卧虎山水库,整个水库尽收眼底。临近中午,水面的烟霭已经散去,显得特别明亮,就像一面蓝色的镜子,难怪它还有一个名字——镜儿湖。远眺水库北岸的卧虎山,其状若伏地老虎,头东尾西,静静地卧着,安详而从容。清人钟廷瑛诗:“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近处山脚下,可见月亮谷,以及围绕山谷周围建设的月亮湾都市庄园。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俯瞰卧虎山水库

我们沿着山脊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地势不断攀升,几公里之后,我们来到黄草岭——上周末,我们刚刚来过这里。黄草岭上仍然是黄草漫漫,高与人齐,我们再次享受到天苍苍野茫茫的云岭草原美景。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黄草岭上

这里离娄敬洞已经很近了,今天应该能够完成“探洞行”的任务。可是我们听错了路遇驴友的指导,沿着他们指导的方向走了一个多小时,竟然发现此路不通,等我们折返回来,已经浪费了3个多小时。剩下的时间并不充裕,我们不敢冒险探路,假如探路不成,耽误了下山时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决定,先在山上用餐,补足水分和热量,然后打道回府。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酒足饭饱,继续开路

我们沿着黄草岭的北侧向东绕行,如果道路能走通,就可以绕过九重天,直达西老泉村。这个尝试有点冒险,但是成功了。下了近乎垂直的一段陡崖,就能望见西老泉村了。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下了这个陡崖,离西老泉村就不远了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绕过九重天,从侧面看鸡冠山、刀刃背、一线天,还是那么亲切

[转载]走遍济南——寻找娄敬洞
夕阳西照下,三媳妇山、仙人桥、定风石清晰可见

当我们赶到西老泉村公交站,已是16点36分,遗憾错过最后一班公交车。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徒步往外走,从西老泉村,到王府庄村,到东老泉村,再到穆家庄村,几公里下来,越来越感到体力不支。好在终于有位好心司机停下车,并免费拉我们回济南。这位司机大哥姓梅,在东老泉村卖了房子,每天过来装修,看见我们走路吃力,才停下来拉我们一程。真是好心人!

今天徒步27公里,虽然没有完成娄敬洞的“探洞行”,但是却完成了黄花洞的“探洞行”;虽未至娄敬洞,但一路文脉源远,风光旖旎,也是收获满满。而且,我们在悬崖绝壁处探出一条通往娄敬洞的路,大体摸清了去娄敬洞的路线,下次再去,一定不会第三次错过。期待三探娄敬洞时,会有更多收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