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遮盖!为什么?(二)

(2023-04-24 08:41:31)
标签:

活水

生命力

生命灵粮

主耶稣

遮盖!为什么?(二)

四、学习书念妇人平安无事的遮盖

圣经上还有一种属灵意义上的遮盖,是“平安无事”的遮盖。

在列王记下4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书念妇人,看到先知以利沙是一位圣洁的神人,就强留他吃饭和住下,以利沙得知书念妇人没有孩子,就对她说她会生一个孩子。

圣经这样记载:

4:17 妇人果然怀孕,到了那时候,生了一个儿子,正如以利沙所说的。4:18 孩子渐渐长大,一日到他父亲和收割的人那里。4:19 他对父亲说:“我的头啊,我的头啊!”他父亲对仆人说:“把他抱到他母亲那里。”4:20 仆人抱去,交给他母亲,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4:21 他母亲抱他上了楼,将他放在神人的床上,关上门出来,

从这个书念妇人身上,我们要学到一门功课,面对自己所发生的事,特别是面临一件极为痛苦和无助事情的时候,特别是这件事情还没有一个最恶劣的结果时,事情发展对自己不利,但我们不能把这件事大肆宣扬,而是要学会遮盖,书念妇人的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圣经说,这个孩子到晌午就死了,圣经在这里说孩子是“死了”,圣经的记载是不会错的,说明这个时候,孩子真的是死了,但有没有活过来的希望,不知道,那么,书念妇人知道孩子死了之后,她没有大哭大闹,她安静的把孩子抱到楼上神人以利沙住过的房间里,让孩子睡在神人以利沙睡过的床上,处理完这些事之后,就“关上门出来”,这个门被关上后,就没有人能进这个房间,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孩子睡在这个房间里,甚至他的丈夫都不知道这个孩子睡在这个房间里,更不知道这个孩子已经死了。

4:22 呼叫她丈夫说:“你叫一个仆人给我牵一匹驴来,我要快快地去见神人,就回来。”4:23 丈夫说:“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为何要去见他呢?”妇人说:“平安无事。”

她的丈夫问她:“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为何要去见他呢?”,她是一个智慧的妇人,她没有对她丈夫说她去见神人的原因,她也抱着一个意念,就是"平安无事"的意念,她用“平安无事”这句安慰的话,来遮盖她孩子死的这件事。

4:24 于是备上驴,对仆人说:“你快快赶着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迟慢。”4:25 妇人就往迦密山去见神人。神人远远地看见她,对仆人基哈西说:“看哪,书念的妇人来了。4:26 你跑去迎接她,问她说:你平安吗?你丈夫平安吗?孩子平安吗?”她说:“平安。”

当她遇到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时,她也说:"平安"

4:27 妇人上了山,到神人那里,就抱住神人的脚。基哈西前来要推开她,神人说:“由她吧!因为她心里愁苦,耶和华向我隐瞒,没有指示我。”

虽然她的孩子死了,环境对于她来说,并不平安,此时,她的心中是痛苦的,但她却在艰难中诉说出她来见以利沙的情由。

4:28 妇人说:“我何尝向我主求过儿子呢?我岂没有说过,不要欺哄我吗?”4:29 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说:“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见人,不要向他问安;人若向你问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脸上。”4:30 孩子的母亲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于是以利沙起身,随着她去了。4:31 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脸上,却没有声音,也没有动静。基哈西就迎着以利沙回来,告诉他说:“孩子还没有醒过来。”4:32 以利沙来到,进了屋子,看见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4:33 他就关上门,只有自己和孩子在里面,他便祈祷耶和华,4:34 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就渐渐温和了。4:35 然后他下来,在屋里来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个喷嚏,就睁开眼睛了。4:36 以利沙叫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于是叫了她来。以利沙说:“将你儿子抱起来。”

我们知道,她的孩子在以利沙的医治下,最后活了过来,我们可以看到,书念妇人从开始到末了,在心中一直有一个不放弃的盼望,一直在"遮盖""包容"着她儿子死了的这个不好的事情,用“平安无事”和“平安”这句话,在遮盖着她儿子死了的这件事。

在外面,在关上她儿子躺着的那个房间门之后,她没有大声张扬出这件事情,她没有放弃希望,把希望寄托在了神人以利沙身上,她懂得坏的事情,即使声张出来,也不会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没有丝毫益处,会导致漏洞被放大,事情发生后,把事情往坏处想,大哭大闹,那么,事情会发展的更坏,破口也会明显地暴露出来。破口不需要张扬,破口需要“平安无事”的遮盖。

所以,家里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不能对外面张扬,越对外面张扬,外面的人,就会对家里不好的事情,越是指指点点,家里面就越不能得到平安,事情也会越搞越大,越搞越砸。

漏洞一旦存在,不能把这个漏洞极力的声张,因为洞往往是越扒越大。漏洞需要的是“平安无事”的遮盖。这是书念妇人“平安无事”的遮盖

五、主耶稣对睚鲁女儿的遮盖

遮盖里含有着爱,遮盖是对遮盖对象的爱,

主耶稣带领门徒到睚鲁家去医治睚鲁的女儿时,是带着满满的爱来医治他的女儿,是带着遮盖的爱来医治他的女儿。

5:35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5:36 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5:37 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5:38 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5:39 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此时是真的死了。主耶稣为什么在这里说,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呢?

5:40 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5:41 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5:42 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的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5:43 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孩子醒来后,主耶稣又“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主耶稣之所以这样说,是对睚鲁女儿的遮盖,主耶稣是叫众人知道,这个十二岁的女儿没有死,只不过是睡着了。

因为,她才十二岁,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主医治她,叫她醒来后,是为了使她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不至于因为她死过这件于,而被邻居们当作异类,不至于被当作是一个曾经在十二岁时死亡过的人。因为犹太人律法对死亡的人,有很多条律法规定。

例如摩西律法利未记5:2 或是有人摸了不洁的物,无论是不洁的死兽,是不洁的死畜,是不洁的死虫,他却不知道,因此成了不洁,就有了罪。

利未记21:10 “在弟兄中作大祭司,头上倒了膏油,又承接圣职,穿了圣衣的,不可蓬头散发,也不可撕裂衣服;21:11 不可挨近死尸,也不可为父母沾染自己;

犹太人遵守律法往往是过于严苛,过于严谨,犹太人遵行律法,会赛28:10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这里一点、那里一点。针对犹太人祭司的条款,也会用在普通百姓身上。

在摩西律法中,利未记21:1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告诉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说:祭司不可为民中的死人沾染自己。21:2 除非为他骨肉之亲的父母、儿女、弟兄,21:3 和未曾出嫁作处女的姐妹,才可以沾染自己。21:4 祭司既在民中为首,就不可从俗沾染自己。

所以,犹太人为了不沾染尸体,成为不洁净,被其他人视为可憎,通常他们连自己家亲人的尸体也不沾染。

睚鲁的女儿,当时已经十二岁,犹太人家的女孩子出嫁往往都比较早,有的十几岁就出嫁,所以,她如今十二岁,她再过几年就出嫁了,那么,我们要问,哪一个犹太人家庭,愿意娶一个曾经死过的女孩为自己家的儿媳妇呢?所以,为了使她以后能够顺利地出嫁,能够顺利地进入犹太人的会堂做礼拜,不至于被人群排挤和视为异类,所以,主耶稣说她没有死,孩子不是死了,只不过是睡着了。

耶稣“又切切地嘱咐家人,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孩子东西吃”。

主耶稣嘱咐孩子的家人,不要叫人知道这事,目的是不使他们的女儿死了的这件事扩大化,不使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因为睚鲁是管理犹太人会堂的,认识睚鲁的人很多,如果他女儿死了的这件事扩大化,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这样,他的女儿以后出嫁都很困难。

主耶稣又吩咐给孩子东西吃,目的是为了使她一边手里拿着吃的东西,一边嘴里吃着东西,出现在那些“在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的人群面前,显明她是一个正常的能吃东西的人,她不是死了,只不过是睡着了,现在睡醒了过来。

她吃着东西,她能吃,就堵住了说“她死了”的人的嘴,同样有利于这个女孩今后不至于被当作异类,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所以,主耶稣为了爱这个孩子,为了以爱来遮盖这个孩子,说这个孩子不是死了,而是睡了,并且医治她,吩咐她起来,使她醒了过来,嘱咐她的父母,不要叫人知道这事,为了不扩大化这件事,为了向人们证明这个孩子没有死,又吩咐人拿东西给这个孩子吃。

主耶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对这个孩子爱的遮盖,都是为了这个孩子以后能顺利成长,能够顺利嫁人,能够顺利进入犹太人的会堂里敬拜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