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修感悟】在学习中感悟前行——聆听顾志能老师线上报告有感

(2020-07-25 13:07:35)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唐丽
【研修感悟】在学习中感悟前行——聆听顾志能老师线上报告有感

几个月的战疫,学生们停课不停学,努力适应网课的教学方式,跟上老师的步伐。老师们也应发扬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手上的工作不能停,思想上的武装也不能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何校长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授课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从内心表示感谢,也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希望大家指正。今天,我将就顾老师的《直线、线段和射线》这一课例谈谈我对深度学习的理解。

听顾老师报告的同时,我就想到了平常家长跟我交流的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看似孩子好像什么都会,但一做题又什么都不会;孩子整天抱着书看,可仍旧提笔什么也写不出。其实想想我也会遇到这种情况,看完一本书,合上书本很满足,可其实离真正的理解,还差的很多。听了顾老师的的报告后,让我豁然开朗,我认为种种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经历深度的学习,深度的思考,没有把握住核心内容。

顾老师的《直线、线段和射线》这一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四画直线了。一画直线,顾老师问小朋友:“你们听说过直线吗?请试着画一画。画完之后请写一写,为什么你认为你画的这条线就是直线?”由此我就想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也经常会遇到这样需要说明原因的题目,但我观察过,很多学生往往会把此类题目放到本次作业的最后一个做,甚至还有些学生直接选择忽略掉此题或此问。想想其实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经过深度思考,只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顾老师多问的这一句“为什么”我就觉得非常巧妙了!在这个环节绝大部分小朋友都能画出直线,并认为直线是直直的。由此我又联想到了平常我的教学,如果是我,可能会到此结束,继而给孩子们教授直线的特点,而顾老师却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认知冲突,告知学生:“你们对直线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直线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那你们看看你们刚才画的线是向两端无限延伸的吗?你对你画的直线还有想法吗?”于是就有了学生的二画直线。当孩子们第二次的作品完成后,顾老师发现孩子们认为直线能够无限延伸就是把线在纸上画到最长。于是顾老师再问:“这样的线还是有限的,有限的纸上怎么能画出无限的直线呢?无限延伸是不可能画出来的,是要表示出来才是对的。”于是孩子们经过顾老师的引导又开始了三画直线。这次当孩子们用上了汉字,箭头,省略号等方式表示无限延长的直线时,顾老师却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哪一种才是我们数学上直线的画法呢?你们画的意思都对,但数学上直线的画法比你们的都简单。”我完全可以想象当时课堂上的场景,孩子们充满了多么强烈的求知欲望啊!就在这时,顾老师直接切入主题,但并没有直接说直线怎么画,而是从线段着手,让孩子们了解“端点”的作用,让学生不仅了解了直线,还把线段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的淋漓尽致,于是就有了学生的四画直线。别说是孩子们了,整个过程都让我觉得数学是多么奇妙,多么简单,多么有趣。两个点一点,就可以研究这两点之间的一段,把线段改一改,就能很巧妙地把直线给表示出来了,这就是数学的方法。我相信经过这四画,孩子们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创造,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知识的提升。

顾老师用如此“慢”又如此“有层次”的活动夯实了学生对直线概念的建构。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化解难点,促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经历了思考、困惑、再思考、豁然开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有益的感悟、积累了有用的经验。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我也记录了顾老师抛给孩子的一些话语:“直线长什么样子?”“和线段有什么区别?”“你能画出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吗?”“有什么办法能画出呢?”“想不出来没关系。”“数学的方法没有那么麻烦。”“窍门就藏在线段里。”“两个端点有什么用?”“把线段简单的变化一下,就可以得到直线。”“你现在画的跟原来画的有什么区别呢?”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水平就这样提升了。最后顾老师说为什么他能这样教,就是因为他着眼了学情。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吴正宪老师所说的深度学习,建立承重墙的过程吗?

这些内容也让我理解到深度学习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深刻理解,但是要对核心知识深度理解,虽然它们只是学科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它们确是课程内容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学生必须持久的理解,才能领会重要概念的实质和灵魂。而顾老师的这节课就是让核心概念的学习慢一点,深一点,更扎实一点。因为只有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疫情期间,我听了很多大师、老师们的讲座,我感觉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论是哪位大师,他们都不仅仅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智力。他们能够真正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他们能够俯下身子,从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体验世界,融入他们的世界,他们都在努力钻研怎样让孩子明算理,怎样才能够让孩子充分地自主探索、深度学习,并打通算理与其他知识之间地联系。他们的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着火一样的激情,他们通过数学自身的魅力,将儿童引入一个神奇的智力世界。这也正是我要学习的东西。

今年这个特殊的时期,在线的学习也让我经历了一次次思想的转化和蜕变,我想我也将会带着关于教育的反思与成长,开始我全新的教育旅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