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书之妙

(2022-05-26 10:07:17)

第一  妙在结体精巧而百态奇

  草书的结体特征,既有或左伸右缩,或左缩右伸,或长或短,参插争让以及趣长笔短,点画合多于开,缩多于伸、移易位置、减省笔画、连缀字形等特点,从而改变了正书的基本形态,行笔更为纵逸奔放。再则,即使同一字,常有不同的写法,所谓“一字之体率有多变。”又有诸如“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解缙《春雨杂述·论学书法》)等等之千变万化。因此,草书的结体,每每千姿百态,极尽奇妍,所谓“众巧百态,无尽不奇”。换言之,草书是各种书体中最富变化,亦是最难捉摸的一种,故前人有“草体无定”之说。

  书法艺术离不开“势”,书家之论笔势,好比兵家重形势,因势生形,遂成结体。草书的形态,也是笔势往来的结果。形态只是外形,而笔势才是支配控制形态的要领。《续书谱》中论草书说:“横斜曲直,钩环盘纡,皆以势为主。”项穆则进而引申之:“随情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两字各异其体。草书之妙,毕于斯矣。”所谓的“书可观而不可尽”、“有余势则隽,有余笔则清,有余纸则宽,有余意则远”、“笔短意长”、“一笔写完,不可势尽,不可力竭,不可呈泄殆尽,给人以声嘶力竭之感”等等,全是善书者的经验之谈。正是由于草书用笔之势不可尽,纸不可满,意不可阑,力不可竭之种种“蓄不尽”、“敛有余”之“笔势”的存在,方可体现出草书艺术之诡异至极、魅力无限;也就是由于这魅力之无限,吸引着无数的书写者、欣赏者乐此不疲。
妙在章法势贯而气息通
   章法是书法的布局。草书佳作,“观章见阵”。从一点一画,一字一行,乃至整篇,笔势相贯,气息相通。《书谱》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可见章法的高下,又关系到点、画、字、行。包世臣把结体称之为“小九宫”,章法称之为“大九宫”,既含有结体和章法之间的原理想通之意,所谓“阶梯在字内,章法在字外”;又说明章法是以结字为基础的。正由于两者关系密切,因此,草字的结体和章法,其组合原理同样是相通的。一字有一字的结体、一行有一行的布局,通篇有通篇的章法,这是一种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协调、关联、互为因果的完整、和谐统一。康有为有言:“异态新姿杂笔端,行间妙理和为难。”在整篇作品当中,字字相插,行行相争,相争相插处互挤互拥,相让相避处又遥相呼应,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以至于通篇的大小开合,奇正错落,虚实相生,满纸盘旋,内气充盈,体现出草书狂放瑰奇、气势贯通又纵逸多姿的艺术风格。正如《艺概》所说:“章法要变而通”。
第二
  草书是时间的艺术。它不像绘画那样可以多次着墨、设色。时间上的不可逆性使草书成为各种字体中最讲究即兴发挥的。如果说篇幅较小的作品在书家的一番经营之后,尚可全篇控制的话,那么,大幅的作品则是随着书写的渐渐展开而“神融笔畅”,外在的笔墨形态图画出书家心理的波澜起伏。草书又是空间的艺术。尤其是大幅的狂草作品,艺术蕴含更加丰富,往往枯与润、浓与淡、滞涩与酣畅、紧密与疏朗、简率与严谨等等相映成趣,充分昭示出自然的感受,是对宇宙人生的最全面的审美观照。狂草章法是书者经过长期的追求的积累,在一种忘我的状态下以一管毛笔引领管带,照应首尾,结构通篇。而布白则是翰墨点线的反衬,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一幅优秀的狂草作品,最能表现草书顾盼有情、精神飞动、全章贯气的章法艺术效果。具有出人意表,天真自然的艺术境界。是有意与无意的会合,是期与不期的交融,是来自于人而又超越了人力的“优格式塔”结构,这也是所谓狂草超越“视觉”的优势所在。《自叙帖》全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既充份表现了怀素书时快意、自得、激奋的状态,又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无法移易的“完型”



草书之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