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先救母先救妻”为难中国男人多少年
7月22日,安徽合肥市肥东县一名男子和妻子、母亲同时坐船在河上观光。不料三人同时意外坠河,只有该名男子会游泳。他先救就近的妻子,再救母亲,两人最后都得救。男子父亲不满他的做法,而母亲则不责怪儿子。(中安在线 7月24日)
“妈妈和老婆一起掉河里,你先救谁?”——对中国男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不老的纠结。
在还提时代,要接受好事的邻居或长辈这个问题的拷问;在恋爱期间,若遇上特别“认真”的女朋友,也要陷进这种两难提问的纠结;结婚后,虚拟的“先救母先救妻”实化为“先母亲还是先妻子”——对男人来说,用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语言来回答更为难。
在男人的一生中,母亲和妻子是都不可或缺的两个女人——母亲给自己以生命,是自己生命的本源;妻子给自己的子女以生命,是子女生命的本源;对不起母亲是忘本,对不起妻子是对不起现在和未来。
对有责任感的男人来说,谁不想既对得起母亲,又对得起妻子?中青年龄段的男人,承上启下的背负着家庭的重担,何必用“先母亲还是先妻子”来为难他们?——只要他们考虑到了母亲,又考虑到了妻子,何必非要他们做出个谁先谁后的选择?
一部分有“凤凰男”的城市家庭和大部分农村家庭里的中青年男人,有些不得不面临“先母亲还是先妻子”的纠结,有些特别严重的就像一面双面胶,既贴了母亲,又贴了妻子,有时却因那个无聊的秩序问题,结果两边都得罪。——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时母亲和妻子并不计较,而是占在她们身后的一些人计较。
母亲和妻子落水,男子先救就近的是保证救人的效率;男子先救谁并不意味着他认为谁的生命更重要;而后来母亲和妻子都得救了,有什么比这更圆满的呢?父亲对男子的不满实在没有道理。
最无聊的还是那个记者,非要在采访时引出这个话题——记者问男子:“你觉得你先救老婆,会不会受到父母的责怪,会不会让亲友觉得你不孝顺?”
“先母亲还是先妻子”的问题为何总是难以淡化?“先母亲还是先妻子”中的对先后次序的执着,是中国式伦理中的糟粕,这糟粕有意无意的制造了“母亲”和“妻子”的对立,也把一些“双面胶”男人烤成了“两面黄”。
为何不关注男人心目中的“既有母又有妻”,而要着眼于男人是“先母亲还是先妻子”?“先母亲还是先妻子”——这个可以不存在的两难命题,还要为难中国男人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