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渚湖姜

标签:
2022文学随笔 |
罗城渚湖姜
罗城不是一座城,是一个村。罗城村,平旷千顷,村舍、田园错落其间,周遭群山罗列如城,因之得名,实乃城山中村也。
如城的群山之中,有一山名渚湖。渚湖,湖名,亦山名。明嘉靖《池州府志》卷一有记载,“渚湖山,在城东南四十里。绝顶有田,岁无旱忧。田侧渊泉一泓,波光澄澈,蒹葭茂盛,游鱼浴鹭,若渚湖然。”明末清初本土名士姜可久有诗,名《渚湖》,诗云:“万山堆里白云栖,峰顶开湖已自奇。更羡长江时在望,波流千里与天齐。”山下世居姜姓,故人称“渚湖姜”。渚湖姜,原本称姓氏,逐渐演变为地名,乃池州地名文化一特色。渚湖姜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村中另有一小山,名宝山,远望与群山一体,近观则兀自独立。见有游人,村童每引至此,指指点点,如出家珍。山多石,少土,树木多抱石生。山体中空,多洞穴,状似洞洞相连。山边一洞窟尤奇,洞内幽深杳渺,不知深浅,惟洞口高敞,可容十数人,冬暖夏凉,村人视为宝地。姜可久亦有诗,云:“谁将员海峤,移置我寓东。尽作参天势,都无撮土功。洞流云气冷,树静鸟呼空。应是仙灵宅,登临或可逢。”首联类比,尾联虚拟,颔联、颈联写实。唯“员海峤”当是“临海峤”之误,见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诗。
村间有溪,傍带左右涓涓细流。村间有泉,聚为古井,终年不枯不漫,与一众古桥、古树,及沧桑古道、分散古民居、遗存古牌坊,及古来先贤、故事,在在都无声述说着村子的悠久历史。
罗城、渚湖,古因山水,今以民歌,享誉一方。池州民间,自古就喜爱歌吟。诗仙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十四就曾作了生动的描述。前首云:“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后首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城民歌曾盛极一时。渚湖姜土生土长的著名民歌手姜秀珍,更是一度将民歌唱进省城、京城,唱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赞誉。我多次聆听过姜秀珍老师演唱,又曾应邀参与姜秀珍老师的访专。从姜老师和众多民歌手身上,我深切感受到,民歌扎根于民间,如大地上的芳草鲜花,自然而丰沛;民歌唱出百姓心中的真善美,是百姓对生活、对滋养他们的土地、对世间万物的深情礼赞,可谓百姓们心中的“神曲”。
春末夏初,陪三五师友访罗城渚湖姜,惊喜地发现,世世代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给自足的罗城渚湖姜人,既守护传统,又紧跟新时代,借乡村振兴东风,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因势利导向现代转型。这种古风新韵,犹如老树新花,给人一种既古朴又华丽的美感。
村中心大舞台台柱上,有副对联:竹海吹箫仙洞千筝弹古调,溪泉击磬宝山百鸟唱新歌。不知谁人撰写,可谓罗城渚湖姜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