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家应知(10):甲骨文汉字对应表

(2012-08-10 22:01:09)
标签:

甲骨文

汉字

对照

    书家应知(10):

        甲骨文汉字对应表

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缪篆的区别

 
    甲骨文,甲骨文是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殷代(商朝)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100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比篆字更难识别的文字,好在字数不多。现有人搞出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对学习甲骨文非常有帮助。
                 原文地址:甲骨文汉字对应表!【中华文化】作者:弥勒内院看门人

http://s7/middle/60d27f6dtaa4c530dfe86&690

http://s5/middle/60d27f6dtaa4c531b6e24&690

http://s3/middle/60d27f6dtaa4c5329ed32&690

http://s3/middle/60d27f6dtaa4c532ad532&690

http://s3/middle/60d27f6dtaa4c53393ff2&690

http://s10/middle/60d27f6dtaa4c53364c79&690

http://s6/middle/60d27f6dtaa4c534efd15&690

http://s9/middle/60d27f6dtaa4c534d55c8&690

http://s9/middle/60d27f6dtaa4c5354c0d8&690

http://s3/middle/60d27f6dtaa4c535a6ef2&690

http://s11/middle/60d27f6dtaa4c536a93ca&690

http://s3/middle/60d27f6dtaa4c53e81742&690

http://s1/middle/60d27f6dtaa4c53e1e440&690

http://s9/middle/60d27f6dtaa4c53edff38&690

http://s10/middle/60d27f6dtaa4c53ff8499&690

http://s4/middle/60d27f6dtaa4c541555d3&690

http://s8/middle/60d27f6dtaa4c5420f4b7&690

http://s10/middle/60d27f6dtaa4c54322409&690

http://s11/middle/60d27f6dtaa4c54301c2a&690

http://s11/middle/60d27f6dtaa4c54467a6a&690

http://s1/middle/60d27f6dtaa4c5451d660&690

http://s6/middle/60d27f6dtaa4c545089d5&690

http://s8/middle/60d27f6dtaa4c545bf397&690

http://s10/middle/60d27f6dtaa4c54680ab9&690

http://s16/middle/60d27f6dtaa4c5476bf5f&690

http://s16/middle/60d27f6dtaa4c547c86ff&690

 

 

 

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缪篆的区别

 
【甲骨文】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小篆】  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如下图),即小篆代表作。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大篆】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缪篆】  摹刻印章的一种篆书。缪是绸缪之意,因其文屈曲缠绕,故名。古玺朴实,秦印挺秀,至汉代,变更篆法,印文介于篆隶之间。用缪篆刻印,平方正直,古朴深厚,更具艺术性。
  新莽六书之一。实际上就是摹印,是用在秦汉印章上的文字。有时也用于别处,如“蔡公子戈”上就有。缪,绞绕之意。秦汉印章文字确有这种写法,如“成霸私印”、“长寿印”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秦汉之际的印章并非专用这种书法,所以,缪篆虽属摹印,却只是后者的一种别体,是一种带绞绕的艺术化了的篆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