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又名孔庙、夫子庙等,是专门祭祀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及其文化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
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上面两图为大成殿内陈列的是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彩色塑像,孔子像前竖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祭案上,置祭器。祭案前,置有猪牛羊三俎,两侧陈列有编钟、编磬、琴、瑟、箫、笛、笙、埙、鼓等祭祀乐器。)
年中多次扩建缮葺,成为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它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孔的场所,规格最高。曲阜孔庙孔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吉林文庙,始建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吉林文庙的建立是清朝政府对汉文化传入东北地区的认可,对满汉文化的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阳文庙的重大格局)
全国的文庙之多难以计数,即便是边远深山,或河区山梁,只要有家族繁衍之地,都会有文庙产生,虽建筑内容均成一统,但修建时间有长有短,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让我们走进现藏于闹市中的宏大古建筑群——德阳文庙看看。
德阳文庙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孔庙,与中国四大孔庙是不可比。德阳这座千年历史古镇,也是中国“德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德阳号称德孝城,故对儒家文化尤其推崇,到了德阳,必要去的地方便是文庙。四川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仅次于山东曲阜、北京的文庙。德阳文庙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素有“德阳文庙甲西川”之称,在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阳文庙,位于德阳市最热闹的文庙街,虽始建于南宋,但曾多次重修增补,现存的孔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年间的格局,是道光二十八年建成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大,其建筑群占地20800平方米,居全国第二四川首位,也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素有“德阳文庙甲西川”之称。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闻名。现保存完好的有: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等等主要建筑群。庙前为文庙广场,庙北有后花园。具有年代感和文化气息,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是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建筑的孔子庙。
德阳文庙大门“道冠古今”坊门前左边,有一块文武官员下马石碑,上面严肃工整地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几个大字,特别告知。这下马碑是昔日皇家发布的谕令碑,一般刻立在文庙(孔庙)、宫殿、重要人物宅邸或坟墓前。古代君主以儒学治国,尊师重道,因此要求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步行进入。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先王和圣贤的恭敬,也体现了古代祭祀礼仪的隆重和庄严。德阳文庙前也是如此,概莫能外。
(“道冠古今”坊,琉璃墙面让整个牌坊显得华丽庄严,坊门左前面置有文物下马碑)
(万仞宫墙屋脊上安放了九条琉璃砖雕龙)
(万仞宫墙背面正中黄色琉璃砖雕“双龙戏珠”)
走进文庙首先映入眼帘、挡住视线的是一堵高大的照壁——万仞宫墙。万仞宫墙屋脊上安放了九条琉璃砖雕龙,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正中的盘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两侧各四条游龙有“龙游四海,四海升平”的象征。其宫墙背面同样分左、中、右三个部分,相对于正面简洁一些。中间为黄色琉璃砖雕“双龙戏珠”,左、右两侧有黄色琉璃砖雕“云龙吐火珠”。悉当年的鲁国大夫想贬低孔子,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于是有人对子贡说:“你的学问已经超过孔子了。”子贡却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院墙不足肩头高,我老师这道墙有数仞高。”关陇儒学大师胡缵宗曾担任过山东巡抚,他认为数仞宫墙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后来,乾隆皇帝到曲阜,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4个字镶于城门。现在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此事是子贡贬己抬师,这是儒家思想中可贵的品质。他和颜子一样,尊师重教、崇尚学习、崇尚成才之道。德阳文庙“万仞宫墙”建于清咸丰初年,庑殿顶墙帽,黄色琉璃筒瓦屋面。中间为“双龙戏珠”砖雕,两侧为“云龙吐火珠”砖雕,非常华丽而壮观。
(德阳文庙万仞宫墙广场前矗立着孔子行教像大型雕塑)
棂星门建于清咸丰元年,通长20.8米,宽1.9米,通高9.9米。棂星门由三座冲天柱式石牌坊组成,中间一座为四柱三楼,两侧均为二柱单楼。文庙真正的大门就是“棂星门”,它雕刻精美,颇具特色。棂星门比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又名天田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古代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而孔庙第一道门被称为棂星门,则象征着古代祭孔如尊天。刘邦登基以后,规定每次祭天之前先祭天田星,祈祷能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天田星为什么又叫“灵星”?可能是因为君臣百姓都希望天田星能够显灵。到了宋代,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与天相齐,渐渐把祭孔当成了祭天,祭孔和祭灵星的地方合二为一,并且在前面建了一道门,命名为灵星门。到了明代,一些学者意识到祭孔和祭天并不是一回事情。由于门的形状像窗棂,在一些有名望学者的建议之下,“灵星”改为“棂星”。也有人认为灵加上“木”字旁,意思是孔子育人就像栽树。人们认为棂星就是文曲星,而棂星门也就是学子们跨越龙门的第一步。所以棂星门上面的浮雕,都是非常吉祥的寓意,主要为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如鱼化龙、麒麟吐书、一路连科等。
(德阳文庙泮池)
(德阳文庙泮池侧面)
(“泮池”上架三座单孔石拱桥,此中桥为状元、皇帝所行)
进来后会发现一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池上架三座单孔石拱桥,桥上、泮池四周施栏板、望柱、柱头雕刻有形态各异的蹲狮。“泮池”又称“泮宫”,为官学的标志。根据周礼规定,天子的学官称为辟雍,“辟雍”是古代西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主要供天子学习和教育之用。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德阳文庙内的泮池上面有泮桥,桥上特色就是上面雕刻了很多生动有趣的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寓意孔子之言“有教无类”,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教,而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古“泮池”上架三座桥,中桥为状元、皇帝所行,侧桥为官员、进士、秀才、举人所行,白丁只能绕桥而行。
还有“戟门”,因设二十四戟于门,故谓之戟门。戟者兵器也,戟是古代一种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时帝王出,止宿出插戟为门,戟门又可作“棘门”,取以刺卸恶之行。在祭祀孔子时要插24只戟,表示规格之高,庄重严肃。戟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启圣殿”是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纥之殿,因叔梁纥被封为启圣王而得名。戟门之规模很大,两边还有“乡贤祠”和“名官祠”。乡贤祠是纪念当地有名的贤人,名官祠是纪念当地有名的清官员。戟门有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上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下联: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德阳文庙大成门)
过戟门,正对着高大巍峨的大成殿,它是整个文庙的中心建筑。殿前有四个礼乐亭,古时祭孔时乐器便陈设在礼乐亭。祭祀程序60余项,祭品300余件,另有乐器70多件。亭两侧是东庑西庑(wu,房子对面或两则小屋),古时供奉孔门弟子的地方,今西庑辟为孔子事迹陈列馆,东庑已辟为文庙新天地的街铺。戟门又名大成门,因大成殿而得名。典出《孟子·万章句》:“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也,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孟子之言孔子是集大成者,故孔子被后世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被奉为“万世师表”。
大成门平时闭户,人员只能从两侧金声门、玉振门进出,只有举行礼仪祭祀等大型活动方开此门,以示隆重。仰视戟门,梁上有八卦图,侧视戟门,檐柱上有木雕龙纹,猿纹,皆很精美。文庙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大成门。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面阔五间,26.6米,进深四间,10米。梁架为穿逗式木结构,屋面为黄色,琉璃瓦歇山式顶,盘龙透雕脊饰。中部施宝塔形宝顶。屋脊还有四游龙二凤饰纹,左右对称布局。大成殿有四个六边形的大宫灯,上饰有山水、书画,多是像陈筠这一辈画过德阳潮扇,地方老书画家的作品。
(上下两图中可见殿前门口左右两侧共四座礼乐亭)
(名宦祠前面还有一座俯卧的石牛文物)
戟门之后是德阳文庙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殿前门口左右两侧共四座礼乐亭。1949年冬月,贺龙元帅在德阳文庙参加德阳解放仪式后,指着礼乐亭说:“这样的礼乐亭在全国文庙中实属少见,要好好地保护”。这四座亭子是德阳文庙最值得骄傲的,孔子主张以礼乐教化国民,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礼”就排在前面,孔子当年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他本人弹琴就是一流之造诣。四座亭子的建筑就极具美感,左右两侧对称分布,均为重檐攒尖顶,内侧的两亭是六角形,外侧的两个亭子底座是四边形,顶端又是六角形。其寓意是在灵动中又不失稳重,因为礼乐就是讲究稳重。
(德阳文庙启圣殿)
德阳文庙启圣殿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歇山式屋顶,绿色琉璃筒瓦屋面,穿斗式架梁,面阔五间23.1米,进深四间11.7米。须弥座台基,前后设垂带踏道一路北面文庙,后后为后花园。
德阳文庙其古建筑及格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不仅是德阳市最重要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文庙建筑的典型代表。时过境迁,如今虽已身处闹市,但在历史与现代、宁静与喧嚣之中,完美展现了德阳文庙的魅力。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