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第六章 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标签:
情感 |
分类: 儿童音乐学教育 |
第六章 幼儿园音乐欣赏 >> 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是让他们通过倾听音乐对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家。是与其他音乐活动紧密联系的极富有教育价值的音乐活动。
一、0—3岁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
1.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即使是婴儿,对于声音和音乐也着一种天生的敏感与反应。
2.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和感知是和他们与外界接触的其他能力同步地渐渐发展起来的。
3.但总的说来,1岁前婴儿的音乐听觉感知和反应是比较缓慢且不太精细的。
4.2岁左右的儿童不仅会对成人唱的或录音机里的歌曲感兴趣,而且还喜欢用找到的物体或用看书的声音创造自己的音乐。
二、3—4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1.3岁左右的儿童,已经从周围生活环境中获得了较多的倾听体验和习惯,并且开始渐渐自发地注意听他们所喜欢的音乐并分辨它们。虽然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太容易理解作品的不同情绪性质,但是当他们感受到不同性质的乐曲时,却能随着音乐做出动作反应,比如听到宁静的摇篮曲,他们会自然的晃动身子,而听到有力的进行曲时,则会不自主的踏步,可见孩子已经有了对于音乐的初步感受。
2.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音乐理解能力是随着他们认知、思维能力的渐渐发展、音乐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而渐渐有所发展的。一般来说,到小班末期,儿童在幼儿园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学会借助于想象、联想来理解性质鲜明的音乐情绪,产生一定的共鸣;但是对于乐曲基本表现手段的感受和理解则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音色、节奏、旋律等的差别不能很好地区分。
3.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很不完善,记忆也不很精确,一般尚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他们常用的创造性表现手段往往就是身体动作,即尽量用自己想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三、4—5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1.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表现在倾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感受能力进一步增强。
2.已能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象、联想。儿童已经能借助于歌词以及原有的生活经验、音乐经验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基本形象,但对于没有标题、结构复杂的纯器乐曲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3.基本上会用比较自由、多样的手段对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并且在表现过程中努力追求表现的独特性、创造性。
四、5—6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1.能从对音乐的粗略区分进入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及情绪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2.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并且用语言来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也增强了,能结合想象和联想用较完整的语言或一定的故事情节来描述音乐。
3.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意识更积极、主动,而且创造性表现的形式更丰富、多样,有身体动作、嗓音表达、语言描述、图片再现等等。
4.已有记忆音乐短句、把重复出现的短句从各种不同旋律中辨别出来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体会、理解音乐中传递的情绪、情感的能力。
5.此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直接地表现在对音乐的偏好上。
虽然儿童对音乐的认识与发展过程直接受到儿童本身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儿童对于音乐的感知、记忆、理解等能力的发展更多的受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影响,因此儿童接触音乐的机会越多,就越能为音乐感知、理解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为儿童提供反复的音乐刺激不仅有助于让儿童享受各种音乐的乐趣,也有助于儿童初步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儿童音乐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能够在教师和成人有意识的安排下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体裁的音乐作品,通过比较,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偏好。
http://s12/mw690/0031Qaypgy6NlzK8rfJ3b&690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