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话食养

标签:
健康芒种膳食养生孙丽红 |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 6月6日或7日前后。“芒”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将要收割;“种”指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由于此时已进入真正的夏季,农作物的收种多以这一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收成就会越来越差。所以,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而雨季的来临,长江中、下游地区会持续阴雨,加之气温升高,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由于此时天气越来越闷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时至芒种,尽管天气已经热起来,但由于我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气温仍不稳定。故我国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也就是说端午节没过,气候还会有冷的时候,御寒的衣服不要收藏起来,以免受凉。同时,天热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所谓“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意指汗出后要保持皮肤干燥,否则极易生疮。
根据这一气候特点,这一时期的饮食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宜过度寒凉
芒种节气气温增高,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适当吃些瓜果,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但芒种节气气温仍不稳定,如果饮食上过食生冷,不加以节制就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不仅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原则,还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过食生冷会进一步伤及肾阳。
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过程,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经期、产后更要注意。过食生冷不仅伤害脾胃,更可以造成子宫寒症而引起白带过多,痛经等。
健脾化湿
芒种节气,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体比较容易感受湿邪。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脾的病理变化。又因暑热高温对于消化腺分泌的抑制,由于胃酸分泌减少,人的消化功能和胃肠道免疫功能均下降,故此时最容易出现如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等脾病的症状。素体脾虚痰湿的人平时就经常感到疲乏沉重,口淡口腻,甚至头晕头胀,遇此潮湿闷热时令就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甚至腹泻腹胀,不思饮食,困倦乏力等症缠绵不解。
所以芒种节气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体质的人可以少食多餐,并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些辣椒和大蒜,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抗湿邪对脾脏的侵扰。大蒜还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
食宜清补
芒种节气的食养应提倡清补。许多人认为清补就是清淡,也有人认为夏天容易发生肠道病,应简单饮食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因此只吃蔬菜果瓜,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其实,清淡与清补不矛盾,清淡饮食并不是完全的素食,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动物性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矿物质,适当食用对人体是有益的。所以清补时只要对动物类的食品适当限量,烹饪时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这样就可以既不损伤肠胃,又能补虚“夏长”。这一点对于老人来说尤为重要。
清补饮食宜多吃绿豆、西红柿、冬瓜等具有防暑清热、生津利湿作用的食品,同时多食营养丰富而含有果糖、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食物,以迅速补充夏天散失的大量水分和消耗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