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拿了别人的橡皮擦,该如何跟她沟通

(2012-12-19 17:44:05)
标签:

教育

分类: 幸福加油站

  ——基金会讲师:侯东莲

 

    一位妈妈打电话咨询侯老师: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回家看到女儿的文具里面多了一块橡皮擦,显然不是家里人买的。妈妈知道女儿比较喜欢拿人家的东西,但不知道怎么批评孩子才有效果,也不知道如何跟她沟通。

 

妈妈:“宝贝,妈妈看到你的文具盒里多了一块漂亮的橡皮擦哦,能不能告诉妈妈这是哪来的?”

孩子默不作声。

妈妈:“是不是别的同学送给你的?”

女儿摇头。

妈妈:“那是不是偷了别的小朋友的?”

女儿点头。

这时妈妈就马上生气了,直接跟女儿说:“你怎么可以偷别人的东西呢?偷别人东西是不行的,知道吗?”

女儿听完后,很伤心,也不说话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妈妈觉得挺难受,不知道是不是言语过重了,也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老师解读:

    1、按照批评的方法,妈妈描述了孩子的行为,却上升到了心灵阶梯图的上三层去批评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2、比较好的方式:宝贝,妈妈看到你文具盒里多了一块漂亮的橡皮擦哦,妈妈知道你不会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是个讲道理的孩子,能不能告诉妈妈这是哪里来的?(孩子:我拿了别的小朋友的)。宝贝,这是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借来玩,同时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哦。如果说没有经你同意,别人就拿走了你的玩具,你会不会难过呢?(先通情后达理,告诉孩子界限)

 

    3、 孩子的界限感主要是在1.5岁到3岁间建立,在家庭中,父母的做法非常关键。如果孩子在家里什么东西都随意拿,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后,去别人家、到学校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带回家。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偷”东西,只是孩子不懂界限(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随意乱拿的)。但家长总喜欢给孩子贴标签,认为孩子就是撒谎,偷东西,不诚实。其实这都是家长自己身上有问题,孩子才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

 

    4、 从这位妈妈的描述看,显然女儿不愿意说出心里话。这位妈妈之前对女儿一直非常严厉,因此女儿迫于压力(指责、呵斥),不敢向妈妈说出实情。因此,这位妈妈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让女儿不拿别人家的东西,而是跟女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情是根,是基础,任何教育都不能以牺牲亲情为代价。跟孩子关系好了,孩子的改变也会渐渐明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