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第四章幼儿园韵律活动第一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2014-10-17 10:01:33)
标签:
韵律学前第四章幼儿园 |
分类: 儿童音乐学教育 |
第四章 幼儿园韵律活动 >>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一、0—3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1.动作是婴儿对生活的第一个反应,早在儿童出生之前,就开始了动作,而婴儿期更是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
2.6个月左右的孩子能对音乐作出主动的反应,但这些身体运动还不是由节奏性的音乐而引起的,只是对纯音响作出的反应。
3.到1岁半左右,婴儿才会对比较鲜明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4.3岁左右的儿童,其随乐动作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一般能好地跟随音乐控制自己的动作。
二、3—4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1.3岁以后,儿童的动作渐渐进入了初步分化的阶段。
2.随着儿童动作发展中分化的渐渐精细,其动作的协调程度以及对动作的速度、幅度等表现能力会渐渐发展起来,并显出一定的可塑性。
3.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与婴儿相比,利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体验更丰富了,他们基本学会了流畅地、准确地随音乐动作。
4.在韵律活动中的动作表现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动作与同伴配合、交流、共享。
三、4—5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1.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比较自由地做一些连续的移动动作。
2.在发展复合动作的同时,协调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不仅表现在能够合拍的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而且与音乐相协调的的动作显得更加自如,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僵硬。其节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更加明显。
3.在动作表达的过程中,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开始注意运用动作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创造性表现方面,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的逐渐丰富和深化以及动作语汇和动作表达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开始尝试用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来进行简单的创编。
四、5—6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1.动作进一步分化且更精细:从身体躯干动作—手臂—手腕—手指动作,且动作的自控能力更强。
2.随乐性水平有了更明显的提高。这不仅表现在能够自如的、熟练地表现音乐的节奏、节拍,而且能够对比较复杂的节奏做出反应,如附点节奏以及切分节奏、三拍子的节奏等。另外,用较灵敏的动作反应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意识越来越明确,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强,并开始主动追求与同伴一起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同时发挥出自身用动作语汇创造性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同样的音乐、同样的主题和内容,他们会努力的用已有的表达经验创造尽可能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以上这三个视频能够反映出幼儿律动的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是受生理器官和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且对于每一个发展个体而言,体现出较大的层次类别和表现差异。由此提示我们: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个性差异的儿童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进一步积累一定的艺术动作语汇,使他们体会并享用基本的动作语汇进行自我表达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