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成长记(八七)

标签:
2021家教随笔 |
相由心生
重阳节前几天,我接康康放学。一见面,康康就对我说:明天要爬望华楼,老师说,还剩两个名额,爹爹、奶奶、外公、外婆能陪的小朋友,可以报名。我犹豫了一下,说:你上过望华楼了,这次就不去,把机会给别的小朋友吧?你看,我们都要上班,陪不了你?不是还有一些同学会留下来上学吗?康康也犹豫了一下,轻轻回答说:那好吧,我已经上过两次了。没想到,康康这么爽快就同意了。但我知道,康康这是在妥协,他的眼神告诉我,他毕竟是失落的,他嘴上没有反对,心里还想跟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爬望华楼的。其实,我可以陪他,只是最近手头的事多,不想耽搁。康康聪明得很,我的敷衍和推脱,他也许知道,只是没有说。这么想着,我越发感觉愧疚,只顾自己想做的事,不管康康想做的事,多么不应该啊。
第二天,康康照常上学。在学校里,他给我和奶奶创作了一幅画,作为重阳节的礼物。一张蓝色的心形画纸,两面都有我和奶奶的形象,一面是线条勾勒的,一面是彩色胶泥塑成的。大约线条勾勒的是便装素颜的形象,彩色胶泥塑成的盛装粉饰的形象。有意思的是,线条勾勒的形象,我和奶奶一般大小,而泥塑的形象,奶奶很大,我很小。我笑着对康康说:这个小人不像我啊,应该是你吧?我怎么会那么小呢?康康却坚持说:那就是你!就是你和奶奶。我又问:为什么不把我和奶奶塑得不一样大呢?康康调皮地说:你就是那么小,奶奶就是那么大!脸上满是得意。
康康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他还不能明白地表达出来。我想,应该是“相由心生”吧。他线条勾勒的是我和奶奶真实的形象,而彩泥塑造的是我和奶奶在他心里的形象,大小取决于我和奶奶在他心里的情感分量。反躬自问,与奶奶的耐心、细心、贴心相比,我确实要粗疏得多,草率得多,简单得多。所以,在康康心目中,我的形象只能那么小,奶奶的形象就该那么大。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个叫张烨的小朋友(先前在杂志上读到的,五六岁的样子吧),他总喜欢呆在姑姑家,与姑姑特别亲。有一天,大约格外开心吧,他突然搂着姑姑的脖子说:“姑姑,你知道我多么喜欢你哟?”姑姑就问:“有多喜欢呢?”张烨说:“就像雪一样的喜欢。”
“像雪一样的喜欢”是怎样的喜欢呢?姑姑的思维,在孩子的想象力面前短路了,只得另辟蹊径,循着张烨的思路往下问:
“那我问你,你有多喜欢你妈妈呢?”
“有几万个那么喜欢。”
“那你爸爸呢?”
“最多只有一万个。”张烨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有些对不起爸爸的样子)地笑了。
这下子,姑姑以为懂了,便对张烨说:像雪一样的喜欢,就是比几万个还要多,数也数不清,对不对?谁知张烨却直摇头,说道:不是那样的。我想说的是,雪都是白的,一点黑的都没有,就是我对你一点不喜欢都没有!
读到这里,姑姑才恍然大悟,我也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