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2022-03-18 17:26:35)
标签:

转载

2017年9月17日,我曾去菏泽郓城的水浒好汉城匆匆一游。当时跟着乌压压一大群人,进了好多院,逛了好多景,看了很多建筑,听了很多故事。可是等逛完之后,竟然没有心思动笔,一句话都不想说。前几天与一位朋友聊天,发现他对水浒的看法竟然与我十分相似,这又勾起了我对水浒好汉城的模糊记忆,触动了我提笔的念头——还是胡乱写几句吧,要不再过几个月,就什么都记不住了。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好汉城大门

     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像宋江、吴用、朱仝、雷横、宋清、白胜和阮氏三兄弟等都是郓城人。水浒好汉城位于山东省郓城县城西门街,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著名景点有水浒文化博物馆、宋江武馆、九天玄女庙、郓城酒楼、及时雨茶楼、孙二娘客栈、晁家庄、郓城县衙、古筝坊、大刀馆、忠义庙、乌龙院、寅宾馆、明伦堂、明清戏楼等。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透过窗棂拍水浒好汉城

水浒好汉城的入口设计成山寨大门,为仿古牌坊式的双排柱实木寨门,古色古香,稳固敦实,飞檐翘角,十分别致。在以前,如果想进山寨,要达到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山寨大哥的引荐;第二,要交一颗人头做投名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有可能被山寨接纳。今天我们进入大门,要简单多了,只要买票,即可进入。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进门处的甬道

跨入寨门往西,是一条长长的甬道,左右两侧整齐放置着两排酒缸,个个黄稠封口,缸上贴着巨大的“酒”字。头顶上挂满红色灯笼,据说共有108盏,分别代表水浒108将。在左手位的白色墙壁上,画有一些壁画,皆为习武动作,意态潇洒,劲力雄浑,英姿飒爽。郓城自古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习武之风。108个灯笼、酒缸、武术,所有这些元素,让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草莽气场——哦,那就是水浒之风!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壁画上的武术动作

   走过甬道,各种各样的古建筑扑面而来,一座座古建筑沿东西方向排列,走在街道上,就像穿越至宋代的郓城。这里简直就是古建筑的荟萃之地,高大气派的牌坊,古色古香的戏楼,传统的北方四合院,庭院深深的南方幽居,江南风情的浙派、徽派建筑,晋陕风格的明清古民居……每一条街道都是鳞次栉比、危楼高耸,每一栋建筑都是勾心斗角、严密精巧,每一间门楼都是雕梁画栋、飞檐入天。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所有楼阁房舍都是实实在在的古代建筑,它们都是不远千里从各地移置而来,都是按照“不改变原貌”的古建筑修复原则,将散落在山西、陕西、浙江、安徽等地的元、明、清建筑征集过来,经录像和制图,依样画葫芦,把古老的建筑原汁原味地搬来。这些古建筑被搬来之后,根据其建筑特点,并与水浒故事相结合,分别冠以九天玄女庙、乌龙院、宋江武馆、及时雨茶楼、孙二娘客栈、朱贵酒店、晁氏庄园等。如此煞费苦心,就是为了凸显景区内的水浒风格。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城内巷陌纵横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俯瞰水浒好汉城

整个景区设计精巧,从亭台楼阁到老宅大院,处处是风景,步步有故事。虽然建筑众多,到也不必担心摸不着方向,它秉承了中式建筑正南正北的设计理念,排列整齐,布局合理,巷陌纵横,曲径通幽。

水浒好汉城的建筑着实令人惊喜,而深藏在每一栋房屋里的水浒故事,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尤其是那些喜爱并熟悉水浒的人,这里的一院一落、一门一槛,都会勾起他们的无限遐思,让他们流连忘返。这里无法将所有景点一一介绍,只能根据我的模糊记忆,有选择地将几个重要景点介绍给大家。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文化博物馆

我们选择从北面的街道开始,自东往西有选择地游览。这条街道有水浒文化博物馆、朱贵酒楼、郓城酒楼、戏楼、宋江武馆、宋宅、九天玄女庙、及时雨茶楼、孙二娘客栈等景点。首先来看一看水浒文化博物馆,馆内藏有书籍、图片、实物及模型,主要展示水浒文化遗迹、水浒人物、古兵器等。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展室主要在二楼

第一展室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介绍郓城县的旅游资源、历史发展和故事传说,包括东溪村、西溪村、宋家村等,都是在《水浒传》中真实出现过的村子。这里有三座碑,高一点的石碑,是仿制而成的,记录的是东溪村托塔天王晁盖的故事。矮一点的石碑,是在九天玄女庙中发现的,证明水浒传中关于东溪村和九天玄女庙的介绍都是真实存在的。原碑都在郓城县文物管理所中保存。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文化博物馆中保存的石碑

第二展室中收集了不同版本的《水浒传》,数量相当可观。第三展室是武状元祠,纪念郓城县最后一名武状元张宪周。郓城人杰地灵,军事人才更是层出不穷,明代出了22名武举人,清朝更是出了24名武举人、武进士12人。要说郓城历史上的军事人才,排第一位的当属孙膑,孙膑是土生土长的郓城人。再往后数,元代有兵部尚书晁显,清代有武状元张宪周。在宋江武馆的南边有一片墓地,被称作樊林,那是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祖上的墓地,明代兵部右侍郎樊敬和兵部尚书樊继祖就葬在这里。第四展室是宋江武校的荣誉殿堂,墙壁上挂满历次比赛中获得的奖杯奖牌。第五展室是古兵器收藏室,是我们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的个人收藏,墙壁上有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介绍。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中所宣扬的忠孝仁义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第四展室的宋江武校战绩荣誉墙

在水浒文化博物馆中,我看到了水浒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将水浒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深层的理论依据,那就是“替天行道”;第二个层面,表层的行为依据,那就是“官逼民反”;第三个层面,道德规范层面,那就是“忠孝仁义”。如果只从字面上看,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均无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每一个人物,去细细打量每一位水浒好汉的所作所为,就会蓦然惊诧:他们所说的与他们所做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替天行道”为什么演变成惨无人道的杀戮?“官逼民反”的背后为什么却是自家兄弟苦苦相逼?到底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之间逼人太甚?“忠孝仁义”的道德规范,为什么造就那么多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做人肉包何谈“仁”?扈三娘满门被屠,却还要嫁给梁山王英,何谈孝?……我心中有很多不解,很多疑问。那就让我带着这些困惑,一路走下去吧。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文化博物馆外景

古老的街道两边,垂柳纷披,绿树成荫,给这个阳刚之城平添了几份柔美,再加上路边的酒楼,更是让这座古城洋溢着微醺的诗意。沿着古街向西走,就会见到朱贵酒店、郓城酒楼和孙二娘客栈,朱贵酒楼是梁山好汉联络山寨、探听消息的地方,郓城酒楼是宋江接待刘唐的地方,孙二娘客栈是专做人肉叉烧包的地方,三处酒楼将水浒文化与酒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八方游客去感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再加上水浒酒道馆中藏有好酒,酒香宜人,来此品酒会友,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美事。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郓城酒楼

山东人好酒,这是全国闻名的,作为描写山东好汉的名著,当然要述说好汉们不醉不休的豪迈和惬意。因此,一部水浒就有600多场喝酒的场面,很多大块人心的故事都是在好汉们豪饮之后才更显精彩,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宋江酒后题反诗,武松醉打蒋门神、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借酒力景阳冈打虎……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大碗喝酒的豪迈

郓城酒楼在水浒中仅出现一次,第十九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中讲到,晁盖劫了生辰纲,被宋江快马送信躲开官府追捕,去梁山占山为王后,派赤发鬼刘唐带晁盖亲笔书信一封,并黄金100两答谢宋江及两位都头。宋江恐官府公人看见,便带刘唐到郓城酒楼上一个僻静的阁子里说话。刘唐把包裹放在桌下,朴刀放在一旁,纳头便拜。宋江这才得知晁盖一行人等已经上了梁山。他告诉刘唐说,朱仝家里不缺钱花,不必给他金子,而雷横生性好赌,给他金子反而是祸。宋江于是写了回书,只拿了一条金子,其余交刘唐带回,劝刘唐连夜返回梁山。正是由于晁盖的书信和这条金子,才使阎婆惜捉住宋江把柄,宋江百般无奈失手杀了阎婆惜,导致发配江州、醉题反诗、走上梁山等一系列故事。可以说,这座酒楼与宋江的命运息息相关。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感受山东浓浓的酒文化

说起宋江被逼上梁山,就不得不说说“逼上梁山”这一“名正言顺”的历史论断。“逼上梁山”中包含着两层逻辑,第一层是“造反有理”,第二层“官逼民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水浒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也为每一位英雄好汉的行为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道德依据。但是我要说,这两层逻辑皆不成立。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宋江杀死阎婆惜之所——乌龙院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城内还有婆惜巷

之所以说“造反有理”的逻辑不成立,是因为水浒故事里潜藏着一种非常可怕的非理性、反社会、甚至反人类的行为逻辑,那就是:因为社会不合理,所以我不管使用什么手段来对付社会,都是合理的,包括抢劫、滥杀、开人肉包子店。直白地说吧,因为社会恶,所以我比社会更恶;因为社会黑,所以我比它更黑。在此逻辑下,造反有理变成抢劫有理、杀人有理、吃人有理。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好汉城内

之所以说“官逼民反”的逻辑不成立,是因为梁山的众位头领,真正被“官”逼上山的很少,反而被梁山人逼上山的比较多,而且手段血腥,令人发指。

过去,我们经常用“官逼民反”来说明,梁山泊农民起义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政治性造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造反逻辑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被压迫的人民在黑暗政权的逼迫下,不得不揭竿而起,此外绝无活路。“官逼民反”的最典型案例当属林冲,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身武艺,豪气冲天,却被高俅父子苦苦相逼,不仅家破人亡,最后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剩下造反一条路。黑暗的政权把英雄逼到造反的份上,这就叫“官逼民反”。

如果真是“官逼民反”,不反就没有活路,那么民就不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必须要反。但是,我们一定要提防,不能把“官逼民反”作为“造反有理”的口实和依据。造反有理这一命题中隐含着一个可怕的逻辑,那就是,凡是造反的都是合理的,只要是造反便是“替天行道”,只要是造反,不管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反,为了什么目的造反,使用什么手段造反,统统都是合情合理的、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这就把“造反有理”变成简单的社会公理,对其行为的破坏性、非理性失去基本的价值批判,无法无天、惨无人道、凶狠残忍、视生命为草芥、漠视自主选择、绑架社会道义等,都在“造反有理”的光环下变成正确的——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郓城酒楼

喜欢《水浒》的读者,往往只看到“官逼民反”的血腥,却未看到“兄弟相逼”的血腥。我们现在从梁山首领逼迫朱仝、安道全、徐宁、秦明、卢俊义等上山的过程,可见其中是如何充满血腥味的?说到“逼上梁山”,主语是谁?谁逼的?一般的理解,当然是官府逼的,贪官污吏逼的。但是,真正被官府逼上梁山的没有几个,林冲雪夜上梁山,算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除了林冲,其他的都算不上被官府逼得造反。如果你仔细数一下,被宋江逼上梁山的人,竟然比官府逼上梁山的人要多得多,粗略统计一下,至少有十二个人是被宋江逼上梁山的。这个宋江,为了让人落草为寇,他不管你愿不愿意,甚至连招呼都不打,直接使上阴谋诡计,为了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朱贵酒楼

比如朱仝,只是想安安静静做一个好人,结果呢?为了拉他入伙,吴用指示李逵做出了整本《水浒传》中最龌龊的事情,把一个年仅4岁的小孩子给劈死了,简直就是灭绝人性啊! 朱仝是个好汉,这无可怀疑,梁山英雄惜英雄,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朱仝不愿意“入伙”,梁山首领要逼他入伙,而且恩将仇报,施用最恶毒的计策。想当初,朱仝仗义,放走了雷横,自己却被刺配沧州牢城。到了沧州,知府见朱仝一表人才,便留下他在府中当差,陪四岁亲子小衙内玩耍。为了逼迫朱仝上山,吴用带着李逵来到沧州府,由雷横配合,在吴用与朱仝说话时,李逵乘机抱走小衙内,先在这个四岁小衙内的嘴上抹上麻药,让孩子无法出声,然后带入林子里,用斧头把孩子的头“劈做两半个”。朱仝在沧州再也没有容身之所,只好跟吴用上山。但是,他从此恨透了李逵,也向柴进诉说自己难以接受这种违背天理的手段,他说:“是则是你们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个”。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恨得牙根痒痒,对李逵充满恨意。李逵,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就是一台是非不辨、正邪不分、穷凶极恶的杀人机器,我们很难将其称之为“英雄好汉”。李逵一辈子杀人如麻,一旦杀得兴起,管他是官府中人还是平民百姓,大斧一抡尸横遍地,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百姓冤死于他的斧下?事实上李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对普通民众造成的威胁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正义一面!他残暴血腥的秉性和行径,无论处在哪个时代都不为国法所容,如果放在当今时代,就算枪毙他十次都死有余辜!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水浒酒道馆

还有神医安道全,人称“当世华佗”。宋江率兵攻打大名府时背上生疮,病势沉重,听说建康府有一神医可治此病,名叫安道全,就让张顺携百两黄金去请。谁知安道全爱美人不爱金钱,正与娼妓李巧奴爱得热火朝天,根本不愿随张顺去梁山。哟呵,不想上山?那好,把你相好的给杀了,再赖到你头上,看你还上不上山!于是张顺杀了鸨婆和巧奴,在墙上写下“杀人者安道全”。安道全无奈,只得随张顺上了梁山,治好了宋江的病。为了宋江治病,鸨婆和巧奴被杀,安道全被栽赃陷害,被迫落草为寇,这是哪门子的“义”?

再说“金枪手”徐宁,林冲的同事,武功自然是不差的,能和董平打成平手。徐宁虽然官职不高,但家境也算是小康,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没想到活得这么低调的一个人,居然也被宋江给看上了。宋江听说徐宁家有祖传的“雁翎圈金甲”,于是就派时迁和汤隆出马,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出宝甲。下面的结果只能是:徐宁就范,乖乖上山!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秦明原是大宋军官,被宋江他们擒住,劝他入伙梁山,秦明断然拒绝:“秦明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朝廷教我做到兵马总管,兼受统制使官职,又不曾亏了秦明,我如何肯做强人,背反朝廷?你众位要杀我时便杀了我,休想我顺随你们。”梁山人倒也并不强劝,第二天好生送他下山。只是等他来到城外,发现“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原来昨夜有强人来此杀人放火,领头者穿着秦明的盔甲,骑着秦明的马匹。慕容知府站在城墙上,大骂秦明是反贼,并告诉他,他家中老小尽皆被杀,又叫军士将他妻子的头颅挑在枪上给他看。不消说,这正是梁山人做的局,官府固然失之于昏聩不察,但梁山滥杀无辜在先。想这一夜有多少颠扑哭喊,多少恐惧与绝望,那些男子、妇人、老人、婴孩,他们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何遭遇这无妄之灾,数百人家,只因梁山需要秦明,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秦明本人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妻儿尽皆送命。但是这些性命,与“梁山梦”相比,都不算什么。不明就里的秦明跟宋江诉说自己的遭遇,宋江轻描淡写地说:“没了夫人,不妨,小人自当与总管做媒。”他把花荣的妹妹许配了秦明,还陪备了彩礼,似乎这样一来,一切就心安理得了。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卢俊义是被宋江坑得最惨的人。好好的一个员外,衣食无忧,家境富裕,不招谁不惹谁,纯粹就是宋江为了消除内部威胁,需要卢俊义入伙以增加自己的力量和砝码。在卢俊义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设下连环陷阱,将好端端的一个太平员外闹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没办法,上山吧。谁曾想被忽悠到梁山后,又被宋江策划招安,反而被朝廷杀害!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英译版《水浒传》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美国作家赛珍珠

呜呼!这是什么样的“义”?

1933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翻译《水浒传》,英译名为《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出于《论语》,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那个纳了金翠莲做外室的赵员外,也曾对鲁智深说过这句话。然而,将这句话作为小说的主旨,倒更像一种讽刺,所谓好汉们何曾对世人有这样一种友爱和义气?

[转载]品水浒之一——是“官逼民反”还是“兄弟相逼”

气派的义纳四海坊

站在水浒好汉城内的“义纳四海坊”前,我仿佛看见李逵劫法场的场景,将宋江救下后,他还是刹不住脚,抡着板斧,一口气只管杀将起来,“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这样的场景在《水浒传》中很多很多,一滩滩鲜血,汇聚起来的,到底是凶残,还是义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