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消化功能旺盛,是养精蓄锐、进补的大好时光,故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祖国医学有“冬藏精”的理论,冬季进补可滋养脏腑,培补正气,调和脏腑气机,提高机体免疫力,故民谚云:立冬到,忙熬膏。现如今,配服膏方已成为冬令养生的时尚。
中医治疗疾病,包括膏方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辨证论治,针对性强,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克服了西药和保健品千人一方的缺点,而且膏方药味相对较多,兼顾面广,口感好,简单方便,所以千百年来深受广大医者和老百姓的喜爱。
但是现在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认为,吃膏方就等同于吃补品,常常不顾自己体质如何,希望所开的膏方中,名贵草药,如人参、鹿茸、燕窝、冬虫夏草等补药越多越好,价格越贵越好。甚至有的人不顾各人体质、年龄的差异,自购人参、阿胶、黄芪等自煎,把补药堆砌在一起,结果不少人服后出现胸闷腹胀、便干等表现,反而害了自己。
那么在如今人们的体质状态和慢性病高发的状态下,该如何看待膏方的补益作用呢?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即有虚证者,才需要补。在我国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人们生活水准低下,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较为多见,因而在那个时候,膏方通常一味强调滋补,冬季通过进食滋补膏方来强壮身体,提高机能,确实再一定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盛,我们已经从以前的“吃饱求生存”,到现在的“吃好求健康”的状态。今天城市里人的体质特点和以前大不相同,不都是虚。人们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成为疾病之主体,而不是过去的传染性疾病等。所以,一味滋补只适合于过去的中国,今天的膏方强调的是“补益”加“调整”, 冬令进补,包括服用膏方应当被看作是“调补”或“调治”,要注重针对性原则、贯彻与时俱进、辨证、辨体施食的原则和精神,因人、因病而异,有的放矢,方能补有成效。如果体质不虚,身强力壮,就不一定要吃膏方来进补,乱补往往适得其反,有损健康。
中药膏方讲究“一人一方,度身订制”。膏方不仅仅就是滋补,更不是单纯许多补药的叠加,吃膏方一定要对症,价钱贵、名贵药材不一定效果就好。膏方是整体调节人体的功能,通过辨证论治投以膏方才可以改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疗效和优势。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膏方因其个性化防治疾病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果人们能根据各自不同体质特点、不同体征,辨证论治,正确服用膏方,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方面,膏方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