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现状》调查表&《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现状分析》秋天的叶子观察活动

标签:
杂谈 |
班级:
幼儿姓名:
1.是否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
A
2.在(
A
B
C
D
3.集体教学或小组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A
4.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够保持(
A
5.科学活动中,幼儿喜欢用(
6.观察时或观察后,幼儿能主动及时讨论和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吗?(
7.幼儿都采用过(
A
8.
A
B
C
D
9.
A
B
C
10.
A
B
C
D
http://s8/mw690/a52dddd6te15e26a66017&690
http://s7/mw690/a52dddd6te15e27ce5b76&690
观察能力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也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对于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观察并非随意看看,是有目、有计划的,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只有具备持续的观察能力才能保证孩子对世界的高度敏感性,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由此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训练中形成的能力,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对幼儿自主探索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
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寻找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
1、观察笼统:大班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事物大体轮廓,忽视细节部分;或者被某些细节吸引,观察不全面。
2、观察缺乏持久性: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干扰,注意不稳定,所以,他们的观察活动往往不稳定,缺乏持久性。对于区域角的植物、动物孩子们往往只是随意看几眼,或漫无目的的转一圈。而很少有孩子长时间地停下来观察。
3、观察停留在表面:幼儿容易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比较肤浅、缺乏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组织和指导,因而观察不够深入。如:活动“秋天的树叶”观察活动刚开始时,幼儿的观察结果是树叶变黄就会落叶。而对于哪些树叶容易变黄落下,缺少深入观察,概括能力也比较欠缺。
4、缺少科学的观察方法:幼儿喜欢观察,但却不知如何科学地观察如:在区角互动中,幼儿拿到了“找不同”材料,比较两幅图有几处不同,往往会出现将已经找出来的不同之处又重新指出,因为观察缺乏方法,比较盲目。
二、原因分析
1.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吸引眼球的事物才渴望去观察,去了解。他们的观察是最初级的,在兴趣的带动下才有观察,然后才总结出科学道理。所以常常表现出观察时的无序性和无目的性。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真地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2.幼儿的观察缺乏持久性主要由孩子的个性及气质特点决定持久性是指幼儿对于一样事物注意的时间长短;而易分散程度指幼儿对周围事物排除干扰的能力。这两因素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如一个持久性强的孩子受到短时间的干扰也会很快的回到主题上来,而这方面较弱的孩子即便受到哪怕一丁点外界的干扰都无法再集中精神。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影响观察持久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
3.幼儿观察不深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是由幼儿自身特点造成的。幼儿往往对新鲜的,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又一定挑战的内容有观察的兴趣。例如:蚂蚁到底会向甜饼干进军还是没有味道的馒头进军。②教师的引导。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观察主题会激发幼儿深入观察的兴趣。因此教师的观察主题应有一定挑战性,引导要有层次性,让幼儿感受科学的真实。
1.利用好奇心,增强目的性。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大,他们从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有知,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往往感到稀奇。教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当孩子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时,观察的兴趣会更浓。在美术欣赏《红日》中,第一套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第二套提问:你最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显然第二套提问就更具有目的性,孩子们的观察更细致,更能调动幼儿的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出观察目标来。与幼儿一起看观察时,可与幼儿讨论观察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落下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捡一片落下的树叶与没有落的树叶比较,说说它为什么没有落下来。
2.培养观察习惯,延长持久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观察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尤为重要。有了好的习惯,幼儿观察的持久性也就提高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做不同形式的观察记录,记录种子的生长、蚕宝宝的蜕变、下雨前天空的变化。观察完之后将整个观察结果与同伴分享。促使孩子有意识地进行持续观察。
3.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孩子观察更加深入。针对孩子观察不深入的问题,建议可以在幼儿园尝试进行“主题观察”,主题观察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对多种相关事物的观察建构一种相联系的、更加深入的知识体系。如:主题“下雨天”,下雨前云彩、太阳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动物的变化,空气的变化。都是孩子们积极观察的对象,通过深入观察方可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建构系统的知识。
4、教会科学的观察方法。(一)
(
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为孩子创造观察的机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观察的结果,相信孩子们会用自己的双眼认识整个世界!
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5——6岁的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
http://s15/mw690/a52dddd6tcfc7bed23bde&690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bf83e5cf&690
http://s8/mw690/a52dddd6tcfc7bff32f07&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c0628076&690
http://s5/mw690/a52dddd6tcfc7c0ca3a34&690
http://s11/mw690/a52dddd6tcfc7c12f2b7a&690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c1a0362f&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c1e4f2a6&690
http://s14/mw690/a52dddd6tcfc7c25ecdfd&690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c30e466f&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c3532e36&690
http://s3/mw690/a52dddd6tcfc7c3b5cec2&690
http://s2/mw690/a52dddd6tcfc7c428dc71&690
http://s15/mw690/a52dddd6tcfc7c487e7fe&690
http://s14/mw690/a52dddd6tcfc7c4ce450d&690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c5a65f3f&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be67dd8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