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唐八大醉仙

(2022-10-22 06:28:21)
标签:

杂谈

      
        悉盛唐有八位学者名人,他们是嗜酒者有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故称“酒中八仙”“饮中八仙”,个个幽默可爱、潇洒飘逸。伟大的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把他们八人的酒品给绘画下来,真是刻画的如痴如醉、栩栩如生。《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八位酒鬼的形象可能大家并不陌生,酒鬼常常却让人感到可恨、可怜,可气,可厌!但是,在诗圣杜甫的笔下,酒仙的形象却让人感到乐观、豁达、幽默、可爱、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展示出伟大诗人描绘、勾画人物的写作天才,审美能力。显露出诗人开朗、幽默的本性和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这八个,就是因为人家酒品好,醉了不但不耍酒疯,还借机发挥天性,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在杜甫的笔下表现得淋漓至尽,也深刻地揭示了当下社会的弊端。描写了盛唐时期八位“酒仙”的生动形象,读来令人拍案叫绝,醉后众生表相也各有千秋。
       八位酒仙第一位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水井底眠。”贺知章字季真,浙江萧山人,也是浙江有记载以来第一位状元。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进士。初授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十年,张说奏贺知章及徐坚等入书院,同撰《六典》。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后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性放旷,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擅草隶。天宝初,因病乃上疏度为道士,至乡卒。贺知章醉后骑马,晃晃悠悠,如乘船浮水,那份悠然自得,非达到如此境界者不能体味;醉眼昏花,跌落井中,却全然不顾,且在井底眠宿。可以想象那个画面感,非常有节奏。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掉到井里,好在这是口枯井,人们看到急急忙忙准备把他拉上来时,他却睡得鼾声大作,竟然在井底睡着了。唐天宝元年,贺知章请李白喝酒,畅饮后却没钱付账,他顺手扯下身上的金龟挂饰抵酒钱,却差点因此获罪。公元747年,李白前去会稽拜会贺知章,却得到了老友早已去世的噩耗。回首往事,金龟换酒的欢乐还历历在目,那个豪爽善饮、半师半友的忘年知己,却已驾鹤西去,物是人非。昔日的欢乐,今日的悲辛,一股脑儿涌上李白心头,于是他挥毫落纸,写下了“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的诗句。李白与贺知章跨越年龄的真挚友情,和他们“金龟换酒”的故事一起,被后人广为传颂,流传千古。
       除了喝酒,贺知章还是一个比较稳重之人,一生忠实于朝廷干到退休,86岁告老还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深有感慨地写下了《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美哉,秘书监贺知章——一副“乐”相。
     八位酒仙第二位汝阳王李琎:“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李琎是皇亲国戚,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嫡长孙,让皇帝李宪长子。每次要先饮酒三斗,然后再去朝见天子,原来,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儿,爵封汝阳王。贵为侯王者,方敢带醉“朝天”,而且上朝的路上看见运酒车,禁不住垂涎三尺,恨不得请求皇上将自己改封到酒泉城中为王,因为酒泉即因地下蕴藏有酒而得名啊。眉宇秀整,性谨洁,善射,与贺知章为诗酒之交。美哉,汝阳王李琎——一副“馋”相。
      八位酒仙第三位左丞相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恒山王李承乾孙,始名昌。开元中累迁通州刺史,以强干见称。擢拜御史大夫,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宝初为左相。五载,为李林甫所构陷,贬宜春太守,终仰药而死。 李适之为饮酒,不惜日费万钱;开怀畅饮,犹如巨鲸张口,吸纳百川之水;且只饮清酒(“圣”),不沾浊酒(“贤”),一任孤傲清高。李适之当年不当宰相,是为了让贤,他写过《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书尽了罢相后的冷漠,世态之炎凉,饮酒之欢畅。美哉,左丞相李适之——一副“豪”相。
       八位酒仙第四位名士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崔日用之子。唐朝的贵族,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博陵崔氏,父亲崔日用袭封齐国公。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工诗。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青春年少的男人崔宗之,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举杯痛饮,昂首望天,白眼对人,皎如玉树,临风独立。关于白眼,用的是魏晋时名士阮籍的典故。阮籍为人清高,又蔑视礼法,爱憎分明,“能为青白眼”。本传记载,说他“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志同道合的好友,“乃见青眼”。所以“举觞白眼望青天”,既是一个形象,又是一种精神。真可谓美哉,名士崔宗之——十足的“傲”相。
      八位酒仙第五位佛教信徒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雍州蓝田县(今陕西省蓝田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兖州都督苏珦之子。幼知为文,作《八卦论》,深得房颍叔、王绍宗赞叹。举进士及大礼科,皆上第。玄宗先天中为中书舍人,兼崇文馆学士。玄宗所下制命,多晋及贾曾稿定。出为泗州刺史。袭父爵,迁吏部侍郎,典选事,有时誉。开元十四年,迁吏部侍郎,负责选官事务,颇有时誉,终太子左庶子。苏晋以文章知名当世,曾得澄慧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非常爱赏,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可见,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姑且一醉方休,哪怕因此而逃禅逃课。美哉,佛教信徒苏晋——酒后露“真”相。
      八位酒仙第六位李白,为重量级八仙之首李“谪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饮则已,饮则一斗;不吟则罢,吟则百首,斗酒诗百篇,诗酒自结缘。长安市上,酒肆之中,醉卧着一条傲骨汉。哪管他皇上下诏,任凭他天子呼见,不上车,不上船,这人道:“休怪为臣散漫,臣原是天上诗仙、酒仙下凡!”美哉,这就是李白,一个傲岸不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一个飘然若仙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因而也叫“诗仙”他的不少诗歌都与酒有关,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诗人李白——真正的“仙”相。
       八位酒仙第七位大书法家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张旭字伯高,官左率府长史。工书,精通楷法,以草书知名,世称“草圣”。张旭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时称“三绝”。相传旭醉后呼叫狂走而后下笔,故又称“张颠”。颜真卿曾学笔法于旭。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在常常喝醉了酒,在王公贵族面前,脱帽露顶,不顾礼节、不讲礼数,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颠张”的雅称。后狂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怀素继承其草法,人谓“颠张狂素”,“以狂继颠”。张旭亦能诗。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这就是酒后的书法家,美哉,草圣张旭——一副“狂”相。
     八位酒仙第八位布衣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前面讲的七位酒仙,要么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要么是迁客骚人,风流名士。那些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们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亲民吧,也经常邀请焦遂共饮,而焦遂也乐得跟着去“蹭”酒。焦遂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人物形象。焦遂酒量极大,非五斗以上无醉意。无奈囊中羞涩,每每喝酒都是别人埋单。既然是去“蹭”酒,喝人家的嘴软,在酒友们面前自然有些自卑。相传布衣焦遂,生来就有点口吃,所以平日里少言寡语。但五斗酒之后,微有醉意,便卓然显出论辩的才华。振振有词,高谈阔论,见解独到,出人意料,满座皆惊。当今也有类似情况,很多人很内向,平时不善言谈,一旦饮酒醉意,便会打开话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酒尚能使焦遂——有“奇异”之相。
       八仙醉酒,人们却有误以为在同一酒局上喝酒,因而表现得淋漓至尽。非也!是这八个人酒仙的名声达到了,特别繁忙的杜甫,常在忧国忧民中,忙里偷闲给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用来打趣这八个人。明代画家尤求就根据杜甫诗中的描述,真还画了这一幅《饮中八仙图卷》。长6.16米,宽31厘米,全卷共设置了八幅场景,分别刻画了八位酒仙的生动形象,还有36个陪衬人物,更加丰富了酒八仙的生活动态。其实,酒八仙都生活在长安时,并不是完完全全的重合。杜甫是用影视蒙太奇的手法,把八人剪辑到一起的。
       为什么杜甫要烦恼提笔写出《饮中八仙歌》。公元746年,杜甫正值风华正茂,时年35岁。他经历了一场奸臣李林甫“野无遗贤”的闹剧,当年李隆基原本是想再选一批人才,为了缔造盛世,把大唐延续到千秋万代。他渴望征求全天下的人才,于是下诏,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而当朝宰相李林甫却害怕殿试时,那些真有才能的人在皇帝面前指责他的失职和罪过,于是就向皇帝上表称:这一次来参加朝廷选拔的人才当中,全部都是才能不过关的人,称不上人才,如果把这样的人拉到皇帝面前,恐怕会侮辱了皇帝的耳目。他对前来应试的人才故意刁难,把诗词歌赋等统统过了一遍,筛选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中选。杜甫三十岁离家,在长安困居十年,多次参加朝廷的应试都是名落孙山,却没有一次考中。由于口腹蜜剑的李林甫,阿谀奉承向皇帝上报,并表示祝贺,声称“野无遗贤”。媚宠皇上,说当今万岁已经把全天下的才人都网罗到了朝中,在民间已经没有一个人才了。 杜甫因之次次无缘,难圆夙愿实现报国之志。杜甫思来想去,想到了这八个人,贺知章告老还乡是否因别有隐情,或者是压力过大;李琎在父亲去世之后,他的一生比较谨慎;李适之可是遭到了李林甫的陷害被罢相,后来自尽了;崔宗之是因罪被贬;李白也是赐重金放还,当读到这个层面就会一目了然。原来这酒中八仙就跟当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一样,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他们都是想在当下时代有所作为,但最终是无能为力。只有跳进酒缸醉生梦死或一醉方休。故八人才会出现贺知章“骑马似乘船”,李琎“移封向酒泉”,李适之“日兴费万钱”,崔宗之“举觞望青天”,苏晋“醉中爱逃禅”,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张旭“脱帽露顶”,焦遂“高谈雄辩惊四筵”,这八个人都是醉着的,唯有杜甫一个人特别清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