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次到鼓浪屿游玩,无意中发现厦门鼓浪屿有条鸡山路,在这条路上有一条500米长的花岗岩便道,整条石板路面镌缀了许多汉语拼音字母和标点符号,当下也觉得好奇,经打听方知是条“拼音道”,成为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原来这是厦门人民为了纪念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卢戆章修筑的一条特色道路。卢戆(zhuang,憨厚而刚直)章被誉为“语文现代化的先驱”“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他长眠在鼓浪屿,墓碑上鲜红的大字醒目地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
清咸丰四年即公元1854年12月,卢戆章出生于福建同安县古庄乡。他自幼聪颖,9岁入学,18岁参加科举,县考名列前茅,但府试却落第,从此不入科场,后在私塾教书。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以后,厦门首先成了“五口通商”的开放城市。卢戆章在邻村英埭头执教时,恰逢“欧化东渐”他参与基督教活动,受西方文化影响尤深,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故与科举制度进一步决裂,“感欧美各国皆拼音成文,便恍然发改造汉字的宏愿”。
公元1875年,21岁的卢戆章南渡新加坡,半工半读,专攻英文。公元1879年回厦门后,寓居鼓浪屿内厝澳。因他既会厦门话,又懂英文,所以“西人习厦话,华人习英文,均奉以为师”。在鼓浪屿,他应英国传教士马约翰的聘请,帮助翻译《华英字典》。彼时,外侮内患,国难当头,这激发了正直知识分子的爱国思想。卢戆章发现4亿中国人80%以上是文盲,书面语与口语严重脱离,平民读书识字困难重重这样的现实。为了实现改革汉字的宏愿,他致力研究漳泉十五音和话音字。
卢戆章当时就成为了鼓浪屿特别抢手的家庭教师:做洋人的闽南语老师,做闽南人的英语老师。可见他英语和闽南语都说得极其标准。卢戆章后来进入汉语拼音研究领域,和一位叫做约翰·麦高温的英国传教士有关。约翰·麦高温精通汉学,于公元1863年来到厦门,一住就是50年,期间著有《厦门方言英汉词典》。期间英国驻厦门总领事翟理思和他决定编纂一部更广泛的《华英字典》,在物色专业人才时,约翰·麦高温想到了卢戆章,并经他推荐成为《华英字典》的编者之一。在参与编纂《华英字典》的过程中,卢戆章也同时开始思考汉字的拼音化问题。
经过十几年苦心孤诣,卢戆章于公元1892年,写成了厦门话的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书中拟订了他称为“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的拼音方案,提出了“语言一律”的思想。书写成后,他手抄全文,自费刻成木版,并由厦门五崎顶倍文斋刊印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出版后,并个人出资交由厦门五崎顶倍文斋刊印,是中国人编著的第一本拼音著作。其中“天下第一块切音新字”,是中国人制订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该书是中国提倡汉字改革、提出拼音化的主张、研制拼音方案、出版拼音读物的开端。这一年被认为是中国汉字改革运动的开始。早期的汉字改革运动,也因其“切音新字”而被称为“切音字运动”。他后来来到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受假名的影响,采用汉字偏旁的简单笔画,写成《中国切音新字》,有声母25个,韵母102个,以京音切音字为主,也可拼写福建的一些方言。卢戆章还在鼓浪屿乌埭角和厦门二十四崎脚招集船工、小贩开班教学。他为了鼓励大家习识,还通过考试给予奖赏。实践证明,学习这种切音字,只需半年时间就能写所欲言,一时这一学习十分风行,连外国人来学的也不少,都称赞简便易学。
值得一提的是,卢戆章在设计拼音方案时形成的词式文本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汉语拼音正词法》。《汉语拼音正词法》最主要的原则是分词连写,划分词而后照词书写的思想,卢戆章早在《一目了然初阶》就具备且开始实践。为了能够让更多人享受到通过拼音学习汉字的便捷,卢戆章于公元1898年,委托时在工部虞衡司任职的安溪人林辂存上书,请求光绪帝将他的字学新书颁行天下。光绪皇帝钦批“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取卢戆章等所著之书,详加考验具奏”,还想亲自见卢戆章一面,卢戆章知道后特别高兴,速速赶往京城,结果才走了一半路程,“戊戌变法”就失败了。光绪皇帝也被软禁,卢戆章知晓后心就凉了一大半,就陷入了迷茫。是继续前往京城还是打道回府,回到老家福建,在鼓浪屿当一名教师。通过一场思想斗争,觉得戊戌政变不能改变梦想,为了全中国人民能够学习到汉语拼音,切音新字,能够认识到汉字,他决心继续前进,前往北京去争取。到了北京,他就找到了当下掌管大清各种发明的虞衡司。但虞衡司并不热情这事,说戊戌变法都失败了,自己也不想趟这场浑水,又将这事推给译学馆,哪知译学馆的文典处审查后,同虞衡司一丘之貉,拟了一通3000多字的长批予以驳回。当时的知识分子都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之所以被侵略,是因为科学不发达,教育不普及;而科学不发达,教育不普及,是因为识字者少;识字者少,又是因为汉字繁难,不是“切音为字”。卢戆章处在一个国力贫弱、“维强图新”的时代,法师西洋,自求富强。是他唯一的愿望,他觉得虽戊戌变法失败,但大清还在,只要国家在,人民就有希望。所以根本没有放弃,在继续研究、继续学习。
不过,此次打击让卢戆章明白恳求朝廷推行的路行不通,于是他改变策略,努力向社会宣传。回厦门途经上海时,卢戆章再次修订内容,以《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的书名出版,并制订官话、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广东等6种切音字方案。同时出版的还有一本《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在这两本书的书名旁刊印了他的朋友,富商林季商题赠的一副对联:“卅年用尽心机,特为同胞开慧眼;一旦创成字母,愿教吾国进文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913年,全国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卢戆章收到了正式的官方邀请函,参加全国语文运动会,毎省必须派一名代表参加。卢戆章被委派为福建省的会员,年过六十的他,仍不辞辛苦兴高采烈地参会。这次会议他带去了37个简易汉字学习的拼音字母,引起了全国的广泛重视,37个字母中有25个被大会采纳了,成为全国学习汉语的重要拼音字母。为了在全国做到雨露均沾,其它的12个拼音字母就在其他身份代表中进行选择。回厦门后,卢戆章又先后出版了《中国新字》《中华新字》二书。1920年,全国读音统一会会长吴稚晖写信向主漳的闽南总司令陈炯明推荐卢戆章:”南欲作文化运动,不可无此君耳!”于是,卢戆章应陈炯明聘请,到漳州教授注音字母。
回到鼓浪屿后,虽年已古稀,但卢戆章仍每天教一大批人学切音字,“有从而问学者,不惜焦唇敝舌以诱之”,把他倡导的汉字拼音付诸实践。1928年12月28日,卢戆章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75岁。卢戆章一生除提倡“统一语言,以结团体”“认京音官话为通行国语”外,还倡导表音字母化、文体口语化,同时首创横排横写和标点符号,因而被公认为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前驱和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
1956年,文字改革出版社重新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编者的“内容说明”这样写道:”这是公元1892年,出版的中国拼音文字的第一种方案和第一本著作。我们说中国拼音文字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个方案和第一本著作算起……作者卢戆章一生从事拼音文字工作四十年,是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一个先驱。”卢戆章一生为了汉语拼音,为了祖国的文化而艰苦卓越。他没有私利,在汉语拼音研究和推广成功后,他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占为己有。为的是推广汉语拼音,来让百姓得到福利。悉晚年的卢戆章是非常拮据而可怜,连买份报纸的钱都没有,充分暴露了旧中国的悲凉和无能。
须知,卢戆章被誉为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先驱,和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为图强,致力于文化救国、教育救国。卢戆章毕生从事拼音文字工作40年,不仅在创制拼音方案方面,而且在推广京音官话(即普通话),推行白话口语,采用横排横写汉字,倡导新式标点,使用简体俗字,以及实行分词连写,符号标调和注音识字等方面都为自己的祖国开了先河。造就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界旷古以来的泰斗,第一个发明拼音字母,新式标点符号,第一个提倡白话文,国语,简化汉字,横排横写和注音识字。
在1992年,恰逢《一目了然初阶》出版100年,在北京举行了“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纪念卢戆章出版100周年的大会”上,大家回顾缅怀卢戆章的丰功伟绩,意在弘扬卢戆章的先进思想及他对普及文化教育的重大贡献。肯定了他提倡汉语拼音,弥补了中国汉字没有拼音的重大缺陷,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国语言文字的泰斗级人物周有光先生则这样评价:“卢戆章的《中国切音新字厦腔》和《一目了然初阶》是中国人提倡汉语拼音的开始,他的首创功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厦门大学教授许长安在《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戆章》一书中这样写道:“卢戆章是以小小的拼音字母切入整个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大工程。”作为我们常用拼音识字、读书、写作的人们必须认识先辈卢戆章,敬重他德行高尚,胸怀宽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更好的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事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