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买声里品五味
(2023-10-26 04:09: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散文 |
那时候,我家居住的地方是典型的平民住宅区,从我家那栋楼的编号“8113”可以推断出是建于1981年第13栋。听老邻居们说这里的楼房刚建成时,没有暖气,也没有煤气,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盘着两孔炉灶,烧凭证供应的煤做饭,冬天也要靠烧煤炉取暖。我家1997年为方便女儿读高中搬到了这个地方,那时煤气已经有了,那个暑期正赶上给家家户户安管道上暖气,楼板、墙壁到处凿窟窿,穿管子,还得自己到施工队领取暖气片,自己给暖气片刷银粉,尽管麻烦一点,但能保证冬天里不挨冻,不遭罪了。
百八十栋楼的偌大一片住宅区,四周没有围栏的遮挡,没有如现在小区的门禁,任何人、任何车辆都可以在住宅区里随意来往穿行,因此每天在家里能听到的各种声音也就比较多,尤其是夏季里窗子打开的时候就更嘈杂难耐了。各种声音除了鸡鸣狗吠、驴叫(楼下有人家竟然养毛驴用来拉车走街串巷卖西瓜,每天天傍亮时那毛驴都要“哦啊哦啊”地长嚎一阵),还有各种车辆包括汽车、摩托、农用三轮车等等。更多的声音则是来自于人的声音,这声音就是街巷里无处不在的叫卖声,只要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这声音就开始往你耳朵里“灌”,一刻不停地“灌”,不一而足。繁杂的叫卖声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南腔有北调;有苍老有沙哑,有温婉有甜润,有舒缓有急迫……闲暇无事时坐在窗前,品味着各种各样的叫买、叫卖声,便有许多复杂的情感由心底涌起。
来得最早的叫卖声当数卖大米的。多数为夫妻俩,男的开着农用三轮车,开车的与坐在车上的女人交替地呼喊着“卖大米啦——大米啦——新大米啦——”,其实不用喊家家户户也都知道是卖大米的来了,因为那种农用三轮车的特点是噪音特大,“啪啦啦——啪啦啦——”,启动时后屁股便喷出一股浓浓的黑烟,倒车时还会自动发出“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的提示音。如果你上前一盘问,十有八九会告诉你他们的大米是盘锦大米。
再后来,除叫卖声而外,叫买的声音也逐渐增多了,而且用手持的电喇叭代替了人的喉咙,声音传得越发高远了。如“收头发——收长头发——”、“收门窗收家具,收旧电视!”、“旧冰箱、旧电脑、暖气片、书本报纸,各种破烂换钱嘞!”、“收大米——收陈大米!”、“收大狗,收小狗,收各种小狗!”
随着我们这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2010我家这片老旧的住宅区整体拆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漂亮、美观、配套设施齐全的高层住宅小区,一个叫做华润·幸福里,毗邻的一个是长大花园北园,一个是长大花园南园。而我家则于2015年我退休那年搬到了依山傍水的山南巴黎花园。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与几年前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安宁、静谧如花园一般的住宅小区里,再没有叫卖声的吵扰了,大人孩子节假日早觉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然而,一种沿袭了上百年的“叫卖文化”也随之在此地消失了,这让人多少有些遗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