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事(三)
旧时,我们家乡媳妇姑娘做布鞋是最平常的事,评判一个媳妇能不能干,做鞋是首要条件。所以,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母亲做布鞋时
,会让我在一旁教我帮着整理鞋面;再大些,让我学打鞋底。有了些基础,
十六岁那年,我学会了做布鞋的全套流程,包括选样、下骨底、衬底、打底、贴鞋面、整理鞋面、上鞋、切边。因为怕做得不好,我做的第一双鞋子就是我自己的一双蓝布鞋子,我现在还记得那是双方口的鞋子,蓝色的线布鞋面,从内往外搭的鞋带,白色的鞋底边,挺合脚的。
有了第一双布鞋做样子,我妈妈放心地把家里做鞋的任务交给了我,于是做布鞋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中的一件。虽然我正式接管做鞋的工作,但没接下母亲手中的鞋样。当时我已参加工作,同事家里有好多新式鞋样,凡我需要的我都要了来。女孩是方口鞋,男孩是松紧鞋,鞋底变成小方头,式样变了,做出的鞋时髦多了,父母喜欢,弟妹们也高兴。当然,有好样还要练手艺,俗话说得好:出得了别人的样出不了别人的手,意思是说到别人家出了别人的鞋样,但手艺不精,会走样,做出的鞋没别人做的鞋好。做得好的鞋被人赞为“像靴儿”,当时人们所说的“靴儿”,就是现在我们穿的皮鞋。当然我当年做的鞋也达不到像靴儿那样好,不过还过得去,因为要做成像靴儿那样好的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做得到的。
布鞋是学会做了,可问题也来了,当下些小雨时,布鞋穿着就不是很合适了,穿解放鞋最好,可是解放鞋价高。我看见商店里开始出售那种可以用来上鞋的塑料底,只需做个鞋面上在塑料底上,再用缝纫机做个鞋垫子,就是一双和买的塑料底鞋一样,下小雨时可当解放鞋穿,可价格比解放鞋低多了,方便也好穿。于是买来了塑料底给大家做塑料底鞋。记得我在县里召开的辅导员会上认识了一位上海知青女老师,一打听,直接从上海买来的塑料底比我们县里商店买的要便宜些,我还托这位老师帮我从上海买了各种码子的塑料底。
那时,我白天上班,晚上做女红,累是累些,但每次看着家里的大大小小穿戴整齐的样子,我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后来弟妹长大,参加工作,有自己的收入自己的家,我也出嫁,工作忙,家务多,鞋做得少了。再后来,没有做骨底的棕片了,用来圆鞋口的黑棉布也买不到了,这两种材料是别的材料无法替代的,再加上女儿大了,参加工作后,她心疼我,时不时会给我买上一两双鞋,我也没再做布鞋了。虽然不做布鞋了,但我对布鞋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小毛头刚学走路时,买不到合适的鞋子,我就给她做了几双,那时自己做鞋的已经很少了,小毛头穿着我做的鞋子在街上走,人家都问:“这鞋子是哪儿买的?”嘿嘿!哪儿买的?这是私家货,哪个商店都买不到。
我还给小毛头做过棉鞋,记得有一双小棉鞋最漂亮了,是用一块花格呢布做的,做棉鞋就得垫底,纳鞋底,做棉垫,鞋面也得絮棉花,这个工程就大些,一天完成不了。那双棉鞋也只穿了一个冬,还是新的就淘汰了,刚好女儿发小的孩子比小毛头小些,那发小听说有棉鞋,忙说给她,于是那双棉鞋给了女儿的发小。
退休到南昌后 ,小毛头又慢慢长大了,她的鞋子淘汰得更快,在她十岁时,她的脚就和我脚一样大,一两个季
就不能穿了,那鞋还是新的,我赶忙把它们一一收起来。鞋子是可以不做了,可是,那些小小要修一下的鞋子,只要是我会弄,我就会把那些做鞋的工具找出来,自己弄好。去年有一双鞋子,鞋底和鞋面脱了胶,小半个下午,我用线把它上好了,我现在还在穿。其实时不时地动动手弄弄鞋子,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是挺快乐的。
看,上面两双大的是小毛头淘汰的鞋,还是新的吧,下面两双小的是我早先给小毛头做的,只剩下这两双留着回忆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