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标
(2014-09-25 09:03:14)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儿童音乐学教育 |
第二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设计原理
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曾经提出过学校课程目标的五个来源:从研究“学习者本身”
中寻求目标;从研究“当代校外生活”中寻求目标;从“学科专家的建议”中寻求目标;利
用“哲学”选择目标;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其中第一项来源正是我们在制定学前
儿童音乐教育目标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2、儿童音乐心理、音乐能力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能从艺术表现的角度
反映出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技能发展的水平。
3、了解和把握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音乐教育目标,还有助于教育者
正确处理好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现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关系,使教育能
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4、总之,以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和规律来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既可以避免因过分迁
就儿童音乐的自然发展而降低教育的水平值,也可以排除因脱离儿童音乐发展的实际水平而
过分提高教育的期望值。
(二)社会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
1、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必然受制
约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因此,任何教育目标都必须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社会对教
育理想角色培养的要求,并或多或少地打上时代的烙印。音乐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2、由于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规格不同,教育目标也会
有所不同。(举例说明)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基本概念、学科潜力、教育价值以及学科
的学习规律和发展趋势,这些都成为具体而微观地影响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2、学前儿童音乐是儿童通过自身发展和教育习得的“音乐语言”,体验并创造性地表达
儿童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活动。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
(一)筛选、整理目标
1、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对来自三个方面的“可能性
目标”加以筛选和整理,进行必要的删除、合并或修正。(举例说明)
2、在目标的筛选和整理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目标“三个来源”之间的关系,
以正确决定音乐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举例说明)
3、对各类目标的分层归类和整理,以此真正建立一个科学、系统而有序的音乐教育目
标体系。
(二)表述目标
1、行为目标:所谓行为目标,既以可观察的行为化的方式来表述目标。(举例说明)
2、过程目标:过程目标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中以
过程为中心,从儿童获得音乐体验为出发点构建目标。(举例说明)
3、表现目标: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儿童在音乐
活动之中也希望能够独立而富有想象、创造性地处理、表现音乐。(举例说明)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过程中,三种不同取向目标的表述和运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行
为目标更有利于音乐教育活动的具体化、可操作化;过程目标更有利于帮助儿童从经验出发
渐渐确立价值观念,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表现目标则更有助于鼓励儿童的主动性、
创造性。
*一般说来,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无须表述得太具体,只须概括地指明目标
所涵盖的范围和方向。(举例说明)而对于较低层次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过分笼统、抽象
的目标表述往往不利于教师把握。应尽量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化的、行为化的目标表
述方法。(举例说明:1986 年修订的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方案标准中有关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
方案标准,即把儿童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形象而具体地表述了各年龄阶段儿童音乐方案的
成就标准。)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纵向结构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横向结构
1.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
(1)认知目标:表述的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各种有关的音乐知识,以及认识能力方
面的发展要求。
(2)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儿童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以及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爱好的发展。
(3)操作技能目标是指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儿童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体验和表达
的技能。
2.从音乐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分
分为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四个方面。
3.从儿童活动的互动对象来分
分为以人为对象的目标和以物为对象的目标两类。以人为对象的目标是指以自己为对
象、以他人为对象或以集体为对象的目标;以物为对象的目标是指以音乐作品、音乐语汇、
乐器或其他相关道具、物品、场地、设备等环境为对象的目标。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定位
(一)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
领域——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
表述范围——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目标制定的依据——《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
工作规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于艺术领域的阐述: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指导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目标的阐述如下:
艺术领域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
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
针对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表述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分别为:
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3~ 4 岁 4~ 5 岁 5~ 6 岁
1.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
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
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
引。
1.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
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
形态等特征。
2.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
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等变化。
1.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
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
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
应的联想。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 4 岁 5~ 6 岁
1.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
剧等表演。
2.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它
艺术形式的作品。
4~ 5 岁
1.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
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
和参与的愿望。
2.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
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1.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
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
解。
2.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
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3~ 4 岁 4~ 5 岁 5~ 6 岁
1.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
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2.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
乐在其中。
1.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
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2.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
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
见所想。
1.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
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
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
受和想象。
3.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
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3~ 4 岁 4~ 5 岁 5~ 6 岁
1.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2.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
动作。
3.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
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4.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
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
1.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
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
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
自己的心情。
3.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
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
基本节奏。
4.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
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1.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
调唱歌。
2.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
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
的情景。
3.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
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
或布景。
4.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
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二)台湾台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
1.总目标
2.领域范围(唱游、韵律、欣赏、节奏 乐器)
3.涉及层面(内容、实施方法、教材编选等)
4.评量(幼儿方面、教师方面)
美国(《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
学习和传递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为儿童提供发展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