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转手赚几百万”的福利房刺痛谁?
在寸土寸金的央企“闲置土地”上盖起的福利房,通常以近市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央企员工。因此,每每传出央企员工福利分房的消息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属于集体产权的“福利房”在通过各种关系后摇身一变成为个人产权后,福利房“变现”的通道由此打开。而与市场价动辄几百万的差价,让福利房成为央企员工“分房一族”的隐性收入新通道。(华夏时报 5月26日)
有一种不合理的贫富差距由隐性收入造成,有时,有的人的一项隐性收入就可以超过许多人一辈子的打拼——比如,这种能赚取与市场价几百万差价的福利分房。
福利也好,隐性收入也罢,“转手赚几百万”总归是实惠。央企员工福利分房的消息为何总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一方面,这种福利收入不是来自科技创新、智慧经营、辛苦劳作,不是劳动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与之对照的是——在贫富差距下,有的贫穷并非好吃懒做,有的不富裕也非不能吃苦耐劳。
这种实惠实在令人向往。若人人都能享受到这种“转手赚几百万”的实惠,我们的“小康社会”就已经建成了;若人人都能享受这种实惠,那“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的调查报告的反响就不是许多人惊呼“我又拖后腿了”,而是高调自信的“247万算个啥”。可是,这种实惠收入是多数人不能享受的。
在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马宗林就指出了现在某些行业的“身份决定了收入”现象——这种有央企员工身份标签的隐性收入不正是“身份决定了收入”吗?——这种几百万的隐性收入将刺痛多少勤劳而不富裕的人们?
对普通人而言,几百万就是想象中的“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数目,而这个数目,又常常是在许多劳作之余的自我励志的憧憬追梦中,却在“睡觉睡到手抽筋”之后,“数钱数到自然醒”。 而这几百万,只不过是某些人的一次隐性收入而已。
类似这种几百万隐性收入制造的致富机会的不均等,犹若在演绎一个个非寓言版的“龟兔赛跑”——在非速度级的竞跑中,无论龟再怎么努力,除非兔子躺下睡大觉,龟是永远不可能追赶上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