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众人皆知,人们大多对周幽王的昏庸好色嗤之以鼻,为了博美人一笑,丢失了大好江山,又对褒姒烽火戏诸侯的愚蠢做法痛恨不已,断送了周室王朝近八百年的基业,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红颜祸水,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司马迁史记的笔下,周幽王这个昏庸无能的男人为了一个身世不明的女人丢了天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一笑,落得个国破家亡,横尸骊山的下场,史实当真如史记所述吗?
http://s5/mw690/a56fda96gx6BCNDiFmcc4&690
一个是好色昏庸,一个是妖魔幻化,幽王褒姒就这样被冤载了史册3000年。史记本身在记叙褒姒时,就违背常理,对其身世描写的过于夸张,且如史记所说褒姒当宣王时而生,公元前779年入宫都50岁了,到在烽火台上一笑倾人国的时候,都要60岁了。不敢想象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怎能一笑倾国,其实褒姒的生卒年一直没用定论,周幽王被追至骊山死后,其下落不明,死因不详。历史上对这个女人确切的生平记载很少,烽火戏诸侯恐怕只是刻意的杜撰。
在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里,其实疑点远不止褒姒的年龄。烽火根本是秦汉时期才有的东西,且不说骊山之战根本不需要向诸侯求援,就是点了烽火,“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难道褒姒的笑点过低?褒姒烽火戏诸侯属子虚乌有之事的可能性可见一斑。
疑点三是褒姒和其子伯服的名号。褒姒之所以能有褒姒的名字定是因为她的德高望重,有记载是说褒姒是褒国人献于周幽王的,姓姒所以叫褒姒,其实“姒”在古代的解释是:古代兄弟之妻年长者或古代妾中的年长者。古人根本不可能称呼一个年纪轻轻得宠的妃子“姒”的,就像我们不可能叫一个18岁的小姑娘“大妈”一个道理。
近来有人论证伯服才是幽王的长子和众望所谓的太子,伯服其名在古汉语中就是长子或大哥之意。其实被冤枉的何止褒姒幽王,我看最冤的莫过是伯服,明明是宜臼的大哥,在后世的传说中演变成了抢太子位襁褓中的孩儿。
http://s6/mw690/a56fda96gx6BCNHwiRDd5&690
http://s5/mw690/a56fda96gx6BCNI4Idu74&690
褒姒入宫应该远远早于靠着父亲申侯强做了皇后的申后,褒姒出生寒微,被献于幽王,她没有像申后这样强大的社会背景。虎视眈眈的申侯不但强迫幽王立自己的女儿当了王后,册封自己的外孙为太子,更在女儿和外孙被废之后勾结外敌犬戎,发动骊山之战,杀了幽王和伯服,周氏王朝毁于一旦。
既然烽火戏诸侯当属虚构,为何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下来了呢?主要原因恐怕是申侯得胜后的诋毁,胜者为王的道理不必多说,其次是因为史记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影响颇大,其史学价值颇高,但也有编写收集的史实,另外古代男尊女卑,人们喜欢把亡国之灾的罪名转移到女人头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此,褒姒堪称中国千古第一冤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