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小记
(2022-06-02 09:05:17)
标签:
2022心情随笔 |
转场小记
五十岁之前,曾眼看别人,退休之际,多有惆怅之色,如看云卷云舒,无关痛痒。五十岁之后,才觉岁月催人老,转眼自己就排队进了退场的行列。
终身制时代,先贤们追求“功成身退”。如今,50岁,55岁,60岁,65岁,70岁,或者更大一些年龄,不管功成功不成,所有人,对号入座,到龄都得退休,这是一种制度。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戏,退休前好比上半场,退休后则好比下半场。退休无非是上半场与下半场之间的转场。上半场成败得失,一往不可追,只能好好安排转场,为下半场做好铺垫。
我把转场设计成“分步走”,给自己一个缓冲和转变角色的过程。第一步,从退出管理岗位,主动转到教学岗,由双肩挑变单肩挑,专职当教授。第二步,再从教学岗退下来,无岗位之则,只专职授课,且课多可少,没有定量,全凭自己。第三步,往后的某一天,当上课缺少激情了,课堂不再能出彩了,学生们反响不再热烈了,就彻底退下来,静心过退休生活。
这样转场,赢了个“让贤”的好名声。这倒是副产品,关键的是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悠闲。可以无拘无束地看点自己想看的书,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写点自己想写的文字,做点自己能做且喜欢做的项目,参与点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悠然”当是下半场的关键词。读陶诗,觉其退隐之后逾佳。那些俯拾即是、出口成章的篇什,说明渊明先生已经将生活诗意化,他是诗意地生活在田园之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想那种不期而遇的妙境,不只是“南山”;那种不期而遇的诗情、诗语,亦不只是《饮酒》。
上半场主要为理想、为事业、为责任、为约定俗成之生活律活着。下半场,当改一改,主要为自己、为性情、为兴趣、为自然律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