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说中国有四大古典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和《梁祝化蝶》。前三个故事明显都是神仙与妖怪,听听就好,不足为训。和梁祝的故事有巨大差别,《梁祝化蝶》故事虽然结局也有两个殉情男女,死后双双化蝶的神话色彩,但这仅仅是小说家在故事结尾加上的一点随意想象,而此前的整个故事,都有十足的人间烟火味。故事中的世界,就是冷冰冰的现实世界;故事中的人,就是鲜活如在眼前的现实中的人。
《梁祝》古典爱情故事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开始,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史有其事的真事。故事虽是古时文人杜撰出来的,但真有其事,事出有缘。
祝英台与梁山伯与两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但二人并非同一时代的人,祝英台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77年。祝家也是由于北方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而南迁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虞,即今天浙江北部,在一处荒僻的梅溪源头聚族而居,人们都把这里称之为祝家庄,相传祝英台已是南迁之后的第四代了。祖籍山西太原,东晋时期历史人物,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女主角。相传祝英台是一个劫富济贫的女豪侠,疾恶如仇。祝英台曾多次盗取贪官污吏马太守和他儿子马文才的钱财分给穷苦百姓,一次去太守家里盗窃宝物的过程中,祝英台失手被抓,然后死在了太守早就埋伏好的乱刀之下。当地百姓感念其仁义善德,凑钱买了棺材择地安葬,还立了一座小小的石碑。
梁山伯是明朝时期浙江宁波府鄞州县县令,具体生卒年已经不可考证,据说梁山伯一生为官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被称为“梁青天”。生前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十分受百姓爱戴,个人又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官。后来鄞州县发大水,灾情极为严重,日夜操劳的梁山泊身体垮掉了,不久后便病逝在了岗位之上。历来好官往往官运不好,最后梁山伯就死在了官场上,膝下无子,当地人为其择地而葬。恰埋葬时运气不佳,选好的坟地有点尴尬,挖土时却发现地下已有墓穴,挖开一看碑之正面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就是祝英台的坟墓,墓志铭详细地记录了祝英台的生平事迹。当地百姓也不忍破坏这个女侠的墓,就将梁山伯和祝英台合葬了。梁山伯就这样阴差阳错和祝英台的坟墓葬在一起了,是缘分还是奇遇真难说清,这就为后来文人墨客编撰《梁祝》故事留下浓浓的伏笔。
真巧的是在2003年10月27日,一块明代正德年间的梁祝墓碑,在微山县马坡乡马坡村被当地文物部门挖掘出土。该墓碑高1.84米、宽0.82米,石碑上有800多字,讲明是明朝正德十一年即公元1516年,作为朝廷钦差大臣的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视察河道时,途径微山马坡,发现梁祝墓已破败不堪,于是,重新修了梁祝墓、祠,立下了碑文,并对梁祝故事作了详细记载。
最早记载有梁祝事迹的是南朝梁元帝的《金楼子》,但《金楼子》已经散佚,里面是怎么记载梁祝交往经过的,已不得而知。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四藩志》中也有提到梁祝,但仅有“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一语而已。比较完整讲述梁祝爱情故事的,是晚唐张读的《宣室志》,里面提到,祝英台是上虞祝氏女儿,伪为男装游学于会稽,与梁山伯同窗。祝英台肄业后离去。梁山伯曾去其家拜访,方知其为女子,且已被马姓人聘为妻。梁山伯大恸,病死,葬于鄖城。祝英台出嫁之日,途经梁山伯墓,知道了梁山伯死因,悲痛殉情同葬。《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绝不是空穴来风。自东晋开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是伟大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真人真事。祝英台作为一个侠女,又和一个小自己八百岁的男人凑在一起,梁山伯真的清正廉明,在人们的口中,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姻缘相和,诞生了真事实,虚巧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杜撰了一个个凄美的情感故事,将两个人写成爱而不得的情侣,死后才被埋在了一起。结果有不明真相的人以讹传讹,就成了《梁祝》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现在看的《梁祝》影视作品的背景,大多按照梁山伯所处的明朝环境展现故事情节。因是美好的正能量,竟而在民间流传很广,也衍生出许多戏剧和文学作品,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文化。
文人墨客笔下的《梁祝》爱情故事:祝英台自幼随习诗文,美丽聪颖,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访师求学,遭到祝员外拒绝。祝英台求学心切,便女扮男装求学。途中邂逅鄮(mao)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次日二人到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祝父思女,催归甚急,祝英台只得仓促回乡,被迫许配给鄮县太守之子马文才。后来,梁山伯成为鄮县令,忧郁成疾,不治身亡,遗命葬于鄮城九龙墟。祝英台闻听噩耗,誓以身殉。出嫁之时,绕道前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炸开坟墓,祝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壤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说的是祝英台是一个很爱读诗书的女子,但是当时的时代,富家女子只能守坐闺房绣楼,不能抛头露脸出外学习,为了对应时代达到自己游学求知的愿望,于是祝英台就女扮男装去求学,路上遇到了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就相约同行。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梁祝二人形影不离,白天同窗晚上同眠,真让祝英台慢慢的喜欢上了梁山伯。梁山伯的性格比较木讷,祝英台多次暗示,梁山伯既没有看出来祝英台是个女的,更没明白祝英台的心意。最后祝英台只好直接把话说明了梁山伯才恍然大悟。但是这个事情也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知道了。后来祝英台家中催祝英台回家,祝英台留了一封信给梁山伯,写的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十天以后去提亲,但是梁山伯却认为是三个十天,等到一个月后去提亲,却已经被马文才提前下了聘礼。山伯赶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在楼台相叙,见姻缘无望,不胜悲愤。梁山伯伤心的离开之后得了相思之病,最后病入膏肓鱼书传信,希望能够再见一次祝英台。祝英台回信说今生无缘了,只想死后能够一起葬在南山。不久之后梁山伯就病逝,祝英台表面答应了马文才的婚事,但是要求迎娶之时要绕道南山,还要让她下娇祭拜梁山伯。到了那天,英台花轿绕道至山伯坟前祭奠,霎时风雷大作,坟墓突然爆裂,竟然打开了一个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在空中翩舞缠绵,双双飞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歌词:”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浓缩了《梁祝》之情。
千百年来流传世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版本甚多,随之其唱词也铺天盖地,无论是田间地头、街头港院都有传唱版本,其内容真是情切切意绵绵,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爱情的千古绝唱。下面选记一组唱词,以飨读者。
梁山伯和祝英台唱词:锣鼓紧紧筛,闲言都丢开。听我唱首祝英台,山伯访友来。两脚走如云,杭州共书文。归家要往祝家村,说来我知音。你问祝家庄,前面一瓦房。四水归池一柄墙,一正两厢房。你问祝家屋,前去五里路。门前有颗桂花树,就是祝家屋。来到祝家庄,解带换衣裳。龙行虎步上高堂,参拜祝九郎。仁心来答话,九郎不在家。书生会他什么话,明日来会他。一去五六月,杭州来的喀。我名就叫梁山伯,和他弟兄结。仁心听此情,两脚走如云。绣房说和姑娘听,堂前一书生。堂前一位喀,名叫梁山伯。他和姑娘兄弟结,记得不记得。英台听此情,犹如泠水冰。莫是梁兄到我们,冤家莫害人。英台把楼上,急忙把梳妆。象牙梳子当中放,明镜挂两旁。头发三青丝,梳起多标直。美女头发三尺七,黑如乌金子。双手搀盘龙,牡丹对芙蓉。头插石榴一点红,打扮不相同。穿件大红袄,绣花珠红绸。鸭骨排扣吊两边,梅花团团转。下记水罗裙,裹脚白如云。脚下金莲如三寸,打扮观世音。脚儿不多大,江江二寸八。红绫裙子绣莲花,丝带紧紧扎。英台女娇娥,一双好小脚。不长不短一双脚,神仙脱的壳。英台走出去,仁心忙扶起。一见梁兄更作及,几时归来的。山伯把头低,双眼认不宜。量想久郎好福气,美貌象仙姬。山伯把眼虚,叫声贤弟媳。我和九郎结义气,同学把书提。
那时在学堂,女妆男儿样。同床共枕在学堂,结拜是一场。英台逗人爱,实话讲出来。我和英台结成双,山伯不思想。真情我到说,梁兄识不破。口叫梁兄难识破,识破很难说。送我到家门,我们说真情。好比二人去回门,姻缘还末成。送我到墙头,墙头一石榴。口叫哥哥莫下手,姻缘不成就。送我一里桥,手抱栏杆摇。口叫哥哥你莫摇,我家走一朝。送我到江河,鱼儿穿梭过。江河鱼儿我俩个,梁兄识不破。送我到松林,白鹤闹沉沉。白鹤好比我两人,你就不聪明。送我到庙庭,打挂问神灵。二人姻缘不得成,只少做媒人。送我到阳河,句句对你说。你今全然识不破,叫我无奈何。送我十里亭,我就说真情。好比春风贯耳心,全然不知音。尼山转家乡,苦把梁兄望。早来三日结成双,迟来梦一场。尼山转回程,就把爹娘问。爹娘不知来路情,许配马家门。梁兄来得稀,请进书房去。无事不到我家里,淡酒弄杯吃。二人进书房,桌椅安得当。红漆椅子四下放,二人泪汪汪。英台叫梅香,忙把茶饭上。你在厨房要快当,我要陪梁郎。仁心听此情,两脚走如云。不觉来到厨房门,要办十样景。牛肉碎得烂,贺菜两大碗。小炒和猪肝,两碗合包蛋。一碗辣子汤,酱油多淋些。金鱼和银鱼,藕粉调暇米。两碗白片肉,一碗炒碎骨。油煎鲤鱼姜和醋,美酒上一壶。菜饭都齐备,端进书房去。金杯美味好色气,奴来陪兄吃。筷子举两举,梁兄请坐起。仁心旁边把壶提,奴来陪伴你。
敬上一杯酒,送和梁兄手。口叫哥哥莫耽忧,开杯饮好酒。英台把杯举,未曾端扰去。眼泪汪汪杯中滴,放下酒不吃。二杯酒儿敬,说和梁兄听。姻缘本是前生定,差个做媒人。三杯酒来参,奴把梁兄劝。劝你莫把奴心欠,回家把书念。四杯酒参起,未曾端拢去。手上金戒送给你,讨个美貌妻。戒子就两就,递给梁兄手。你我情意不丢,梁兄常来走。山伯叫贤弟,闲话少说些。我的病儿渐渐起,各自回家里。贤弟你莫留,留我结冤仇。我在你家你莫留,姻缘各自求。哎呀一声天,千选和万选。祝家妹难选,哥送你回去。奴不深留你,留你变恶意。回家想开些,山伯叫一声。贤弟你且听,我的三魂不在身。各自转回城,你今要回去。我都不留你,脱件汗衫衣。回家讨个美貌妻。奴来恭喜你。二人手挽手,送到楼门口。口叫哥哥难开口,梁兄慢慢走。送在地坝边,山伯上马鞍。二人招手要分散,乌鸦叫连天。英台把楼上,点烛又烧香。保估梁兄病安康,奴把兄来望。楼上窗台望,梁兄走得忙。扬鞭骑马泪汪汪,空来走一场。茶饭不思尝,躺在象牙床。整天就把奴来想,惊动二爹娘。爹娘进房门,忙把娇儿问。我儿得下什么病?说来爹娘听。一不害寒疮,二不欠文章。我在尼山转回乡,看见一女郎。女郎一乖乖,实在逗人爱。她名就叫祝英台,尼山转回来。爹娘说一声,娇儿你且听。本城有个赛观音,多少做媒人。山伯说一声,爹妈你请听。回家迟去三日整,许配马家门。
山伯把眼睁,我细说分明。姻缘难选自聪明,难选祝家人。山伯性子刚,不听爹娘讲。朝思莫想祝女郎,雪上又加霜。爹妈走出去,是话都不提。吩咐四九祝家去,求来药方医。拜上多拜上,拜上祝九郎。山伯和你交情广,请你发药方。英台问原因,我就说真情。梁兄得的想思病,神药医不灵。英台进书房,急忙开药方。梁兄为我把命丧,我来发药方。一要龙王角,二要梭罗树。三要墨骨来调汤,梁兄病才活。四要千年雪,五要万年霜。六要王母酒肝肠,七要仙桃尝。八要峨嵋月,九要凤凰汤。十要王母心上香,梁兄病安康。话是这样说,哪有这样药。赶忙安排衣棺椁,梁兄命不活。四九转回城,英台走出门。还有一句话要紧,你要牢记心。梁兄把命丧,埋在南山上。要埋南山大路旁,去来好烧香。书信拿来看,声声把气叹。书信说的莲花现,一去不回反。山伯看书信,两眼头发晕。大字小字认不清,梁兄病深沉。山伯性子刚,不听爹娘讲。取下戒子书信放,气死不还阳。团转人都来,收拾入棺材。吩咐抬去南山埋,高高磊玟台。好个马家郎,错配祝九郎。马家垮台脸无光,姻缘错配上。仁心走得忙,英台对她讲。昨晚一梦不吉祥,梦见梁兄郎。梁兄笑得好悲伤,埋在南山上。仁心记到起,千万莫忘记。给我办个三牲祭,抬哪南山去。去去来来的,要把梁兄祭。生人不免死人意,为我把命去。轿夫马家来,齐锣轿伞好气派。
马家哭哀哀,
二老说一声。娇儿你且听,三天高上要回门。莫做断路人,英台叫一声。今晚南山行,前面就是梁兄坟。永世不回门,来到梁兄坟。四人把轿停,英台下轿祭兄坟。两个阴阳人,英台喊一声。梁兄你且听,你在阴间显威灵。奴来祭兄坟,祭文有一篇。不拿众人看,有灵有圣墓门开。大家不团圆,霹雷一声响。黑风高万丈,墓开蝴蝶成一双。英台入墓仓,马郎气死了。当场现果报,死在阴间把状告。马家把台倒,三人讲得清。阎王断真情,笑英台不是人。害死他二人,阎王已结论。三人已且听,姻缘本是前生定、不差半毫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