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赏析《爱心树》

(2019-09-08 17:28:04)

爱心树
绘本赏析《爱心树》

 

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精装本)第14

入选美国全国协会推荐100本最佳童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孩子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孩子500册》

作品欣赏

  从前有一棵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捡树叶,编王冠,想象自己是森林之王。男孩还常常爬树荡秋千、吃苹果,和大树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树荫下睡觉。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树很快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好孤独。

  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树说:爬到树上来吧!荡秋千、吃苹果,到树荫下玩一玩吧!男孩说: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爬树了。我想买东西,你能给我一点钱吗?树说:把我的苹果拿去卖点吧。他把苹果全都摘走了。树很快乐。

  男孩好久都没有来,树很难过。有一天,男孩回来了,他说:我想要一座房子保暖。我要娶妻子,生孩子。你能给我一座房子吗?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过你可以把我的树看下来去盖房子。他砍下树枝,盖了一座房子。树很快乐。

  男孩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树高兴得都说不出话来了。他说:我想要一条船,带我远离这里,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树说:那你就把我的树干砍了坐船吧。他把树干砍了,造了条船,开走了。树很快乐,但心里有些······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树说:抱歉,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敦。男孩说:我现在有的不多,只想找一个安静、可以坐着休息的地方。树尽量挺直身子说那就坐在我身上吧。

  于是男孩坐了下来,树很快乐。

作品解读

  The Giving Tree直译过来就是一棵不断给予的树,日本译成了《大树》(おおきな木),中文译成了《爱心树》。

  其实,即使是一个孩子,也读得出这是爱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的主题,中文繁体字版《爱心树》封底上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解读了—“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略带哀伤的感动,慰藉人们的心灵。谢尔.希尔弗斯坦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人与被爱之间。中文简体子版更进了一步,将它读解为一则有关索取付出的寓言。不过,索取付出付出,如果换成了给予。似乎更加贴近主题一些。因为给予这个词既是“give”的直译,也是比付出来得主动和积极。

  所以我们要说,这是一个给予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人们个更多的是把树看成为母爱的化身。是啊,如果不是爱,又怎能让树奉献了一切还无怨无悔呢?可是说整本书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句话,就是那句树很快乐(and the was happy”—树枝被砍断了,已经牺牲到了没有什么可牺牲的份上的树,依然还是那么一句话。当看到结尾处那个被唤为男孩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树桩上,树很快乐那几个字又一次跳入眼帘时,又有几个人能不感动呢!

  可这本书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不。比如,我们就可以提出一连串的疑问树把一切都给予了男孩,这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原书从头至尾,直到男孩变成了一个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树还是把他换做“boy“,这仅仅是一种亲昵,还是还是意味着男孩在精神层面上没有长大?树是不是给予太多了?男孩是不是索取得太多了?树这种完全的自我牺牲真的是一种真爱、真的是一种值得赞美的精神吗······ 

  谢尔.希尔弗斯坦把这些问题永远留给了我们。 说道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画风格,人们多半会想到简洁一类的字眼儿。是的,谢尔.希尔弗斯坦只用钢笔作画。不止是这本《爱心树》,像那本充满了童趣的《阁楼上的光》、那本被称之为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的《失落一角》,也都是用黑色线条画成的。他还常常处心积虑地大面积留白,譬如《爱心树》的第二个画面就是说喜欢上一个男孩的那两页,左边一页是一棵树,而右面一整页就是一张白纸,只是上面有一簇树叶,右下角有一只小孩的脚。不过,读者却丝毫也不会产生空而无物的感觉,因为谢尔.希尔弗斯坦已经把一个深刻而又隽永的故事注入到了那充满灵动的线条里。他还拥有一个神话般的本领,就是延伸读者的想象力。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并没有画出树的表情,但你分明看到了树那慈爱、喜悦与凄凉、孤寂的表情。还有,这本书你千万不要漏看了树枝的变化至少是到树枝被男孩砍光背回家为止,每一页上的树枝都有不同的动作:男孩朝树跑来时,树枝会弯下来像是在召唤他;男孩带上树叶编的王冠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之王时,树枝也会像他一样骄傲地翘起来;男孩躲在石头后面和树捉迷藏,树枝会伸伸地长长地去找他······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说道另一个人:汤姆.温格尔。如果不是有一天,这位《三个强盗》、《克里特》的作者、后来的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把谢尔.希尔弗斯坦连拖带拉······又踢又叫地拽到了知名童书编辑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那儿,我们或与要与包括《爱心树》在内的一大批传世经典失之交臂了!

  谢尔.希尔弗斯坦对《出版者周刊》说,汤姆.温格尔是他的好朋友,汤姆.温格尔把他拖到了出版社,是想让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来说服他为孩子们画画的计划,他的幽默是针对成年读者的,可是最终还是被说服了。于是,就有了1963年那本《拉夫卡迪欧:一只朝后开枪的狮子》。

  常有人把《爱心树》误认为是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第一本图画书,其实《拉夫卡迪欧:一只朝后开枪的狮子》才是他的童话书处女作。

  然而,他第二本的出版却一波三折。他完成了《爱心树》之后,曾经拿了不少出版社看过,但都遭到了拒绝。他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它,他们都被它感动,他们会哭,会笑,还会说这本书真美,但是有的人说它太短,有的让说它过于悲伤,还有的人说它对于孩子来说过于高深·····”最后还是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接受了这本书,她允许他保留了那个悲伤的结局,谢尔.希尔弗斯坦坚持保留这个结局,是因为认为生活中有太多悲伤的结局,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现实生活。这样一个人在以后的岁月里,才不会迷失方向。相反,幸福的结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疏远感和陌生感,孩子们会问,为什么你给我讲的那些幸福的故事我没有遇见过?

谢尔.希尔弗斯坦

  1930年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这个光头、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子、样子看上去放荡不羁的大个子,是一位举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不仅是知名的儿童诗人及图画书作家,更是伟大的漫画家、作词家、作曲家甚至是乡村歌手,他曾创造过八百多首成人歌曲,《人行道的尽头》还曾获得过1984年格莱美奖;为电影,《明星片的边缘.(Post-cards from the edge)所作的插曲I'm Checking Out,获得过1991年第63届奥斯卡最佳原唱歌曲奖提名。

  他少年时代喜欢画画。不过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喜欢打棒球,可一到球场就追上球;喜欢跟女孩子套近乎,可连舞也不会跳,所以才一个人躲在一边画画。他曾当过兵,退役后一路流浪,是一个快乐的乡村歌手。他的一位老朋友这样描述他:他走在纽约的人行道上,挎着一个旧邮包,鼓鼓囊囊的包里塞满了歌谱。他脚穿破旧的牛仔靴,身上穿的时不知洗了多少遍的牛仔裤······“他也画漫画,像《花花公子》杂志就登过他写的文章和漫画。然而,真正让他蜚声世界的,还是他那四百多首儿童诗与不朽的图画书。除了家喻户晓的《爱心树》,他的作品还有《拉夫卡迪欧:一只朝后开枪的狮子》(Lafcadio,The Lion Who Shot Back,1963)、《谁要一头便宜的犀牛?》(Who Wants Cheap Rhinoceros?1964)、《人行道的尽头》(Where the Sidewalk Ends,1974)、《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1976)、《阁楼上的光》(Light in the Attic,1981)、《往上跌了一跤》(Falling Up1996)等,其中《阁楼上的光》更是创纪录地连续一百八十二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之上。迄今为止,他的图画书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畅销世界。

  他没有结过婚,但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马修。1999510号星期一的早上,女佣发现死于佛罗里达中的卧室。他的死因是心脏病发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项目式学习PBL
后一篇:逃家小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