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实现有会做题到会做事的转变与过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解题,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析题、会“结”题,进而培养学生会做题、会做事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题后总结?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1
总结漏点
所谓漏点,就是“忘点”,即学生在做题时对一些知识不熟练,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大脑屏蔽,想不起来。特别是解题的关键点,直接影响解题的成败。总结漏点是为了更好的强化重要知识点的复习和记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要达到对、熟、快,确保在用的时候能信手拈来。
2
查找堵点
所谓堵点,就是“血栓”,即在解决该题时,始终没有过去的那道坎,翻过去可能就是一马平川,出现堵点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较差。总结堵点是为了更好的强化知识树的建立,知识网的构建,确保知识的联系性和完整性。在复习时更好的加强基础知识的牵挂后联,来龙去脉,确保在使用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3分析错点
所谓错点,就是“失分点”,即在解题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不透彻、不完整,导致在组织答案时驴唇不对马嘴、丢三落四,造成遗憾式失分。总结错点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再次理解,确保对知识理解深、透、全,解题时能用得准,写得对,答得全。
做题是手段,解题是锻炼,总结是升华,提升才是目的。三点总结好,做题才有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