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他从不上班,一生云游四海,没有工作,没有田土村庄产业。游山玩水、写诗喝酒、喝酒写诗,动不动还要美女相伴,但从李白言谈举止、吟诗作赋,给人们的印象是出手阔绰,动辄就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对李白特别敬重而又感兴趣的人,根据他的诗词认真做过统计。李白一生旅游说走就走,游历过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州。登过80多座山地,游览过60十多条江河和20多个湖滩,行程高达25000里。
首次出游的李白,时年仅24岁,他不逾一年就散金30余万。30万金相当于而今100多万元,这样挥霍,让人不可理喻,究竟有多少钱,他的钱从何而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底气十足,让后之来者究其一生,挖掘历史、探寻人生,真还找到了李白有钱的原因。
家世显赫、贵为富商的家庭环境是李白发迹的基础,即有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白家底殷实,虽然一辈子没有工作而游山玩水,但是,他真有着丰厚的收入来源。
首先:
他家有矿产资源,是当地首富之家,父亲李客是有名大商人,其5岁因事离开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托克马克),搬迁到四川江油青莲镇隐居潜藏。人家搬家先后就耗时一年多,古代社会在遥远的距离,全家几十口人,一路里吃喝拉撒就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可见家底之殷实、资本之雄厚。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不论哪个说法是真,都足以看出李白的家世显赫,李白的父亲从商,可谓是家财万贯、富甲一方。这样的家庭环境,当然也间他接地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显赫家庭方能让李白学业基础牢靠,在他《上安州裴长史书》诗中记载:“白(李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在《与韩荆州书》这篇散文中写道: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也。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
在良好环境长大的李白,就是一个素怀大志的人,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事业追求,自比为倚天大鹏,幻想着“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赠新平少年》)。志向如此之大,且又傲岸不羁,因此他不屑走当时一般知识分子所奉行的科举仕进的道路。《与韩荆州书》这篇文章的特色,可用两个字来概括:
气势。就是李白谒见韩朝宗(唐朝左拾遗、荆州刺史。喜识拔后进,士人咸归重之。李白尝与书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自荐书。作者以战国时的毛遂自比,表现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希望韩朝宗赏识自己,并且以礼相待,使自己得以扬眉吐气,激昂青云。整个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首先开宗明义,讲韩朝宗能够谦恭待士,所以天下豪俊“奔走而归之”
,自己也慕名而来,希望能成为毛遂式的人物;继而叙说自己平日之所学及其交游意气之盛,以此显示自己不同于一般的士人;接着,颂扬韩朝宗的道德文章,称赞其胸怀宽广,必定会礼贤下士,从而使自己得以进取,平步青云;随后又历数后汉王子师、西晋山巨源甄拔人才的事,并说明韩朝宗也屡次举荐后进,有如古人,同时申言自己一旦被任用,定当奋力报效;最后则客观具体地分析自己,评价短长,希望韩朝宗能够品题鉴赏自己的作品。
因此,李白也要达到自己的主张志向,就不惜钱财力创江湖。其志向和条件都具备,当然也就势在必行、无可非议了。
其次: 背后有“人”是李白富裕的辅助条件。李白的家庭算得上是豪门大户,自己却是豪门赘婿。悉李白共有四任妻子均是殷实之家的千金小姐。其两任妻子是世家大族宰相的孙女,宰相家里肯定不差钱。两个妾室来自富贵人家,也是资助李白开资的重来源,让其大手大脚、生活富裕,也自然是情理之事。自古一家亲戚一堵墙、众人拾柴火焰高,还不说这是李白的至亲至戚之家啊!
再其次:自己有才。李白的核心那就是才华横溢,他随口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太常少卿贺知章,作为晚辈的李白向贺知章献上了自己的新作《蜀道难》,贺知章读来赞叹不已,他认为这么优秀的诗文一定不是凡人所作,认定李白是从天上被贬谪到凡间的神仙,李白对于“谪仙人”这个称号很是受用,从此逢人自我介绍时就说自己是“青莲居士谪仙人”,于是“谪仙人”这个称号就天下皆知了。
由之,
李白一生光稿费就拿得手软,古代社会稿费是多少,唐代稿费有多高?白居易曾给好友元稹写墓志,元稹家人就给他的金银财宝,价值就是六七十万,跳出这些关系那就更高了。由此证明唐朝的稿费之高,推而知之,李白的稿费确实挣得不少。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42岁,凭着满腔才华,惊动了唐玄宗李世民,笔下诗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用最平凡的字最轻巧的笔,写最真挚难表达的常情,人人心中所有,但笔下却无。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浪漫主义诗旗,他不但扛起来,而且做到了极致。真是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对手。当下他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幸运的被请进宫,该享受朝廷俸禄。他为杨贵妃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的诗,刻意要贵妃捧砚,杨国忠帮助磨墨,高力士给自己脱靴。放荡不羁,在宫里常常喝得烂醉如泥去见皇上,杜甫诗言“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真切地描述了李白在宫廷的言行。他生性高傲,得罪了许多人,因此唐玄宗对他逐步疏远,并将其“赐金放还”,在临走之前玄宗赏赐给他一笔高额的遣散费,据说是白银30万两,朝廷俸禄就此打住,化为乌有。手里有了这笔钱,当然就可挥金如土。
公元744年,李白44岁,高光时刻还写过一幅《上阳台贴》,区区25个字。其价值就是北京四百多套四合院。《上阳台帖》自从诞生至今,已经1276年。诞生之后一直被收藏家或者宫廷收藏。清末的时候,被末代皇帝溥仪卖了换钱,流落到民间。直到民国1937年的时候,被收藏大家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古书画鉴藏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张伯驹发现,花了20万现大洋买了下来,这幅《上阳台帖》才得以留存国内,20万大洋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4000万人民币。解放初期,张伯驹将《上阳台帖》赠与毛泽东主席,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办公室将其调拨故宫博物院。由此可知在大唐李白想赚钱门路特多,要赚钱也并非难事。
最后:朋友给力是他的重要保障。李白性格豪爽,喜结交朋友,他的朋友遍天下。作为古代诗坛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从唐朝至今,圈粉无数,要说是历史上第一流量明星,恐怕没人反驳吧。他又嗜酒成性,所以许多朋友是酒场上结识的。而且朋友间志同道合,有困难就直言告知。
李白从家乡出来,带了不少的钱财,再加上他秉性轻财好施,因此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他常慷慨大方不久就囊中羞涩,李白在扬州生病了,没钱请医生,甚至连住宿的房费也交不起了,李白在湖北结交的一个好朋友孟浩然知道后,去全力以赴地支持帮助他。孟浩然不仅给了李白很大的精神安慰,而且出钱给他治好了病。孟浩然还帮李白介绍了一桩婚姻。这个女孩子就是许氏,许氏是官三代,他的爷爷叫许圉师,曾经在唐高宗时期做过宰相。许氏所受到的教育自然就是知书达理,大家闺秀,而且也是才女一枚,因此李白就跟着好朋友孟浩然从扬州赶到了湖北的安陆和许氏结婚了。所以有人就说湖北的安陆是李白的第二故乡,李白在湖北安陆和许氏过着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两人新婚不久之后呢,李白就专程赴湖北襄阳的鹿门山拜访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两人都是大才子,可以说一见倾心。公元730年的三月,李白来到湖北武昌,相约黄鹤楼,各诉思念之情。这时候孟浩然也要离开湖北去扬州了,也就是当时的广陵,李白为孟浩然送行。李白依依不舍送孟浩然,直到小船不见了踪影,他才不舍得离去,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说老朋友孟浩然挥手向西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孟浩然东下长江去扬州远游。“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舍不得孟浩然的离去,在长江边一直目送着孟浩然的船,直到孟浩然的孤船渐渐的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想一想李白在江边送了多久,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可以深刻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满满深情厚意啊!
李白去安徽泾县,受到县令汪伦的邀请,去桃花潭饮酒。汪伦大大咧咧,与他性格脾气相仿。一般好朋友离别,如王勃是:"无为在歧途,儿女共沾巾"。而汪伦是唱着歌来送好友李白。我们从《赠汪伦》就以看出,李白去泾川汪伦家玩,临走时,汪伦两脚踏着拍子,唱着歌来送他。这种形式很适合李白的性格,所以李白觉得汪伦最知己、知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终尽管是汪伦忽悠了李白,根本没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肆”,李白盛情难却心情舒畅,当知真情后,不但无怨言,反而哈哈大笑,可见两人关系亲密程度。分别是还送良驹八匹,官锦十段,价值连城。李白在这深情友谊面前,也实实在在地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文采出众,双边受益:李白得到丰厚的回报;大千世界、人才济济、茫茫人海,不是李白的诗,汪伦有谁能名。唐朝那么多皇帝、宰相,又有几多名传世代?
在《赠裴司马》诗中,李白写道:“天寒素手冷,夜长烛复微。十日不满匹,鬓蓬乱若丝。犹是可怜人,容华世中稀。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赠裴司马》司马,州长官刺史之僚佐。位在别驾、长史之下。裴司马,名不详。此诗作年不详。全诗以“君恩”为关捩(lie,扭转),将绣女之幸恩和失宠作了鲜明的对比。全用比体,表面写绣女之失宠,实则喻裴氏之失意,并对友人容华遭嫉表示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认识黄山胡公,在《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写道:“序,
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诗人很喜欢禽鸟,在得到胡晖赠送白鹇后写下《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中极力赞美白鹇高洁纯美,超脱不凡,以寄托诗人的志趣。同时也写出了诗人与胡公以诗鸟互赠的真挚友情。还寄托了诗人不凡的生活志趣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在碰到张司马,提笔一首《酬张司马赠墨》:“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此诗首句叙墨是用上党的松烟,夷陵的丹砂,拌以麝香制成,故墨色精光。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县,以产优质松烟著名。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次二句写好墨乃是时常放在衣袖中用手润泽而成。末二句谓如今自己携此好墨到会稽兰亭去,兴致到来就可挥笔洒墨与当年王羲之比书法。
凡此等等,都证明李白相交的好朋友都是志同道合,诚挚取舍,有谁不愿意和李白交朋友,毕竟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一千二百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朋友多了路好走,李白会缺钱吗!自古言“人死的意灭、灯吹的火灭”,而李白死后朋友之情仍在传承。范伦与李白是好朋友,李白逝后50年,其子时任宣歙池等州观察使的范传正,苦苦寻找到李白孙女,刻意帮忙,落实李白生前夙愿。将原由族叔县令李阳冰主持葬于当涂,动迁到了数公里之遥的大青山之上,与生前偶像谢朓公祠遥遥相望。李白对谢朓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朓结为“异代芳邻”。范传正帮助落实了,还为李白写了墓志,分文未取。
今天我们来研究李白一生钱从何来,意义不大也并不重要,主要是怀念与尊崇伟大诗人,他旷达的人生,潇洒和豪迈的性格,他的恣意和从容,无论是从诗歌中,还是历史故事中,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一个垂垂老朽、暮气沉沉的李白。他一生饮酒作诗,纵情山水,即使落魄也不会停杯。常和友人相谈甚欢,他不是一个生命停留在62岁的老人,永远是一位高举酒杯,大声疾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至死都是少年。他的名字闪耀光芒,落哪里哪里响。绵阳科技城江油青莲是李白故里,绵阳因之赫赫有名。李白一生所走过住过的地方,都因此而熠熠生辉。李白的诗歌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古代文学诗词歌赋的典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