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买声里品五味

(2023-10-26 04:09:35)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散文

      

     叫卖声里品五味(原创散文)


那时候,我家居住的地方是典型的平民住宅区,从我家那栋楼的编号“8113”可以推断出是建于1981年第13栋。听老邻居们说这里的楼房刚建成时,没有暖气,也没有煤气,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盘着两孔炉灶,烧凭证供应的煤做饭,冬天也要靠烧煤炉取暖。我家1997年为方便女儿读高中搬到了这个地方,那时煤气已经有了,那个暑期正赶上给家家户户安管道上暖气,楼板、墙壁到处凿窟窿,穿管子,还得自己到施工队领取暖气片,自己给暖气片刷银粉,尽管麻烦一点,但能保证冬天里不挨冻,不遭罪了。

百八十栋楼的偌大一片住宅区,四周没有围栏的遮挡,没有如现在小区的门禁,任何人、任何车辆都可以在住宅区里随意来往穿行,因此每天在家里能听到的各种声音也就比较多,尤其是夏季里窗子打开的时候就更嘈杂难耐了。各种声音除了鸡鸣狗吠、驴叫(楼下有人家竟然养毛驴用来拉车走街串巷卖西瓜,每天天傍亮时那毛驴都要“哦啊哦啊”地长嚎一阵),还有各种车辆包括汽车、摩托、农用三轮车等等。更多的声音则是来自于人的声音,这声音就是街巷里无处不在的叫卖声,只要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这声音就开始往你耳朵里“灌”,一刻不停地“灌”,不一而足。繁杂的叫卖声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南腔有北调;有苍老有沙哑,有温婉有甜润,有舒缓有急迫……闲暇无事时坐在窗前,品味着各种各样的叫买、叫卖声,便有许多复杂的情感由心底涌起。

来得最早的叫卖声当数卖大米的。多数为夫妻俩,男的开着农用三轮车,开车的与坐在车上的女人交替地呼喊着“卖大米啦——大米啦——新大米啦——”,其实不用喊家家户户也都知道是卖大米的来了,因为那种农用三轮车的特点是噪音特大,“啪啦啦——啪啦啦——”,启动时后屁股便喷出一股浓浓的黑烟,倒车时还会自动发出“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的提示音。如果你上前一盘问,十有八九会告诉你他们的大米是盘锦大米。  
      
有一位卖豆腐的妇女,听声音年纪不像是很大,但在一个冬日的黄昏,忽然一阵风吹落了她头上的那顶帽子,我看见了了她那落满霜雪似的花白头发,着实让人感觉心里一冷——这么大年纪的女人,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本应当在舒适温暖的家中享受冬日的安闲,可她竟还吃力地蹬着“倒骑驴”在冰天雪地里卖豆腐,她这是在为谁奔波?为自己?为儿女?  
      
有一位卖鸡蛋的妇女,叫卖声与众不同,音调平和,尾音长长,像是夏日黄昏时分从炊烟袅袅的村庄里传出的母亲唤儿回家吃饭的声音,听上去很有一种亲切感。  
      
“收手套啦——劳作服大头鞋换钱啦——旧衣服换钱啦——”这位妇女的喊声我听了有二十来年了,而且在鞍山这座城市的好多条街巷听到的都是这同一声音,想必她的生意不错。她从不骑车,总是步行,肩上挎着个大兜子,边走边喊。  
       
喊得最标准的是一位磨刀的老师傅,他那一声“磨剪子嘞——戗菜刀——”,活脱脱就是当年“样板戏”《红灯记》里“磨刀人”那一声原汁原味儿的戏腔。  
       
一位卖豆油妇女的叫卖似乎使足了全身力气,声音勒得又细又尖,音调拔得又高,让听的人都感觉嗓子眼儿疼;一位卖菜的妇女,由于车上蔬菜品种太多,因此常常喊错,以至于喊完了还得补充一句——“啊没有了”;还有一些叫卖者大概是刚刚从事沿街叫卖的行当吧,那声音放不开,还带有几分羞怯……

再后来,除叫卖声而外,叫买的声音也逐渐增多了,而且用手持的电喇叭代替了人的喉咙,声音传得越发高远了。如“收头发——收长头发——”、“收门窗收家具,收旧电视!”、“旧冰箱、旧电脑、暖气片、书本报纸,各种破烂换钱嘞!”、“收大米——收陈大米!”、“收大狗,收小狗,收各种小狗!”  修理门窗换滑轮,换纱窗,换滑道,清洗油烟机!”…… 每天这不绝于耳的叫买、叫卖声,常常把人们搞得心烦意乱,尤其是节假日、星期天,家家户户大人孩子想睡个早觉那真是太难了。
     
每天听着这不绝于耳的叫买、叫卖声,我也常常回想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乡下读小学时候的事。我家兄妹九个,当时同时在学校念书的就有四个,为了凑足自己每学期两元钱的学杂费,我要把自己种的蓖麻籽、自己饲养的兔子、捡拾的杏核拿到镇里的收购站去卖,我也常常要把自家树上摘的杏、桃或是从河里捞来的小鱼小虾什么的拎到街上去卖。不过那时年纪小,顾不上什么情面,再加上有三五个小伙伴跟着凑热闹,连喊再玩一会儿工夫也就把东西卖完了。现在别说是叫我去沿街叫卖,就是随便叫我模仿几句叫卖声我也喊不出口。从这点上来说,我佩服每一位喊得好的、不好的叫买者、叫卖者。我也曾把我这种感受说给我的妻子听,妻说是生活没有把你逼到那步,逼到那步说不定你比别人喊得更欢呢。

随着我们这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2010我家这片老旧的住宅区整体拆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漂亮、美观、配套设施齐全的高层住宅小区,一个叫做华润·幸福里,毗邻的一个是长大花园北园,一个是长大花园南园。而我家则于2015年我退休那年搬到了依山傍水的山南巴黎花园。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与几年前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安宁、静谧如花园一般的住宅小区里,再没有叫卖声的吵扰了,大人孩子节假日早觉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然而,一种沿袭了上百年的“叫卖文化”也随之在此地消失了,这让人多少有些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乡的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