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莲宗祖庭——庐山东林寺上
标签:
转载 |
名僧如神
东林寺开山祖师慧远俗姓贾,代州雁门山(今山西代县茹山村)人。代州雁门关又名西径关,素有“南雁北飞,口衔芦叶,盘旋关隘”之说,与宁武关、偏头关并称太原府外三关。贾姓本为东晋士族,世代书香,但东晋王朝怆惶南渡之日,五胡十六国已经应运而生。黄河南北烽烟滚滚,军事割据,战争不断。慧远生于书香世家,天资聪颖,从小在书山墨海中寻趣,六岁即能与蒙师讨论“神不灭”之玄妙,13岁又随舅父令狐氏游学中原大郡许昌、洛阳。后拟下吴楚,受中原战争阻隔,辗转山西、河北、河南、湖北诸省。晋太元六年(公元318年),前秦和东晋大战于襄阳,在“投鞭断流”的战争恐怖中,慧远自襄阳避乱至荆州,再买舟东下至浔阳,忽见江边一山飞峙,急忙舍舟登岸,但见山峰雄峻,古木穿云,却涧枯无水。慧远以锡杖击地道:“此处有水,吾即止矣”!锡杖三叩匡山后,泉涌如柱。遂与同门慧永割茅刈草,建“龙泉精舍”于西林寺之东,名号东林。
龙泉精舍的故事虽有夸张之嫌,但掘土见水却是很普通的水土常识,何况大江南北水系密布、水网如织。
相传慧远是观音大士之前莲花化身,故性好莲之高洁。在东林寺内凿池种莲,并邀当时名士刘程之、宗柄、毕颖之、周续之等123人广结莲社,故佛教净土宗由此又称莲宗。东林莲社的净土征信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很大影响,由于慧远青年时期受教《般若经》时即认为“儒教九流乃糠秕耳”,佛学基础可谓根深蒂固,现在又以莲宗领袖地位声称在禅定中、梦中和生命终止时能见到西方极乐境界和阿弥陀佛,并以莲社团体验证为据。善良的佛教信徒世世代代都在追求念佛超生、脱离轮回的终极目标,而“阿弥陀佛”佛号自慧远首创,1600年来,至今仍然万口传颂,梵音永驻。
东晋隆安四年仲夏,慧远率东林寺弟子30余人从东林寺出发,“拂衣晨征”,游庐山西部大峡谷石门涧,在后来李白吟咏的北香炉峰瀑布前“群情奔悦,瞩览无厌,直到太阳告夕”方归,首创团体旅游壮举,并聚诗成册。慧远亲自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涧诗并序》,序言分别写出石门涧山、水、石、树神奇之状,宛如推出一幅幅秀美的石门涧山水画卷。此文堪称中国山水游记第一篇,从另一角度亦可看出慧远亲自“精研儒学,旁通老庄”,“内通佛理,外读群书”的渊博学问。
名寺如城
笔者神州万里,走过许多名山大川,进过不少名刹古寺。其中规模最大、庙宇最多的大约应该是云南大理崇圣寺、山东曲阜孔庙和河北赵州柏林寺。
孔庙与孔林、孔府是曲阜古城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孔庙是历代帝王、士子及孔府子孙祭拜文圣的庙宇,是中国历史上建立2200年的家庙,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建筑资费主要依靠皇朝的赐予。最大的一次修建是明弘治十三年,历时四年的修建中耗银152.600两。整座寺庙黄瓦红垣,雕龙绘凤。九重庙堂、九进院墙、九开间、九脊重檐。九为阳数,号“九五之尊”,为历代皇帝专用。孔庙建筑与皇家宫殿一致,天下绝无仅有,和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在殿宇数量上以466间让过故宫999间,而1200棵古树和1200通碑碣却雄居三大建筑群之首。
河北简称为冀,冀为夏朝划分九州之首。九州之首的第一大寺原为2400年前赵王敕建柏林寺。柏林寺与古赵州桥遥遥相望,乘车不过10分钟路程。柏林寺顾名思义是柏树成林,现存柏林寺为上世纪末净慧大师募资重建,在20多株2000多年前森森古柏浓荫之下,单是一座海外捐资主殿即耗资7000万人民币,折合今天币值至少七个亿,规模之大超过我所见过所有古寺殿宇。净慧大师是赵朴初学生,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兼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身份出任柏林寺方丈,善诗重文,著有《经窗诗韵》、《经窗禅韵》等经学著作多部。
还有许多称雄一方的庙宇遍布华夏神州,但所有古寺都不如东林寺揽长江而踞匡庐、襟鄱湖而纳九水之博大襟怀或曰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东林寺堪称地雄人杰、秀挹江南,名传千古、宗被四方。
全国所有寺庙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而东林寺主殿称为“神运殿”,寺志称慧远夜梦神嘱:“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刷墙,狂风拔树,池中出木。故寺中主殿称“神运殿”,涌木池称“出木池”。
由于净土宗是慧远所结白莲社所创,故寺中历代辟有“白莲庭社”厢殿。白莲庭社旧址之后是千级石阶砌成通向东林寺山顶之石径,石径护栏柱均以白莲造型,十分雅致美观。径道两旁翠竹冲天,浓荫蔽日,山顶亦有谢灵运所建译经台,天竺高僧曾于此翻译《华严经》60卷。现代新建一座六角七层宝塔雄踞译经台之左,游客从石径登山远眺香炉紫烟,近赏古寺莲池,耳听涧水雷奔,手抚摹刻苍痕能不如梦如幻、宠辱不惊,感悟身在世外桃源,人间净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