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丽: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有感
(2016-03-21 08:40:25)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读书交流】 |
伟大与渺小
俞春丽
读着封底各界人士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评价,脑海里浮现出读书时代、工作期间无数次在各种各样的书籍中看到于漪老师的名字,如今,学校翰香书社也给大家送来了这道丰盛的精神食粮《岁月如歌》,翻到刻有烫金文字《岁月如歌》的封面,于漪老师那蓝天白云下一身素雅的着装、一脸亲切的微笑、几丝印刻着岁月的皱纹、一双注视远方的炯炯目光,无不显现出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执着与追求。
但是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扉页折痕处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辈子教师谈何容易,默默耕耘在教育的土地上;一辈子学做教师更是令人钦佩,谦逊、平易近人,这位已经在语文教学事业上取得卓尔不凡的成绩的教师是需要有底气、有勇气、有目标才说得出这样的话的。
静静地读完《岁月如歌》。如果说于漪老师的岁月是一首歌的话,这首歌对于我来说是首老歌,但就是这首老歌,依旧浑厚美好且动人,因为我听到的是一个为教育而生的人的生命之歌。作为一个晚辈,我只想说,读了《岁月如歌》,我读出了自己的渺小。
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展露才能,交流思想,产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而,由于惰性,总是缺少了一份持续的热情,总是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放弃追求。面对压力,于漪老师通过坚持自我教育来支撑,她说:“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而我在教学中缺少深刻的反思,缺少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崇高境界。
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老师的心路历程,她在艰苦环境中坚信奋斗才能生存的坚定信念;她为疾病所累,仍执著于身体力行;她视每一个学生为己出,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她面对压力时从容,面对荣誉时谦逊……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扣人心弦。她的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忠于教育事业的理想的力量令人折服,让人不由对她肃然起敬。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终身。
这样的设想,更让我自惭形秽,我只想叩问自己为什么同样的热爱,为什么于老师达到了一种高度,一种境界,一种伟大。我想,光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为这份热爱而付出坚持不懈,为其执着追求的努力和突破。
时常对自己说,我应微笑着面对教育,因为在高实校园里微笑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态度,在这份热爱面前,即使是像自己这样的渺小者,也要鼓起足够的勇气,做一番哪怕是微弱的坚持,让自己思考得更多、行动得更多,希望渺小者的岁月也可以是一首清新动人的歌。
此文发表于2016年第2期《广西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