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湖保俶塔:舍弃小我见智慧

(2014-08-06 14:53:27)
标签:

舍弃小我

生态

西湖

保俶塔

分类: 郝赏美景悟管理

郝旭光

舍弃局部和短期利益,这个觉悟现在的领导应该有,现在的百姓也应该有。但这需要智慧,需要境界。

最近去杭州公干,闲暇时游览了西湖,西湖美景美到令人陶醉自不必重复,与美景相关的话题也很多,但笔者这次感兴趣的是保塔。相传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弘俶(后改名钱俶)奉宋太祖之召进京,久留未返,他的宰相吴延爽为祝福其平安而建九层高塔。历代曾多次修建,而且后人对钱弘俶评价不低。原因是他不仅对内注意安民,发展经济;对外继承祖训,奉中原为正朔,使得吴越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当时中国历经割据、战乱,迫切希望统一是民心所向,在全国盼望统一的大背景下,钱俶没有为一己自私,逆历史潮流而动,负隅顽抗,继续偏安。而是顺应民意,及时向大宋纳土献地。

这使得笔者联想起钱弘俶的祖父吴越国第一任王钱镠的一段经历。当时钱镠在杭州凤凰山修筑了“子城 ”,内建宫殿。有记载称,当时有风水先生建议他填平西湖盖宫殿,可保江山千年。他淡淡一笑,周朝最长,才有八百年,我怎么可能千年?而且,一旦填平西湖,将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所以坚决不肯做这种荒唐的事情。最后以八十一岁高龄得以善终。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尚有这样的举动:第一,有自知之明;第二,不敢违背历史和民心,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第三,敬畏自然,不敢以一己之私对自然界大开杀戒,的确难能可贵。钱镠、钱弘俶祖孙二人在历史上不见得有什么大贡献,但这几条还是值得称道的。

笔者十几年前在华北某地旅游,认识了一位镇党委书记。书记与笔者深谈以后了解了笔者的环保主义态度,说出了一个秘密:在他所辖区域的某村,发现一个极富吸引力、极有特点的景点(类似地下溶洞),当时他与村民相约保守秘密,因为当时还不知道怎么才能既开发又不损害生态和这个景点(有点类似乾陵不能开发,因为还没找到更好的保护方法,不如索性让它们留在地下),留给子孙后代,等到有好的方法以后再告诉世人。尽管相熟,他并没有带笔者前往游览。笔者十几年来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偶尔闲暇也曾访问过几次,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报道,也没有看到游客,说明大家仍然保守着这个秘密。笔者也承诺替他们保守这个秘密,所以从来没有说明这件事发生乡镇的具体位置。要知道,这个景点一旦开发,当地村民什么都不干就可以日进斗金啊!!!抵御如此巨大的诱惑,需要多大的定力和耐性?一个镇党委书记和一些普通的村民,一个古代的割据一方的小诸侯,都能为保护自然,为地区整体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而牺牲短期和局部利益,更何况我们现在掌管地方的大领导、“父母官”??

古往今来这些例子中的人物,他们都能舍弃局部和短期利益,抵御几乎难以抵御的诱惑和利益,为子孙后代和长远利益考虑,我们现在的地方领导比他们的境界不知应当高多少倍?更何况,在涉及当地居民及其子孙后代的重大利益面前,不能以当前、短期的局部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吧?这个觉悟现在的领导应该有,况且这还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大是大非问题,现在的百姓也有这个觉悟。存在于某地的自然的东西,不属于现在和某个局部地区,而是属于整体和长远的未来。

可见,顺应民意,顺应历史,以民众和历史的最高利益为自己的追求。民众的最高利益和历史趋势是什么?是国家统一,国泰民安,国强民富,是发展文化,提高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的水平,提高民众的实际收入和幸福指数。地方、单位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不是眼前过度开发带来的短期效益,为了短期利益而劈山填海,破坏生态,而是在与国家同步发展的情况下,事业越做越大,为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单位员工的实际收入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能做的这一点,尽管可能位置不高,但人们会永远记住。这就是保塔给我们的启示。

(原文发表于201483日《经济日报》,题目,“身前事身后名”,链接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4-08/03/content_210775.htm201485日发布在中国企业家网独家专栏“郝论领导力”,“ 西湖保塔:舍弃小我见智慧”,链接

http://www.iceo.com.cn/idea2013/2014/0805/293801.shtml

http://www.iceo.com.cn/idea2013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如需沟通可通过微博 “郝旭光”发私信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