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现状》调查表&《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现状分析》秋天的叶子观察活动

(2012-11-21 19:09:01)
标签:

杂谈

           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前测) 

班级:                 教师:

幼儿姓名:             性别:            年龄:

1.是否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   )。

 经常    偶尔     从来都不

2.在(      )活动中最能激活幼儿观察行为。

 集体教学或小组活动

 区角活动

 户外活动

 幼儿自由活动或自发性游戏。

3.集体教学或小组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经常         偶尔             从不

4.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够保持(    )的有意注意。

  30分钟以上     30分钟以下       15分钟    5分钟左右

5.科学活动中,幼儿喜欢用(     )方法来观察实验现象。

  眼看        B手摸(掂)   C鼻闻      D多种感官并用

6.观察时或观察后,幼儿能主动及时讨论和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吗?(   

 A经常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偶尔讨论交流    C从不讨论交流

7.幼儿都采用过(     )方法来记录观察现象?

语言描述   B画图        用不同符号记录   以上方法综合使用

8. 观察的方式是(    

 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

 从左(右)到右(左),由上(下)到下(上)。

 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

 随意、无序观察。

9. 幼儿对实验现象观察的全面吗?

 很全面,发现很多 

 不太全面,有待提高

 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

10. 幼儿对实验现象观察不全面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观察方法单一,只用眼睛看 

 观察不能坚持,观察时好走神、好动

 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  

 观察目的、观察重点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

http://s8/mw690/a52dddd6te15e26a66017&690

http://s7/mw690/a52dddd6te15e27ce5b76&690

   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现状分析

                             20129

观察能力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也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对于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观察并非随意看看,是有目、有计划的,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只有具备持续的观察能力才能保证孩子对世界的高度敏感性,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由此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训练中形成的能力,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对幼儿自主探索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 

 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寻找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  

    一、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现状调查  

    幼儿在进入大班这个年龄阶段,已初步形成水平不高的观察力,但在这时期的观察力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笼统:大班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事物大体轮廓,忽视细节部分;或者被某些细节吸引,观察不全面

2、观察缺乏持久性: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干扰,注意不稳定,所以,他们的观察活动往往不稳定,缺乏持久性对于区域角的植物、动物孩子们往往只是随意看几眼,或漫无目的的转一圈。而很少有孩子长时间地停下来观察。

3、观察停留在表面:幼儿容易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比较肤浅、缺乏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组织和指导,因而观察不够深入。如:活动“秋天的树叶”观察活动刚开始时,幼儿的观察结果是树叶变黄就会落叶。而对于哪些树叶容易变黄落下,缺少深入观察,概括能力也比较欠缺。

4、缺少科学的观察方法:幼儿喜欢观察,但却不知如何科学地观察如:在区角互动中,幼儿拿到了“找不同”材料,比较两幅图有几处不同,往往会出现将已经找出来的不同之处又重新指出,因为观察缺乏方法,比较盲目。

  二、原因分析  

  1.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吸引眼球的事物才渴望去观察,去了解。他们的观察是最初级的,在兴趣的带动下才有观察,然后才总结出科学道理。所以常常表现出观察时的无序性和无目的性。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真地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2.幼儿的观察缺乏持久性主要由孩子的个性及气质特点决定持久性是指幼儿对于一样事物注意的时间长短;而易分散程度指幼儿对周围事物排除干扰的能力。这两因素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如一个持久性强的孩子受到短时间的干扰也会很快的回到主题上来,而这方面较弱的孩子即便受到哪怕一丁点外界的干扰都无法再集中精神。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影响观察持久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  

3.幼儿观察不深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是由幼儿自身特点造成的。幼儿往往对新鲜的,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又一定挑战的内容有观察的兴趣。例如:蚂蚁到底会向甜饼干进军还是没有味道的馒头进军。教师的引导。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观察主题会激发幼儿深入观察的兴趣。因此教师的观察主题应有一定挑战性,引导要有层次性,让幼儿感受科学的真实。

    三、措施策略  

  1.利用好奇心,增强目的性。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大,他们从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有知,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往往感到稀奇。教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当孩子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时,观察的兴趣会更浓。在美术欣赏《红日》中,第一套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第二套提问:你最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显然第二套提问就更具有目的性,孩子们的观察更细致,更能调动幼儿的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出观察目标来。与幼儿一起看观察时,可与幼儿讨论观察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落下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捡一片落下的树叶与没有落的树叶比较,说说它为什么没有落下来。

2.培养观察习惯,延长持久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观察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尤为重要。有了好的习惯,幼儿观察的持久性也就提高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做不同形式的观察记录,记录种子的生长、蚕宝宝的蜕变、下雨前天空的变化。观察完之后将整个观察结果与同伴分享。促使孩子有意识地进行持续观察。

3.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孩子观察更加深入。针对孩子观察不深入的问题,建议可以在幼儿园尝试进行“主题观察”,主题观察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对多种相关事物的观察建构一种相联系的、更加深入的知识体系。如:主题“下雨天”,下雨前云彩、太阳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动物的变化,空气的变化。都是孩子们积极观察的对象,通过深入观察方可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建构系统的知识。

4、教会科学的观察方法。(一) 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二) 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三)反复观察法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幼儿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幼儿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幼儿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四)重点观察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蚕宝宝蜕变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五)定位观察法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幼儿读书,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培养幼儿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 六) 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为孩子创造观察的机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观察的结果,相信孩子们会用自己的双眼认识整个世界!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幼儿园

                                          王锦

 

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5——6岁的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                                 秋天——当阵阵秋风爽利地轻轻掠过小树林,每一片落叶都像有着生命的精灵,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叶片在树上呈现勃勃生机;叶片落在地上,呈现满园秋色。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叶子,从不同的树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叶片光滑还是粗糙、色彩的变化、是否落叶等为孩子提出了观察目标,孩子们兴致勃勃,还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活动中孩子们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并积极讨论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对自己观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是常绿树;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是落叶树。



http://s15/mw690/a52dddd6tcfc7bed23bde&690

                        深秋—— 走进自然观察活动。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bf83e5cf&690

http://s8/mw690/a52dddd6tcfc7bff32f07&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c0628076&690

http://s5/mw690/a52dddd6tcfc7c0ca3a34&690

http://s11/mw690/a52dddd6tcfc7c12f2b7a&690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c1a0362f&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c1e4f2a6&690

http://s14/mw690/a52dddd6tcfc7c25ecdfd&690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c30e466f&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c3532e36&690

http://s3/mw690/a52dddd6tcfc7c3b5cec2&690

http://s2/mw690/a52dddd6tcfc7c428dc71&690

http://s15/mw690/a52dddd6tcfc7c487e7fe&690

http://s14/mw690/a52dddd6tcfc7c4ce450d&690



http://s16/mw690/a52dddd6tcfc7c5a65f3f&690
http://s7/mw690/a52dddd6tcfc7be67dd86&690
                                          我的观察记录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