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市证券监管证券违规行为上市公司诚信 |
分类: 证券监管 |
两大顽疾制约着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1):证券监管研究
郝旭光
中国股票市场20多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市场跌长涨短,牛短熊长,暴涨暴跌过多,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引起绝大部分市场参与者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月23日的博文曾经论述了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的表现及危害,本文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根本不是参与者的投机心态,更不是中小投资者的盲目参与。而是违法违规与上市公司不诚信,这两点与中小投资者没有一点关系。笔者认为,这是制约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两大顽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证券违法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正如证监会前主席尚福林 2009年1月16日在《证券时报》上所说的:“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依然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违法违规手法花样翻新,更加隐蔽,更加复杂”[1]。
按照他的说法,证券违法违规主体范围广泛,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上市公司高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与其他中介机构以及其他主体八个类别;违法行为多种多样,有法律明令禁止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信息披露违规等行为,有非法证券活动所导致的非法经营违规现象,而且各种违法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和传导性非常强,一个案件往往包括几个违法行为[2]。
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侵犯了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例如,内幕交易使一部分人能利用内幕信息,先行一步对市场做出反应,使其有更多的获利或减少损失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其他广大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内幕交易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广大的投资人。同时,内幕交易也会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因为,上市公司作为公众持股的公司,必须定期向广大投资者及时公布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必须建立一种全面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如果小部分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买卖,就会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失公正,从而损害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阻碍上市公司的正常发展。又如,操纵市场行为严重地扭曲了证券市场的正常价格,使价格与价值明显背离,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因此造成虚假供求关系,误导资金流向,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严重制约了这两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2.上市公司存在着诚信问题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股票市场产品(股票等交易对象)的提供者,其产品质量决定了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利益及市场的公平。它们的诚信程度决定了市场上交易对象的可信程度,这对市场的正常交易起着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诚信是股票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对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在我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由来已久,曾发生过大庆联谊、琼民源、红光实业、综艺股份、蓝田股份、东方锅炉、银广夏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极大损害了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给我国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严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前一阶段的瘦肉精问题,现在纷纷扬扬的塑化剂问题,上市公司闪烁其词,不能从对社会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不满,而且也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形象。在塑化剂风波的处理过程中,妄尊自大,目无民意,缺乏逻辑,成为笑谈。酒鬼酒说“成年人一天喝2斤以上白酒,塑化剂才可能对有影响。”这就好比说,瘦肉精无害,若有害,一人一天吃两头猪才可看出结果。他们家一人一天吃两头猪啊?而且,从医学角度看,如果真有害,即使每天喝不上2斤,它还有慢慢累积的问题啊。茅台说:“我是国酒,外交酒,塑化剂无害,有人恶意做空。”无害你开新闻发布干嘛?上市公司不诚信,投资者怎么敢拿着股票做长期投资?
上市公司的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为欺诈性的侵权行为具体内容包括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方面,其中虚假陈述表现得最为普遍,发生的案例最多,覆盖面最大。在许多情况下,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也是与虚假陈述有关的,或是以虚假陈述的形式表现出来。
两大顽疾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建议,下篇博文将加以论述。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郝旭光等:“论博弈论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财经科学》,2003年5期;
郝旭光等:“关于建立上市公司诚信制度的探讨”,《财经科学》,2004年6期。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若要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如需沟通,可发邮件haoxg61@163.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