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提出了人类开天辟地的两个时代,即“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
“盘古开天地”是最早见于三国时吴国的太常卿徐整,所著的《三五历记》书中记载。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中国始祖。《五运历年纪》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盘古开天地”,乃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即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个混沌的宇宙之中,他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他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了。只听一声巨响,一片黑暗的东西渐渐分散开了。缓缓上升的东西,变成了天;慢慢下降的东西,变成了地。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天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来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盘古身上的寄生虫,被风聊吹过以后,变为了黎民。
“盘古”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他是我们的先祖出于对自然界的成因惶惑不解而想象出来的神人。这就如同古代西方的人们,对人类的出现不解而创造出的亚当和夏娃一样。诸如此类我国古代依然有之,如转土、用泥为人的女娲,兄妹联姻、始生几女的伏栽、女娲等等。这些神话尽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和我国在远古历史上,都曾存在过兄弟通婚的血族群婚时期,但他们毕竟都不是具体实在的人,而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罢了。
《尚书大传》记:“三皇五帝”是指远古三皇:天皇燧人氏、地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礼制著作《大载礼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须知,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认可并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人们通常称“三皇五帝时代”,又叫“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简称为“三皇五帝”。盘古、炎帝、黄帝,与三皇五帝,都是中国史前时期古文化传说的重要人物。故此,毛泽东言“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就来源于此。
秦灭六国以后,嬴政把尊号换成“皇帝”。故此,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与代表。“皇帝”之名就来源于“三皇五帝”。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使用。不可一世的秦始皇还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可惜得是,秦始皇的理想未能变成现实,秦王朝二世而亡。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确实是名留青史、垂名竹帛了。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皇者大也,有盛大之意。在《诗经》、《吕氏春秋》等著作中,又有辉煌、美好、恐惧之意。由此可见,在先秦时期的人们心中,“皇”的形象是既让人爱戴又让人敬畏的。除此之外,“皇”字还带有天神、君主的意思。
至于“帝”字,它的含义就更加复杂了。《尔雅》中认为,“帝”的意思和“皇”一样,都是君主的意思。《白虎通》和《吕氏春秋》的意见则有些相反,它们认为“帝”就是德行能够得到上天的认可。皇帝是德才兼备受上天眷顾的君主。古时有三皇五帝,而皇帝两者兼有,为了显得比三皇五帝更加尊贵,就用了皇帝的称号。
三皇之天皇燧人氏:“燧人氏”之名始于古代传说,其事迹是“教民钻木取火”,这一技术发明,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在先秦时代主要是指的是钻燧取火,也就是用一个木棒快速研钻另一木块生热最终而成火的行动。
燧人氏,旧石器时代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尚书大传》等古籍书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燧人氏在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是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和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
燧人氏生伏羲氏、女娲氏。
三皇之地皇伏羲氏: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祖,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
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燧人氏之子, 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
。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团结统一了当下华夏各个部落,然后将各部落的图腾取一部分,组合在一起,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有龙有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由此伏羲也被尊为中华民族的龙祖。
根据天地万物变化,伏羲还创立了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化之源。还教大家驯养野兽,制作渔网,授大家渔猎技巧,提高人类生产生活之能力。创造了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没有文字前,部落的风俗传统和重大事件需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的历史。《易·系辞下》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世本作篇》记:“又教民结绳,以作网罟(gu,渔网),捕鱼猎兽,嫁娶以俪皮为礼,又创制琴瑟。”《帝王世纪》称:“伏义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之学、针灸之学的始祖。
总之,伏羲在位期间,对中华文明形成做出来杰出的贡献,所以后世历朝历代皆尊其为人文初祖,进行供奉祭祀。悉伏羲在位111年之后去世,河南周口至今尚有伏羲氏陵墓。
三皇之人皇神农氏:神农氏(生卒年不详)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为“三皇五帝”中的“人皇。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而神农氏发明制造木耒(lei,古代农具)、木耜(si,古代农具)等农具,并且教会人们农业生产。这反映出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约5000多年前陕西宝鸡渭水流域的姜水地区,一群姜姓部落的人民在这里过着食兽肉的原始生活。随着人口的渐渐增多,维持生计的猎物不能再满足部落生存的要求。
如何解决部落的食物来源问题,就成了姜姓部落的首领年轻的烈山氏的首要任务,为此绞尽脑汁。直到有一天,年轻的烈山氏外出巡视自己的部落领地,不经意间发现一只五色彩鸟正叼着一株金色的植株从自己的头顶飞过,一不小心落在了烈山氏身前不远处,只见那金色植株发出浓浓的香味,他连忙跑过去拾起来,拔下一颗揉搓后放在嘴里感觉很香。年轻的烈山氏顿时眼前一亮,连忙将剩下的金色颗粒埋在土里。还将族人遣出去寻找这种金色植株,别说还真寻找到不少,连忙吩咐族民清理掉周围土地的树木野草,将寻找到的金色植株颗粒之埋入土里。如此之后发现这种植株长势很好,不久就长成一大片。烈山氏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将这种植物命名为“稻谷”。果然随着谷子的收成,部落的食物来源问题得以解决。
就这样烈山氏开始了他的尝百草之行,相继发现了类似的四种植株,并分别为他们命名为“黍、稷、麦、菽”,与之前的稻一起称之为五谷。烈山氏发现五谷解决部落食物的来源,开始在周围的部落流传,各地的部落领袖纷纷派人来求种和学习五谷种植技术。魁隗氏毫不吝啬,细心地教导他们学习五谷,在不断地实践中整理出了一套总结性的经验,他教民众打井取水对五谷进行灌溉
还相继发明了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烈山氏如圣人一般的举动开始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流传,并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农氏”。
由于神农氏发现并且种植了五谷,许多部落纷纷来投,就这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三大部落之一的神农氏部落就这样产生了。尽管解决了食物生存问题,但细心的神农氏发现子民们仍被疾病所困扰,一旦生病,却没有药物治疗,只能在痛苦中等待死亡。于是神农氏开始带着臣民跋山涉水,往长满奇花异草的位于部落西北方向的大山而去,他发誓要尝尽百草,为子民们找出能治疗疾病和伤痛的草药
。历经千辛万苦,神农氏一边尝百草,一边记下各种植物的详细特性,就这样他发现了三百六十五种能够治病救人的草药,并且将他们汇编成《神农百草经》。正是由于神农氏发现了五谷和医药,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使人们不仅能够吃饱和摆脱病痛的伟大贡献,人们尊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人皇神农氏。
神农氏是中华五氏中最晚出现的,人族三皇之一,因善于用火成为姜族首领亦称为炎帝。如今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的炎指的就是炎帝的炎。
(未完接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