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实主义不只是一种写作风格,更是一种写作态度——读《清明》2023年第1期“名家新作小辑”

(2023-06-13 09:22:11)
标签:

2023

文学

阅读

《清明》2023年第1期“名家新作小辑”栏刊发了赵德发一个中篇《美人鱼》和一篇散文《分水岭》,并配发了赵宏兴主编与赵德发先生的访谈,可见,确实名家名作的待遇,既是开场戏,也是重头戏。

初读的印象,说实话,并没有读出小说的好,喜欢读的是散文。分水岭,这名字就吸引人,诱发你阅读的兴趣。作者从家乡,从自己的出生地——宋家沟的一道分水岭发端,然后顺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一路写到外面世界的分水岭,大的、小的,有形的、无形的,有名的、无名的,历史的、人文的……让人眼界大开。更吸引人的是,作者每到一处分水岭,不仅仅是旅游观光,不仅仅是写景状物,而是思接古今,心驰神往。那些随处点点滴滴、油然而生的感想、感悟,直抵人心智,让人脑洞大开。我喜欢这样的文字:“我站在村东岭顶,仰面感受着雨滴,心想,它们从天而降时有没有选择?有没有目的性?知道落到岭顶会东西两分吗?”“我怎么光注意到‘分’,就没想到‘合’呢?江河之水,无论被分水岭划成多少道,无论是去了黄海、渤海,还是东海、南海,无论是去了太平洋还是别的大洋,最后都合在一起。”“我又开始了幻想:回老家时,如果在村东分水岭上遇雨,已经老了的我,说不定会遇见当年来过此地、永远也不会老的水分子。那时,我会仰脸问候一声:你好……”

欣赏过散文之后,回头一想,能写出这么好散文的作者,小说岂能不好?那《美人鱼》好在哪里呢?只能从头再读。再读之后,果然就读出了它的好。

首先,它题材好。直逼当下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实课题,是作家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新成果。我自己长期在高校工作,对大学生所面临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困惑,深有感触。上大学之前,学生们虽然一次次面临升学的压力,但活得简单、纯粹,从幼儿园入小学,从小学入初中,从初中入高中,从高中入大学,都是独木桥,所有的规则、规划基本是线性的,或者说不怎么需要规划,只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就可万事大吉。但大学毕业之际,未来的人生去向、人生走向,不再是一个方面,不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这就令学生们纠结不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而学生们,特别是家长们瞄准的则只是考研、考公、考编、考国企、央企,供和求这就产生了巨大的不对称。放眼到处都在招聘,但让学生和家长们中意的却寥寥无几。毕业季,成了学生们最最焦头烂额的时节,各种考试,东一榔头西一棒,弄得心浮气躁。我的《文学文本解读》课恰好安排在毕业季,看学生们那个苦呀,眉头紧锁、心思重重,还得强打精神听我的课,真是太难为他们了。不断有同学向我诉苦:老师,您的课何苦要安排在这个时候呢?您讲得再好,我们也没心情听哪。这就是大学生毕业季的现实。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永远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就像小说中主人公咸优优的爸爸那样,“抹不下面子”,见“同事的孩子有考到北京的,有考到省城的,再不济也考上了本地的公务员。单位同事一说起这些事,他就灰溜溜得哑口无言。晚上回家就喝酒,用酒精麻痹自己。”但是,职业成就事业,关系一辈子,如果择非所爱,表面再怎么光鲜,也是一辈子苦中作乐的营生。好在咸优优冲破了家庭、亲情、恋情的束缚,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发现了新天地,“在她与社会上无数毕业生忙着考公务员、考教师、考国企职员的时候,这个城市里竟然有人在考美人鱼资格证。”于是,她毅然排除各种阻力和偏见,选择自己油然心动的职业,最终成了海洋馆里一条如鱼得水的“美人鱼”。

其次,它手法好。是本色的现实主义风格,现实不魔幻。有板有眼地写,扎扎实实地写。不像一些时髦的作者,只关注“写什么”、“怎么写”,而忽视“写了什么”。“写什么”和“写了什么”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写什么,你可以追踪社会热点,以题材新取胜。但问题是,你有没有深入了解这些社会热点,有没有吃透这些社会热点,有没有把人物性格、生存境况与那个社会热点有机结合。可以说,时下有相当一部分小说都还没有。那怎么办呢?没关系,他们有万能的“魔幻”法宝。生活不足,情节不足,魔幻一下,写一些魔幻的现实,写一些魔幻的人物,让你云里雾里。你如果撕下它魔幻的面纱,余下的就是几根筋,就是一些道听途说、逸闻趣事。赵德发先生不一样,他为了写这篇小说,是做足了功课的。“2019年夏天,我在日照海洋公园看过一场美人鱼表演,表演者都是外国人。我对这个团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采访她们,了解她们的来历和故事。但因为当时较忙,没顾上,几个月后疫情爆发,她们回国了。我不想放弃,去年联系一位在海洋公园工作的文友,到那里采访了当时最接近美人鱼表演团队的几个人,后来又采访了日照本地的一位美人鱼教练。我才知道,这个行业‘水很深’,有许多专业知识和精彩故事。我还了解到,学美人鱼已在国内一些城市中悄然成风,有些人还当上了职业美人鱼。”这一段访谈,足以说明一切。

第三,它表达好。不紧不慢,平平实实,不颠三倒四,不故弄玄虚,像他的散文一样,是地道的中国风,汉语味。我教学汉语几十年,我知道,语言是可以试验的,可以不断推陈出新,尝试新的表述方式、方法,但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必须保留、绝不能破坏语言固有的美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体会,汉语最令人惬意的美感是优游不迫、沉着痛快。所以,我特别喜欢《美人鱼》的表达方式,表面波澜不惊,但不断地积聚力量、汇聚泉流,簇拥情节款款抵达高潮。比如,写咸优优与男友盛楼的恋爱关系由危机到破裂再到分手,作者只巧妙地反复使用了一句话——“挺好的。”更妙的是,作者又顺水推舟,把这句话嫁接到咸优优新的爱情萌芽上,旧瓶新酒,境界一新。真可谓神来之笔,千钧之力尽在这短短的“三字经”里。

    赵宏兴主编说,赵德发是一位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可谓知言。读这期“名家新作小辑”,从赵德发的小说和散文中,我对现实主义有一种真切的感悟,那就是现实主义不只是一种写作风格,更是一种写作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觅石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