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公元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公元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7年
),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zuo,君主的位置)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司马懿夺取了政权,陆续由司马师,再司马昭继承,司马昭死后,其长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为晋王朝第一位皇帝,
定都洛阳。晋公元280年又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史称“太康之治”,形成了“太康盛世”的局面。
晋武帝统治西晋时期,司马炎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并非如此,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国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公元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在位25年。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健康称帝,史称东晋。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与无法处理胡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倒是曾雄姿勃勃,统一全国把西晋人带到了强盛的时代;后又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典故“羊车望幸”司马炎就是男主,而后大肆分封司马家族为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毁损了来之不易的基业,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为西晋灭亡埋下了隐患。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武帝次子,9岁立为太子,32岁继位,在位17年,惠帝智商偏低,白痴一个驾驭庞大帝国巨轮,大权由“丑后”贾南风把持,以至于引发“八王之乱”致使惠帝受尽屈辱,而八王之乱又直接导致著名的“五胡乱国”。造成我华夏民族最大的危机(为东海王司马越鸩杀)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公元291年——公元306年)之久的内乱。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继立的晋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因之又直接导致“五胡乱国”。即在西晋时期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时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国家时形成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族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之一。由于胡人的残暴统治,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下游江南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亡国亡种危机。
晋怀帝司马炽 (公元284年——公元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 ,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公元311年在位,在位4年。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途中被俘。公元313年,晋怀帝被刘聪长安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00年——公元318年)武帝之孙,14岁在乱世中当了短短的4年皇帝,即便是登基,也没有人把他当皇帝。后被刘汉政权的刘曜军队俘虏并杀害。西晋王朝从此终结。
须知,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由陈寿所著。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镇守在建康(南京)的晋朝宗室司马睿重新建立政权,因在大部分疆域在中国东南方,故史称“东晋”(彼时北方正处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已被少数民族占领并建立政权),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的北伐则先后被苻雄、慕容垂击败。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天王率苻坚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肥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东晋的皇帝都不够出名,其原因就是朝廷大权往往掌握在外戚或权臣手中。
东晋和西晋一样政权始终有世家大族把持,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由陈寿所著。东晋年间文学发展繁荣,著名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名人。

晋元帝——司马睿(公元276年——公元323年)开国皇帝,司马懿曾孙,琅琊王司马觐之子。建立东晋偏安东南一隅,使晋朝又延伸了100多年。但东晋一开始就国势衰微,只是勉力支撑维系半壁江山。
在位6年,其间权臣干政,无力驾驭,最终无功可言,忧虑而死。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元帝长子,在位4年,是晋朝诸位皇帝中唯一能有所作为,他在位敢于亲临战场与叛军王敦作战,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平定了内乱,巩固了东晋政权。后因病早逝,享年27岁。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晋明帝司马昭长子,5岁登基,既无从政经验,又无英雄胆魄,软弱无力,在位17年当了傀儡,22岁因病早逝。第四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明帝司马昭次子,成帝之弟在位2年。但司马岳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其皇后褚蒜子是一个奇女子,相当厉害。她是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太常谢鲲外孙女,卫将军谢尚外甥女,太傅褚裒之女,晋康帝司马岳皇后。褚蒜子天生丽质,家教良好,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余岁,嫁给琅琊王司马岳为妃,晋康帝司马岳即位,册封皇后,时年二十岁,此后,三度临朝,扶立六位皇帝,临朝称制约四十年。第五位皇帝晋穆帝——司马聃,晋康帝长子,在位17年后因病死亡,毫无功绩可言。第六位皇帝晋哀帝——司马丕,晋成帝长子,在位时期,军阀斗争激烈,桓温当国,几次北伐,国家战乱不断,东晋已走向衰败,慕容部猖獗和东晋发生多次战争均以东晋败退而终。司马丕还是一位书法家,代表作品有《中书帖》等,在位5年,修仙不成中毒而死。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司马弈,成帝次子,在位6年,太和六年,为大司马桓温所废,降封东海王。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的皇帝。第八位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元帝幼子,明帝之弟,一位更差劲的太宗。在位2年就悲愤去世了。第九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晋简文帝第三子,司马昱共有七个儿子,但前五个都早亡,只有司马曜和胞弟司马道子存活下来。故简文帝司马昱的第六个儿子,母亲是孝武文太后李陵容。是一位悲催皇帝,本来之不易,但不珍惜,他短暂的35年人生,在位24年,也无实权,由谢安集团把持,最后因酒后玩笑为宠妃张贵人用被子闷死。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司马德宗即位后,司马德国内内乱频发,国势日衰,在位时间22年,公元419年被刘裕杀死,时年37岁。第十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晋安帝司马德宗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一开始被为封琅邪王。当时的东晋大将刘裕专权,并且一直有取代司马氏自己当皇帝的野心,于是采用了蚕食和步步紧逼的政策,根据《南史》记载,刘裕图谋皇帝的第一招就是命王韶之将晋安帝司马德宗毒死。司马德宗被毒死后,孱弱的司马德文即位,年号元熙。东晋是个衰落的国家,传到司马德文的时候,国家已经衰落。尽管司马德文非常聪明,且文质彬彬,甚至能写一点诗歌文章,可惜他已无力回天,在位仅2年时间。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司马德文为了保命,他便将自己的皇位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刘裕暗杀了司马德文,可是面子的“活”他还得干,那就是厚葬了这位曾经的晋恭帝,让人觉得司马德文的死和刘裕一点关系都没有。司马德文被葬在冲平陵,而冲平陵的准确位置,就在南京市太平门内富贵山南麓,晋朝的皇帝死后都遵循着老祖宗司马懿的“三不”教导。即:“不坟”、“不树”、“不谒”——就是将皇帝的坟墓埋进山里,然后不竖墓碑,不植陵树,不起坟头,几十年上百年过后,也就没人记得起山上皇陵的位置了。1600年过后,也就是1960年的秋天,一个牧羊人在富贵山的山上,发现了一块因为雨水冲刷,而露出地面,写着“宋永初二年太岁辛酉十一月乙巳朔七日辛亥晋恭皇帝之玄宫”的石碣。南京文物部门经过四年的发掘,终于在石碣附近,找到了一座东晋晚期的大墓,这座墓深有9米,依山而建,墓地呈现长方形,是一座砖土混合结构的大墓。由于时代久远,墓地多处已经坍塌。但在朱红色的漆棺中,还是找到了司马德文的骸骨,并且出土了玉珠、琉璃珠、石珠、残玉饰、小石兽等物,墓室中还有水盂、钵、碗、陶钵、多子槅等日用器,陶箱子、步障座等明器。在墓道的后部,还发现了4件大型持盾陶俑,当然最珍贵的就是一只保存完整的青瓷鸡首壶,这件国宝级的文物腹径19.3厘米,口径12.1厘米,外型是细颈,圆肩,圆腹,平底。瓶子的一侧是肩饰鸡头形流,鸡嘴成口,鸡头刻冠划睛,双目传神,不愧是东晋时代的一件艺术珍品。
宋公刘裕(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