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一直以来,关于阿里巴巴在移动端布局落后的质疑就没有断过篇儿,所谓的入口啦、O2O啦,究其实,大家争的还是此前未被阿里电商攻克的90%多传统商家的交易。
阿里巴巴在PC时代吃掉5%,就造就了市值2000多亿美金的神话,论谁都不能接受在移动时代错失羹汤。
目前看来,微信在移动领域暂居领先地位,像一艘航空母舰,携带着京东商城、大众点评、58同城……等诸多公司呼啸而来,微信提供流量、入口、支付、数据,而后者提供产品、交易。当然,微信流量神话效应也面临着如何平稳变现的压力。
同为巨头的百度、阿里巴巴都分别进行着不同从收购到产品到战略级别的推进,当然,还有很多争当BAT之后的那个X的公司以及无数创业公司。
此前,在阿里内部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有过无数次内部讨论并多管齐下进行了尝试。随着其消息不断披露,其计划正在逐渐明朗。
而在10月14日,阿里巴巴于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百川计划,宣布将为移动开发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从阿里云到阿里电商数据、交易、会员卡、IM等整个流程的服务,甚至包括办公场地和资金投入。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移动端布局方向出现了“大转折”,将不再死磕移动入口,而是试图把入口撒在所有产品中,汇集众多产品的力量来试图攻克移动互联网战役,来势汹涌。
换句话说,微信采用了整合几个目前的行业领先者与微信对接,在微信的系统内进行耕耘。而阿里巴巴则试图抓“长尾”,在自建入口不理想的情况下,索性开放得更加彻底,试图在这块土壤上成长出未来的佼佼者。
复盘阿里系的移动端推进
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介绍,在移动战略布局中,阿里巴巴内部曾经有多很大的分歧和试错。最典型的案例是,微信发迹之后,阿里巴巴曾经打造一个“来往”来与微信抢夺入口,但事实来往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中阻击微信的作用。
另外一个发力方向是淘点点,淘点点成立之初得到的高层承诺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据内部有个技术发言入了高层法眼,第二天这名技术就被调到移动团队。
而现实是,一直试图打造平台的淘点点,在大家纷纷深入一线的苦逼O2O战斗中姿态还是略显高冷,尽管背靠阿里手握现金,依然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当年,今年淘点点正在全面发力,而后续力量能不能跟上应该在年底就能见到分晓。
随着腾讯系电商的反复尝试,微信公众号、微店、微小店等各种微字头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尽管暂时没有一个成气候的,但是比起以前在电商领域躺着睡觉也无忧的阿里巴巴电商来说,整天不断有人来敲门,感觉必定是非常不美好的。
在O2O领域的另外一个尝试是阿里巴巴迅速入住银泰商城,希望能结合银泰的生态迅速做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场景出来,而只要有了范本,阿里巴巴就可以迅速把模式进行复制。
当然,几个月之后万达、百度、腾讯联手成立电商公司,局势就成了阿里+银泰与百度+腾讯+万达的赛跑。这个棋子也是才开始,最后如何还不得而知。
阿里的移动端本地化的战场在支付领域,在PC时代,支付宝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但是到了移动时代,支付宝的垄断地位也受到了威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通过春节期间的“打车大战”,然后又对便利店、医院等各种支付场景进行尝试。
究其本质,这些都是一城一池,一棋一子的争夺,而百川计划的推出,背后是阿里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既然现在的“大苹果”京东商城、大众点评等公司已经被微信摘取,那阿里巴巴自建一块苹果园,看能不能从千万创业产品中培育出“大苹果”。
阿里的长尾梦
阿里巴巴的一直在试图下沉,做“水电煤”。在PC时代基本已经形成凡做电商无法绕过无阿里巴巴系产品的现状。而进入移动时代之后,百川计划是阿里巴巴的一次重力出击。
移动App目前产品众多,入口高度碎片化。但一款产品的盈利模式是怎么也绕不过电商和支付。而百川计划则在此前阿里云的基础上,增加了创业产品可能要用到的产品展示、交易、会员账号、支付等各种模块,而阿里妈妈的系统则可以实现广告分成,来让移动开发团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产品本身。
换句话说,阿里巴巴现在提供基础设置,云计算,提供产品功能模块,还提供移动端产品广内内容并且可以分成。这意味着,某个非常简单、非常垂直的移动应用,也可以直接接入电商模式,进而得到销售分成。
阿芙精油、雕夜牛腩创始人“雕爷”这样描述,阿里巴巴提供了很多积木配件,而创业者则需要做设计师,来涉及蓝图,利用这些积木来实现。阿里巴巴的未来是要提供更多的需要的积木,而创业者则可以尽情发挥。
笔者咨询了几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大家一致认为,像墨迹天气这种大众产品,以及优谈宝宝这种垂直类产品,都可以加入电商交易的模块来完善产品本身的功能需求,或者直接把流量变现。
而对于创业团队来说,百川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土壤,选中一个细分的领域,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一些底层存储、计算甚至安全的事情都可以交给阿里来完成。
当然,扶持创业者团队的工作腾讯和百度都在做,相比之下,阿里巴巴这次放出的诱饵,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商品数据和交易数据。可以说,这次阿里巴巴也是下了大血本了。
对于创业者来说,诱饵背后是什么呢?其实现在这个阶段暂时不用担心太多,如果真的有能力做到足够大的规模,那合作渠道也可以拓展成多对多的状态,而不会受制于阿里巴巴一家。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阿里巴巴本次试图挟“长尾”来抢道的战略,是个现在播种,不知道多久才能收获的中远期项目。而这个时间差,就是微信系电商发力的时机。但是,阿里系创业团队一旦成熟,将可以是另外一个收获季。
精英匿名社交产品贵人的创始人余德说,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机会有五年,而巨头们的决战时间,则会更晚。慢慢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