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母亲之河(三)
(2023-08-23 13:23:06)
第一湾的壮观。继续向东奔涌,进甘肃入兰州城。唐朝诗人高适曾在此诗曰:“北楼西望满晴
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在宁夏境内肆意奔腾的黄河,遇到了腾格里的黄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这千古壮观的名言,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标志着黄河在文化上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贡献。走进内蒙古,黄河以巨大的“几”字,连通了农田和牧场,滋养了富饶的北国水乡,犹如明珠般闪耀在中国的北疆。中国历经几千年风雨,刮的游牧风,下的农耕雨,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最后万邦归一于秦之大一统,直至往后农耕和游牧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才形成了隋唐的盛世巅峰。在黄河西北角的河西走廊,及山西太行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农耕文明、游牧文明、西域文明融合又自洽的升华。出内蒙古黄河又折转向南奔腾咆哮,穿过中间的黄土高原,将其一分为二,山西在左,陕西在右,携带着晋、陕峡谷的泥沙,猛撞
直奔禹门口。河水左冲右突,激荡起震天的怒吼。李白有诗曰:“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
。
”在山西黄河造就了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壮景奇观。还造就了壶口瀑布的“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
壶收”场面。黄河在
陕西见证了秦朝的统一、大汉的辉煌、隋唐的鼎盛。也见证了宋元明清的跌宕起伏,“黄河
水清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这就是历史的真实的写照。
黄河在河南灌溉了数百亩沃土,也有数不清的决口,将中原大地
百姓陷入了无尽的悲苦。须知如今开封城下仍然埋葬着六座城池,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开封城,清代开封城。现在以不同深度遗于原址,以此见证了开封与黄河的千年恩怨,也书写了岁月变迁的悲壮诗篇。黄河进入山东浩浩汤汤一路向前,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直言黄河像是从天而落,咆哮而下,流奔东海;它万里倾泻,直入心怀,胸襟开阔,气概昂扬。言黄河之胸怀,似对友人之溢美,亦恐为喻己坦荡之胸臆。黄河如此锻铸了齐鲁大地的厚重,也造就了齐鲁文化的璀璨。黄河虽偶有泛滥,但时刻滋润着两岸,功大于过,她维系着世代百姓的命运,也创造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常言道“跳进黄河洗不清”,其实黄河原本不黄,因为容纳百川才变了模样。须知母亲原本漂亮,因为养儿育女才历尽沧桑。黄河将数千年文明,植根于华夏泥土,将独有的中国黄印刻在世世代代国民的皮肤上,黄河是“天上来”的那条河,是“入海流”的那条河,是“九曲万里沙”的那条河,是“怒浪连天来”的那条河。黄河是条河,但远远不止是条河,她锻造了中华百姓的品格,滋养了中华百姓的魂魄,是流淌的岁月,是跳动的脉搏,是起伏的命运。
前一篇:长江、黄河母亲之河(二)
后一篇:长江、黄河母亲之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