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研之美在于“生成”!

(2024-10-16 14:35:10)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教学研究

  

教研之美在于“生成”!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离不开生活,要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尊重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教育,让教育展示出生活的特点,展示出生命的力量。

   今天教研《碱的性质》,发言者是一位不算年轻的教师,感到课堂设计顺序颠倒,课堂内容重点不突出,课堂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属于典型的灌输式,非常令人担忧。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作为教师设计课堂必须要牢记这句话。

   根据讨论,做了如下的调整:

1把氢氧化钠的性质视频调到后面,作为总结利用。放在前面就是典型的灌输。

2把补充的氢氧化钙的内容按练习处理,让学生作为知识迁移应用。因为课堂容量太大,处理不完。

3课堂重点是处理氢氧化钠的变质原因及情况分析,把这一重点处理清楚、处理彻底即可。

    作为一节化学课,不要忘了实验是化学的生命,生活是化学的源头。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重点,设计课堂必须要凸显化学的生活化和实验化。针对这一特点,课堂已开始应该这样设计:

    展示一份氢氧化钠样品,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1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判断,潮解及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一段时间后,该份氢氧化钠有哪些成分?必然考虑到有新成分碳酸钠,旧成分氢氧化钠。

   3足够长的时间,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碳酸钠。

   运用这三个问题,就把氢氧化钠不变质、部分变质和完全变质全部分析到位了。这样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大道至简,我们要善于把一些复杂的内容生活化、实验化、问题化,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获得知识。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燃,教学不是柴火而是火柴,教学之道贵在启发诱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