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华清宫景区的一部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骊山”的名字来源于山上长青的松柏,郁郁葱葱,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又名“绣岭”。骊山没有华山险峻,也没有太白山高雄,它特别有内涵。虽不是高富帅,但特别有文化。《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钟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自古中华之大历史都是围绕着此山不断向前推进,很多大事儿都是都在这儿发生的。骊山真是一座见证中国历史的文化名山。
传说远古时天塌地陷,百姓遭难。天神骊山老母带着两个女儿下界来炼石补天。骊山老母和大女儿炼石,小女儿变成一匹飞马驮着母亲和姐姐飞上飞下,最终补好了天。可是,刚刚补好有一条黑龙又从被天砸坏的地底钻了出来,用洪水淹没了大地。骊山老母和两个女儿又制服了恶龙,拯救了人们。然后,她们开始炼石补地。等把地补严后,小女儿由于疲劳过度,没有来得及变过本相就卧在地上休息了。等她一觉醒来,看到四周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就决定留在这里。她变成了一座大山,样子很像一匹黑色的马卧在人间。这就是骊山。这女娲补天是神话传说,其地点河南、河北、山西、甘肃都在据理力争,但骊山有证据。1972年,在骊山脚下发现了个姜寨遗址,距今约六千多年,刚好就是英雄传说年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带青蛙之文的彩陶盆。专家研究,女娲的原型实际上就是青蛙,青蛙繁殖能力强,富意多子多孙。悉女娲补天时,拿着鞭子在泥锅里蘸一下,再甩出去,泥点子就变成了小人,酷似青蛙产卵。青蛙的叫声“哇“”哇”,孩子也叫娃,这真是是特别的地偶同。
西周时期周武王伐纣的历史,1976年在骊山脚下的临潼,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叫利簋,被誉为中国中国九大镇国宝物之一。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利簋上面有32个字的铭文,内容就是叙说的武王伐纣,证明历史事件之真实。后来就在骊山发现“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一场“狼来了”的教训,史料的记载,社会的传播深刻至极,这骊山的故事也陪伴了多少代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骊山就见证了西周开头和结尾。
到了秦朝时,秦始皇就非常钟爱骊山,据悉,骊山北麓的宫殿直接向西修到了咸阳。规模之大,气势之宏,杜牧的《阿房宫赋》暴露无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其释义: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秦始皇后来长眠之地都选在骊山脚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依骊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若登上骊山向东眺望,秦陵全在眼底。1974年骊山脚下的西杨村的农民抗旱打井,无意识地捅开了秦陵兵马俑,从此世界上都增添了第八大奇迹。相继知悉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和
芈八子也都是长眠在骊山西麓的秦东陵中。
到了汉朝,骊山脚下有个地方叫鸿门阪,著名的鸿门宴就发生在这里。当下就是在这儿秦汉相交,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和项羽相遇了,50岁的刘邦遇见了26岁的项羽,楚霸王项羽鸿门设宴、汉高祖刘邦却绝处逢生。
唐朝在骊山发生的事儿是普天下最熟悉不过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骊山脚下建了华清宫,民间老百姓都知道这里就是杨玉环洗澡、沫浴的地方。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杜甫曾路过骊山脚下,写了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如此,你永远也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那就是唐玄宗李世民,他终日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欢乐中、杨贵妃的爱情旋涡里。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才在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得到了这个消息。从此大唐王朝就由盛转衰。就从唐朝以后,骊山就成为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伤心怀古的地方。
到了元朝,有个张养浩的人来到关中,驻足情思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
一作: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时还写了一首《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山坡羊·骊山怀古》为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受而创作的一首散曲,六七句讽刺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结尾两句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两曲怀古,揭示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就在人们以为这座骊山将从此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告别昔日之辉颜的时候,1936年12月12日凌晨,就在骊山脚下午间厅传来了一阵枪响,一件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又在这儿发生了,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逼迫蒋介石抗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古骊山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骊山自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也是一部流淌数千年的中国温泉“史书”。骊山的历史氛围体现在多个景点:华清池、烽火台、骊山陵墓、长生殿遗址、鸡上架、牡丹沟、达摩洞、秤锤石、饮鹿槽、日月亭、翠荫亭、舍身崖、老母宫、老君殿、三元洞、晚照亭、石瓮谷、遇仙桥、举火楼、明圣宫、石瓮寺、三元洞坡下碑林、兵谏亭等等。骊山的地理位置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常年松柏长青,风景迤逦。来到西安一定要去登登骊山,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厚重的文化积淀,也不乏丰富的历史内涵。还可以体验一下美丽的环山公路,甚至还可以看到关中八景中的骊山晚照。骊山文化成如今已成了骊山旅游“诗和远方”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那么文化陕西的历史发掘和文化体现将会是呈现给来陕旅游者的一场“盛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