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逍遥求古
逍遥求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24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江、黄河母亲之河(一)

(2023-08-24 18:17:05)
标签:

杂谈

         中国有长江、黄河,属于国之内陆江河,纵卧南,横贯东西。长江是我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第一为尼罗河,跨越九个国家。世界第二是亚马逊河,跨越
八个国家,仅长江为“中国独有”且足有两亿岁的老人。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从流域面积来看,两条河,流经全国。长江贯穿了我国的西、南、东部,黄河贯穿于我国的西、中、北部。长江与黄河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一带三江发源,一对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分道扬镳(各行其道)从西奔腾到东,长江注入东海,黄河注入渤海。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米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30.25万平方公里。三江源作为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都来自这一地区。没有它二分之一的黄河与四分之一的长江都将消失。长江和黄河两条河流,一个叫江,一个叫河,是受所处的地域、河流流向以及径流量等因素影响的。长江和黄河,承载着华夏5000年的文明,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一路奔腾,以6387公里的巨长身姿,横跨了大半个中国。从青海开始,途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级单位。长江流域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北宋词人李子仪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即是长江从这头到那头是中国独享,我在青海你在上海,我在唐古拉山喝着沱沱河的冰川水,你却在上海感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日日思君不见君”。这段爱情词,暗寓着相思之情悠长。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真实地揭示了长江之盛况。黄河亦是发源于“世界屋脊”,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三个碗口大的泉眼发源后,经星宿海和玛曲河首先注入扎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巴颜喀拉山融化的一滴滴雪水,竟一路奔腾汇聚成横跨九省,即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黄河水泥沙俱下,奔腾咆哮一路向东,最后流入渤海。唐代诗人李白见之,触景生情写下了《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不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然只是诗人浪漫情怀的表达,但当我们知道,黄河确实是发源于离天最近的青藏高原时,这句诗就不仅仅是诗人浪漫表达了。感受到更多的是黄河的气势非凡。滚滚的黄河像一条横空出世的金色长龙,在中华大地上自由飞舞。
早在远古时间,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长江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这里气候湿润,有明显的四季轮回交替,植被茂密,气候条件非常优越,适合植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于此。在华夏文明历史中,夏、商、周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几十个强大的王朝,他们的政治经济中心全都在黄河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可以说是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是黄河、长江共同哺育了中华儿女。所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从商周战国到隋唐北宋,核心基本上都是在黄河流域。众口一词曰: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五千年华夏文明,便从这里涓涓流出,繁衍壮大,绵延万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这根基维系着我们也哺育了我们,它把中华大地串联了起来,把中国历史传承。故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母亲河就是黄河,而不是长江。因中国历朝历代擅能治国者必须先治河,酷知黄河宁而天下平,都认为大禹是真正读懂了黄河的人,他首先着手治理黄河、长江。
这件事还得听听台湾作曲家侯德健《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从这首歌曲真实、确切的定论,长江、黄河都应该统称是“母亲河”。毋庸置疑,黄河和长江都是母亲河;不过追根溯源认死理的话,长江更加有理由、有资格、有担当能坐上第一把交椅。翻阅历史,理由一. 黄河在历史上曾经沦为长江的支流,在下游与长江一起流入东海;二. 黄河作为母亲河在历史上太任性了。在几千年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里,黄河的入海口也是飘忽不定,北边去过天津海河口,南边去过上海的长江口,最后才稳定地注入渤海。
让我们分别走进长江、黄河,详尽地了解它们的功过是非吧!



                                                                                                                            (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