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今草书向何处去。

(2022-04-22 10:04:06)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呕心沥血,历尽沧桑,中国文字才有了今天如此丰厚的积淀。然而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应该懂得于细微处区分糟粕与精华。 

草书一般难以辨认,没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是不容易认识和写好的。但是人们仍然喜欢草书,因为它的点线表现出一种动人的美感。人们在享受草书美的同时,也在欣赏书法家娴熟的技艺和胆识,因此,草书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草书毕竟是以中国汉字为载体,表现的是中国汉字的艺术魅力。所以,不管草书如何龙飞凤舞,如果离开了汉字为背景,那就不能说是草书,反过来,汉字若没有点线、结构和章法气象万千的变化,也不能说是草书。 

当代书坛,我们的草书艺术面临着诸多困惑:习草者不知如何择帖,批评家失去评判尺度,说东论西的理论家不会用笔,会写字的草书家不懂理论……于是出现了美丑颠倒的审美观念------以丑为美,越丑越美------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草书的随意性,不要以为草书就可以草率随意。首先,草书作品应有一定的可读性。因为人们在欣赏草书作品的同时,总希望知道它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只见信手涂鸦,龙飞凤舞,而结体毫无规律可循,又很难弄清楚它的内容是什么,这样的作品,恐怕不能说其艺术价值很高。再者,字要可读,应有其形,结构变化不能离谱,也就是说要有法度。毕竟,放意而失技法的草书是无法传承下去的,草书需要在纷呈的个性表象中打造共性的脊梁;脱离了传统的创新并不是中国草书的发展方向,因为它可以随便“草”任何文字的甚至非文字。基因已经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归属呢? 

当今草书向何处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