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2016-09-21 15:06:49)
标签:
教育文化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B、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汉代——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短歌行》
2、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3、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
古体诗
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登岳阳楼》、七言八句《蜀相》《书愤》《旅夜书怀》)、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
中唐
元白
晚唐
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婉约派主要特点
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特点
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综上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