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村庄”折射的只是孤独吗

(2012-10-31 00:34:53)
标签:

杂谈

“一个人的村庄”折射的只是孤独吗

      华阳杨

在江西省安义县新民乡合水村下辖的南坑村,由于青壮年挤入城市讨生活,一家家搬离了村庄。现在村里就剩下一个叫钟兆武的64岁老人。“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句话所描述的现象正逐渐成为事实。近日,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说,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80100个自然村。(南方都市报 1029日)

 

    没有他人的村落,常常寂静得让钟兆武发慌;每到这时,他会打开陪伴三年的收音机,调到有杂音的电台让里面的人大声说话。或者,吃过晚饭打开电视,让“声音”回到他的世界。——“一个人的村庄”的出现,折射的只是孤独、冷清么?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不自觉流露出的还是城里人审视乡村的习惯性视角——要知道,乡村并不是为承载城里人的乡愁、乡情而存在的。

 

没有理由居住在红灯绿酒的城市,要求乡村青壮年在故土像他们祖父辈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没有理由为了满足寻根情结,要求乡村青壮年在故土坚守清贫。在有的地方,由于一些乡村小学的“撤并”,有些偌大的村落没有了琅琅的读书声,这几乎使乡村失去的最后的生气;而为了子女上学路途的安全,有些青壮年父母是“被迫”撤离了乡村。

 

据统计,我国现有2.4亿农民工;伴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许多乡村出现了类似“一个人的村庄”的“空心化”现象。

 

几千年来,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停靠仅有的两个“码头”。现在,城市在提倡宜居,乡村也应该提倡宜居;城市和乡村给人的发展空间不要有太大的差距。城市生活节奏快,可发展机会较多;乡村虽发展机会较少,可生活节奏缓,显得相对闲适;城市有霓虹灯、高架桥,乡村也应该有绿野万里、碧波万顷——城市是“张”,乡村是“驰”;城市有现代文明的优势,乡村有生态自然的优势;只有这样,城市和乡村之间才是相辅相成的。

 

减少城乡差距,让城市和乡村呈现出各自风格的宜居生态,使城市和乡村都能提供给年轻人相差不大的发展空间;那么,选择是居住在城市(城镇)还是乡村,就会成为人们双向的自然选择,而不是单向的从乡村涌向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