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原远景公社,地处现旺苍县普济镇南山地带。公社辖区由清江河一分为二,东面四个大队,西面四个大队。全社7000余人,那时全公社交通不通,水资源匮乏,无电,严重制约了全社的经济发展。1970年7月,柳春芳同志调远景公社任党委书记,他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酷知家乡干旱缺水的滋味,他立志要抓住水利这个农业的命脉,率先解决公社重点产水稻的民主、远景两个大村水利建设,以点带面指挥全社工作。

县委副书记谷业互(中)与柳春芳(左)作者在一起
远景、民主两大队地处约25平方公里漫坡阔壤,四面青山相对卧,褶皱漫坡镶其中,山连地接纪水(纪家河)贯通,鸟瞰似盆地。通过县水电局技术人员在远景村实地勘察,盆地西北高处多有大山沟壑,在深河沟选址建库能蓄水30余万方,再在隔梁的东边同一水平位置的金家湾选址建库
能蓄水40余万方。建成一渠连两库,共70余万方水。水库位置积雨面积宽,筑坝小,水位高,受益面积大。可彻底解决河东四个大队的农业用水、人畜饮用水。说干就干,自力更生创大业,民主、远景两大队成立专业队,1971冬动工先修深河沟水库,开始清基,指挥部设在远景大队部瓦子坪。国家没有补助就动用大队储备粮,专业队员回生产队记公分参加分配。深河沟水库坝长约50米,宽约60米,坝高约30米。奋战了一个冬春,乃至一年,深河沟水库坝基清完,中心基槽完工。
修筑祝家口至深河沟公路
公社党委对修库工作认真总结,觉得速度太慢,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不便,是制约工程进展的根本原因。同时分析到要解决农村肩挑背磨,运输物资的难度,三个大队社员生活用煤,光背运煤炭劳力计算,全年需要人工1.84万个,真是一笔大的劳力浪费。还不说常年生产生活的物质交流。在“要得富,先修路”精神鼓动下,党委书记柳春芳在党委扩大会上,认真讨论,反复研究,决定暂停深河沟水库工程,全力以赴修通祝家口至深河沟水库的公路。水库指挥部转向服务于公路建设。以彻底解决远景公社河西片远景、民主、五星、红岭四个村4500余民众连年肩挑背磨、行路艰难的根本问题。
1972年秋天,路基勘测设计,由县养路段工程师张益旦无偿支援家乡事业。1972年冬开始,划线标记,并组织以侯发秀(原远景大队党支部书记)任队长的80余名常年专业队,先行打险岩险道,修排水涵洞。公路占地原则上由各大队生产队自行调定。一切战前工作顺利完成,1973年冬开始组织四村群众上马,分段施工。每天上劳动力2000余人,开始大突击的群众运动。全系民工日夜决战,不畏天寒地冻,全线拉通。筑路工地人头攒动,锄头声、钢钎声、号子声、爆破声在山间田野此起彼伏,大干快上的筑路场面遍及山野。民工朝出晚归,中午自备生活“剩饭红苕配咸菜”。靠评工分回队分配。民工的劳动激情一浪高过一浪,1974年初,远景、民主两大队地界内已修通,剩下的五星地段山崖陡峭,施工进展缓慢,最后全线民工集中在三公里多山崖地段,大家信心百倍,奋力拗石开挖,恨不得马上把岩扁挖通。关键时刻,我联系了756工厂驾驶员余泽富,开着解放牌卡车来试压公路,汽车轰动着马达,径直朝新路而上,民工见有车开来欢呼雀跃,干劲倍增,汽车在新路上行驶,遇到松土打滑,民工齐扑扑推着车跑,像一条长长千脚虫在路上跑动。司机也被现场民工激情所感动,就一路里久久地按着啦叭。长长的岩扁里,汽车的轰鸣声、民工的欢呼声,啦叭声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人的筑路交响曲。这场面惊动了清江河彼岸的民建大队社员群众,恰巧公社书记柳春芳正在那里检查工作,发现汽车开上了新公路,兴奋不已,停下手上的事,和在此地干部群众谈笑风生,久久目送汽车开过了整个岩扁。柳书记晚上回到公社,谈起这件事真是眉飞色舞,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修筑祝家口至深河沟水库公路,国家无力补助,全靠自力更生,大队生产队投土地和公积金修筑,共投资4万多元(主要买雷管、炸药、套火线)。个人投劳,三个大队共投劳15.6万个,还特别感谢成都知青所在的“5710”飞机厂,送给公社“万国”牌汽车一台、钢钎二锤若干、柴油发电机一台。还有在外工作的张祥光、金明华、龚廷荣、张兴光等,也送来炸药到工地,支持筑路。
1974年春终于修通祝家口至远景村深河沟水库,全长14.5公里,宽3.5米的“祝远公路”。1974年5月1日在远景公社八庙小学,召开了通车典礼大会,5000余人参加。大小车共十余辆,都插着红旗,佩戴彩花,宣传车的高音喇叭不时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唱起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的歌曲。“如今公路修到了山岗,汽车开到了我的身旁,我们的心热血沸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感谢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一段发至山区人民肺腑的广播词,不停地响彻云霄。五星、民主、远景三大队公路沿线吵得沸沸扬扬,四面八方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向会场。大会上,党委书记柳春芳对筑路工程做了全面总结讲话。县交通局局长李秀洪和有关领导参加,送了祝贺、讲了话。民主八队74岁的烈属王尔根见到汽车来到八届学校,激动的满脸流泪,在大会上讲出了他的心里话:“公社柳书记不简单,领导群众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是我们老百姓梦也梦不到的事罗!为我们创了大业,为子孙造了幸福。”最后柳书记代表远景公社党委、政府、公社人民对县级部门及各界关心、赞助、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当时由于各方面条件较差,杀了一条大肥猪,在杨飞鸾的家院里安排了60桌席接待筑路功臣、来宾,共同庆贺这一善福大事,声势浩大,场面闹热,震惊了远景公社全社和相邻龙凤大半个公社的民众,群众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只听到普遍讲:“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大快人心,大得民心”。
公路修通后,四十多年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但在几年后一件轰动公社乡村的喜事,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公社兴办的农业企业黄花山栽种黄花五万苗,短期大见成效,一次绵阳专区现场会组织各县市区领导到黄花山参观学习,四五十辆小车从祝家口鱼贯而上,那三公里的岩扁路道,蜿蜒而上,因修路把山岩两边的树木全部毁光,短期内很难长起来,所以几年间岩扁都是绝壁一条路,岩边无遮拦。多少年长的领导上山坐在小车里心都绷得很紧,脚指头抠得紧邦邦的,一路里称赞这陡峭的筑路工程。参观完黄花山后,转来大部分领导再不敢坐车,从文家寨超小道而下,小车司机只有把车开到下面河边公路等着接他们。看到了黄花山企业的成果,联系着这条公路,大家特别佩服远景公社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真了不起,一片赞誉,奖证堂堂。
修筑金家湾水库

公路通了,1975年冬修库工程立即上马,根据两库址实际情况,深河沟水库地域狭窄,不利于大规模上人施工。金家湾水库地域面积宽,蓄水量多,土石资源丰富,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齐上马,以加强工程进度。经公社党委研究决定,立即动员修建金河水库。水库选址地方,原本是远景六队堰塘,经过县水电局勘察设计,该库基本情况是:总积雨面积达一平方公里(东至李子垭,北至天台寺,家旦湾,细腰景山脉);库容42万立方米,坝高27米,宽110米(50%石坝,50%土坝,外石、内土),半圆形坝长度160米,库内需安长120米、高1米、宽80公分涵管和97步磴的筒眼卧管出水道,是严把放水关之用。结构上属“土石混合”的小二型水库。该库测定受益灌面为:四村33个生产队,可受益900余户,4000余人。可灌溉3722亩良田,其中:自流灌溉2672亩,可提灌600余亩,可改田450亩。全库投工投劳14万个,移动土石14.5万立方米。预计需要五年修好。时下国家有困难无力补助,党委政府决定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协力修水库。大队生产队积极支持,动用生产队储备粮5.5万斤,公积金5.5万余元。全民投工投劳,集体补助粮食工分。
党委政府横下一条心,立即组织动员全公社河西片区的远景、民主、五星、红岭四个大队4500余群众,坚决贯彻“水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指示,修建“金家湾水库”,苦战五年,彻底改变四大队民众连年遭受严重旱灾,造成人无水吃、畜无水喝,农作物枯死形成粮食颗粒无收的惨困景,人们根本无力抗拒的天灾的现状,由此改造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经公社党委研究决定:“修水治旱是人民渴望已久必走之路,不能等闲视之,列为工作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当时决定专人挂帅,专业队宣传,立即上马。修库由党委书记柳春芳负总责,民主大队党支书张益国负责作好宣传队工作,公社副书记侯长秀负责总联络员,邓宗艾为总技术员,杨飞鸾任后勤科长,旺苍水电局技术员陈玉璞、白保友两人负责技术把关。
建立金家湾水库指挥部,九人组成:柳春芳任指挥长,张益国(民主大队党支部书记)、陈传映任副指挥长,远景、五星、红岭三大队党支书为成员;共分20个小组由各队队长负责;工地制高点安有两个大广播,专题播放工地好人好事,工程进度,批评不良行动和指挥安全工作。旺苍县委副书记谷业互同志蹲点劳动指导工作,还有公社干部万显生、杨飞文等5人。指挥部设在远景六队仓库,有专门伙食团,原则上指挥部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指挥部,有利于指挥、监督、管控安全施工、库坝质量、劳动纪律。为了保证工地人员的健康,工伤事故及时处置,还派有卫生员两名常住水库工地。
1975年冬修建金河水库的战斗正式正式打响,开始清理水库坝基,工作量十分艰巨。严寒的冬天河风呼啸,每天几百人上工地,情绪高涨,尤其是指挥部成员共同参与,党委书记柳春芳带领指挥部一般人坚持“打铁先要本身硬”,拼命大干、快上激起了大家建库的积极性。很快将坝基清理,进入挖掘中心基槽,要从坝基开挖取出土石杂物,回填粘性很强的纯黄泥土壤,通过碾压密实阻隔库水渗漏。日夜加班加点,奋战了近半月时间,还组织专人日夜监测两边土坡,一天突然发现土坡表面有丝线裂纹,已清挖到十米深,仍不见老底,现场施工负责人怕深槽两边垮塌,非常担心人员安全。冬月14日深夜柳书记披着大衣,和县水电局技术员陈玉璞、白保友等现场研讨,不敢再深挖,于是作换层处理,打青杠木桩,加固回填的方案,立马组织青杠木材,通宵达旦加固回填,指挥部成员的心都紧紧拧成一块,亲自登场指挥作战,提高了工程进度,几天就填满中心基槽,这才大大松了口气,胸口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可以开始大规模上人施工,全面摆开土石坝回填加高的战场。
为了加快进度又保证安全质量,指挥部在民工中提出早上六点上工,晚上七点收工,不准迟到早退,清早由指挥部统一站岗值守,对迟到者予以批评。中午由生产队统一煮饭或民工自带伙食,工地民工每天背运抬送大坝的土石数量,由八个大架秤量后,由十名记秤员晚上填入各自的劳动手册,凭数转交生产队评记公分。整个工地由指挥部专人培训炮工员30人,每天中午、晚上各放响400门大炮,多时可达到600门大炮,开山放石。由各路警戒员专门守护安全,库指挥部设有专人、专房配制、发放炸药签字领取的手续。每天工地上劳力1100——1500个,移动土石方2500-3000立方米;当初大坝设有5吨重的大石滚子,需要40多个劳力拉动夯紧,工地场上非常紧张壮观,一人指挥喊着号子,众人齐声接应,石磙哗哗直向前拉,热闹喧哗。随着库坝增高,坝面增长,靠人拉石磙的速度远远跟不形势,于是区委、区公所协调,普济公社农机站派邓明才,驾驶一台中型拖拉机头无偿支援水库建设,到库坝拉动碾压石磙,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整个工地自始至终是是一片繁忙紧张的景象,场面火热、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事故。
水库工地现场如战场,每天千多人背运土石,休息就炮火连天,乌烟瘴气。战天斗地的气魄,感动了区乡各地,也受到了上级党政主管部门的表彰和支持,普济区级机关粮站、供销、食品、医院、个协等十多个部门,组织青壮年达二十多人,冬天冒着严寒从大营坝上李子桠,翻山越岭,带来糖果、馒头、小食品支援工地,并参加筑库劳动,以表达他们积极参与修水治旱,支援农业的行动。
整个工地上每天都是黑麻麻的人头攒动,工地出现轻伤不下火线,五六十岁的老人争相背运土石,有当兵回来说老婆的,干部回来休假的,娃儿放学回来的,不分天晴下雨,都来帮家里人挖土运石。好的典型每天都会在高音喇叭上广播,大大鼓舞了劳动士气。对不良现象一冒头就坚决制止,一天工地发现一五十开外的男子,背运土方,用大口篾丝背篼背土,很有气魄,开初满满一背篼过称足足180斤,后来就越背越少,背来也不过称,倒了才叫记称员记180斤,工地人多,过称顾不过来,就可以按上次数记,他就钻了这个空子。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将此事反映给我,我就认真关注了他的行动,果真如此,当他刚刚背来,准备倾倒土时,我一把拉着背篼要求他过称,一称80斤。这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影响建库的质量和时间。工地立马用休息时间,在大坝上召开了千人批判大会,他站在碾滚上公开亮相,我将他这种行为当众揭露,对其狠狠地予以批评教育,他也认真地承认了错误,表示坚决改正,并由记称员当场把未称的背数一律按80斤计算。半个小时的大会,一场反面教育,大大提高了民工建库的积极性,更加激化了大家诚心实意,艰苦努力修筑自己的子辈事业决心。
由于强化了修建水库的管理,再加之四个大队的干群修水治旱的积极性高涨,战天斗地的决心大,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原定五年修库的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了。苦战了三个冬春,于1977年胜利建成了金河水库。1977年腊月初5日下午4点在金家湾水库召开了表彰总结大会,由党委书记、金河水库指挥长刘春芳宣布水库正式完工了。总结三年建库的成效,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做出了安排,立足当前注重长远,提出金河水库投入使用后,条件具备就再建深河沟水库。会场掌声雷动,群情高昂,表达了对完善再建、续建工程的决心和热忱。
水库工程结束,公社党委、政府又争取了国务院秦巴山区贫困县水利项目资金,续修排洪渠500米,组织民众迅速修通全长7000米(东渠4000米,西渠3000米)石渠大堰两条。民主、远景两个大队集雨范围的水资源,全集中于纪家河,其下游出境处有纪家河一桥,公元1918年建成。桥边留有桥碑,碑记曰:“纪家河之水,源于城皇寨,之东下越龙台,穿鳖峡而入于清江峡(清江河)。……”“城皇寨”一带正是深河沟和金家湾水库之上。为了充分利用纪家河水资源,扩大受益面,决定在纪家河出口处凿文家寨隧洞240米,引水至杨家湾,经三年时间打通了,解决了五星大队沿清江河上游片区的严重旱情。同时利用洞口到清江河之落差,建成了小水电,解决公社机关及所在片区照明。后期库内安有80米高程抽水站一座,供远景2——6队800余人口抗旱用水。水库全面完工发挥效益时,收益地区真是风调雨顺,雨水充沛不用说,天干库水保灌溉,群众欢欣鼓舞。深河沟水库,由于公社领导班子届满,换届刘春芳和我都相继调走,后来也因资金困难就搁置下来了,直至今日。
金河水库修成后,远景乡人民政府,于1991年4月3日在水库大坝下面,竖立“金河水库简介”石碑,以此铭记史事。
(未完继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