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读厦门】厦门城李廷钰题刻:诸将都应膺上赏,流民谁与绘全图

(2016-10-07 15:02:49)
标签:

历史

文化

诸将都应膺上赏,流民谁与绘全图

——厦门城李廷钰题刻

 

http://s7/mw690/0031rPWSzy75oE2c5HUf6&690
1:厦门城李廷钰刻石处

今日的“厦门城”遗址,旧时是水师提督衙门的后花园“涵园”。园后的巨石“望高石”,登临“可收山海之胜”(《鹭江志》)。石上建八角亭,自然是文人武将闲暇时登临遣怀的好所在。望高石上镌有多方题刻,多为历任提督所题。李廷钰的记事题刻亦在其中:

咸丰三年岁在癸丑,孟夏之初,会匪黄德美□□乱□□同厦澄码,据其地,官军屡□□。巡抚王公懿德奏起前任浙江提督李廷钰统领水师官兵征剿。七月二十三日,□师镏江。前后凡四十八战。十月十一日,□□□复厦城,俘德美等磔于市,□日同□□□;越二日,澄码贼闻风惊□□□□逸。事闻,命廷钰记其事,□同人请勒于石,因记。

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是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上午,三十艘五蓬船从海澄海面驶来,三四千名小刀会武装人员在厦门登岸。经过短时间的交火,厦门城易帜。随后,厦门街头陆续张贴出署名“汉大明统兵大元帅”的告示,其一曰:

父老苦清苛法久矣。贪官污吏,政皆流为虎之苛,竭髓朘脂,民尽叹夫鼠之硕,以致山崩海溢,年凶岁饥,盗贼蜂起,黎庶鱼頳。我大明天德皇帝体天行仁,奉旨征厦,应天顺人。官斯土者,阳民无感旧,鼓吏有从军。释甲执冰,军无斗志。盖其本实先揆(),其所由来旧矣。尔提督等贪生畏死,业已抱头鼠窜,饶尔一命。胆敢妄听奸谍,收拾余烬,侥幸万一!岂知清朝天心厌绝,莫可挽回,所以弃甲曳兵,舟中之指可掬也!独不思我师兴而雨至,一洗清朝如毁之焚,尔人民等何独不识瑞应,何故有怀二心?夫贰心果何益哉?今若此蜂螫任其肆毒,虎贲展我洪威,殆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特示。

文告不外历数清廷罪恶,申明兴兵之必须,告谕民众勿怀二心、勿违天意,云云。此前此后,黄大元帅还发布一系列告示,如悬赏举报清廷余孽、安定市井禁绝哄抬物价等等。一段时间来,厦门的局势平静、人心稳定,一封发自美国驻厦领事馆的信件报告:

本月18日(公历)早晨5时起义军到达并进攻了此地。约在下午二时左右,他们夺取了厦门城。在夺取城堡的进程中,没有或几乎没有战斗,因此前一天主要的清朝官员就已逃之夭夭,政府军几乎未作抵抗。起义军一到达,就有人任意洗劫官府的房屋。大多数官府和几只平底战船被摧毁了。对起义军怎么称赞都不会过分,他们纪律严明,反对抢劫。他们布置了得力的警察听候外国人吩咐,以保卫商行和财产,没有一间属于私人居住者的房子受到进攻和损坏。起义军方面没有任何敌意,没有用任何方式来伤害和干涉外国公众。相反,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用一切办法来保护生命财产,还在城市中保持良好的秩序。(转引自《闽南小刀会起义史料选编》)

 

http://s8/bmiddle/0031rPWSzy75oE4KuRFc7&690
2:李廷钰刻石(《厦门摩崖石刻》)

拿下厦门的第二天,小刀会又分兵进取同安县城。十二日晨,由小西门攻入,焚千户署,知县李湘洲与参将躲避到城外民居。会党据城之后,劫掠财物,招募兵员“闾阎骚然”。数日后会党退出,据田湖社等处,清军不敢过问。六月十六日,林沙领战舰四十余只、龙艚十余只进攻金门后浦,“燃炮擂鼓,锐意来攻”。遭守岛官军截击,溃败。

自小刀会占领厦门之后,清军有过几次反扑,但都铩羽而归:

529日,官军的船队开进厦门港内,五六百名士兵登陆上岸,向厦门城逼近。这支官军遭到起义军的迎头痛击,经过一场小型战役就被赶回船上,立即把船开走。

74日,有4000-5000名的官军在距离厦门岛东北部大约10英里远的地方登陆,起义军则在离他们6英里的驻地架设一道障碍物以回应,7日,官军在逼近中与起义军发生了一场混战,被赶回去,还死了18个人。同一天,大约有42艘官军的船驶进厦门港,对25艘左右的起义军船只发动攻击。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据目击者估计,差不多1000发子弹只有一发有效,战火停息了,官军的船停到六岛外面,起义军的船也返回港内。次日早上,起义军的船驶出六岛与官军交战。为避免伤亡,两军只是远距离地打了几下。官军第二天就离开了。

在洋人看来,双方的交战过于文雅。9月中的一场水陆交战,这样写道:

小刀会起义军主要在几百步的距离内使用火绳枪,而且隐蔽在堤岸和大石头后面,所以伤亡很少。但官军有他们船上炮火的援助,所以白天打起仗来相对有优势。晚上,双方固定退回营房高枕安眠,因为双方都很高尚,不做夜袭、突袭以及像不文明的人那样互相偷鸡摸狗的事。

如此怠工,自然让人愤怒。泉州知府幕僚沈储,在文牍中斥责道:“自会匪窜踞厦门,时经三月,调集兵勇一万余人,糜费饷银十万余两,而坐守同安,不能前越尺寸”,而究其原因,并非敌方“有奇材异能、深谋秘计与坚甲利兵”,我军“兵之不进,非兵也不多,饷之不继也,实缘军无纪律,士乏战心,统驭无方,赏罚失当,以自守为得计,以小胜为奇功”。沈储叹息道:“玩愒因循,几于不可救药!”

时任福建巡抚兼任代理闽浙总督的王懿德,此刻也焦急万状。他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了休致在家的前浙江提督李廷钰,紧急奏请朝廷重新起用,“统带族众助剿”。

李廷钰,字润堂,马巷后滨人,前闽浙水师提督李长庚之族侄、养子。李长庚剿灭蔡牵中阵亡,追封“三等壮烈伯”,由廷钰袭爵,故又称“袭伯”。嘉庆18年(1813年)廷钰入京城任二等侍卫,后出任南昌副将,再历九江、南赣、潮州等镇总兵。鸦片战争中,据守珠江口威远炮台,直至弹尽粮绝。道光22年(1842年)擢升浙江提督,任上被劾而夺职,归居泉州玉犀巷。

 

http://s12/bmiddle/0031rPWSzy75oEau2tZ7b&690
3:李廷钰印章

当时同安境内,西界,如灌口、积善里、潘涂,官浔等地民众多随小刀会往攻厦门。而东界及马巷之民,却站在朝廷一方,愿意为清军效力。

李廷钰在马巷境内招募乡勇。七月二十三日,一支6000人军队由镏江(刘五店)渡海,登陆五通,设行营于龙湫亭。与此同时,施得高领兵把守圭屿洋面,严守鼓浪屿,断绝漳州方面的支援。二十五日,李廷钰进兵金鸡亭,继而进兵文灶。在文灶,拆毁村庄房屋,会众逃散,被杀数百人。清军推进至将军祠。民军藏兵西姑岭,乘隙从董内岩、山边岩进攻。李廷钰分兵进击:南路由王朝纶带领,从曾厝垵进军;北路由吴鸿源率领,防守于水鸡腿、美头社。而中路进攻白鹤岭、溪岸、粪窟渡头、深田内、层山头花园等处。十月初八日,廷钰移师溪岸,北路迫近筼筜港,南路兵临镇南关,血战一昼夜,呼声动天地。十一日凌晨,清军从东门驾云梯登城,民军惊溃。

11日上午,天还没亮,官军分成两翼向着城堡的北面和东面挺进,并带有梯子。战斗从早上四时一直继续到大约六时,那时候,叛军从南面各城门退走,成群结队地奔向不同的码头,在那里,在一段时间里,极度的混乱和惊惶笼罩着一切。七时左右,叛军的大帆船开动了,载满所有能够挤上来的人,抢风调向,在港里忽东忽西地行驶着。本来经常在码头等待乘客的舢板,现在却远远避开。由于叛军没有足够的船只容纳全部士兵,他们当中一大部分人只好利用他们能够拿到任何象船的东西来摆渡,不管它们是否装有货物,也不管它们到底能漂浮多久。船都负载过重,在一阵大风中,几百条船都离了岸。有些负载过重的船,还没驶到中流就沉没了,只有少数船上的人爬上大帆船,绝大多数都漂游到鼓浪屿,和驻守在那里的叛军一起留在岛上,无法逃跑。大约七时,叛军的首领安全离开了。(《北华捷报》1853917日)

黄位只身从西门出,驾船逃往南洋。黄德美逃匿乌屿桥,其乡人惧怕株连全族,于是将德美等人献与官军,随后“磔于厦市,籍没其家,得财产数十万贯,妻妾皆戮”。

事后,李廷钰将战役情况刻于水师提督石上:

夺城后的清军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道:

明军既去,官军入城市,纵刼掠,戮及童稚,刀钝而不血,则并缚数人而投之河,不可理喻。英领事通牒劝止,亦无效,乃用威压之计,以两军舰泊香港,若将强制者。于是洋场及船埠四周俱免于祸,余则有一日斩杀至二千人以上者。

 

http://s6/bmiddle/0031rPWSzy75oEgtweVb5&690
4:清军的官与兵(《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参加过太平军的英人呤唎,在他《太平天国亲历记》一书中引用过英军费熙邦舰长的一段回忆,后者亲睹了清军在厦门的屠城之举:

清军既雇用海盗,就允许他们去犯必然会犯的恐怖罪行;这似乎还不够,清军还鼓励他们去犯更多的罪行,答应他们,凡交上人头一颗就赏大洋六元。

这些野蛮人入城后,头一件事就是到处去找人头,他们不顾一切地去搜寻人头,不管病弱的也好,无罪的也好,只要有头就行。

他们把捕捉到的人民押解到水师提督那里(据说这个海盗首领后来竟成为丢乐德舰长的盟友),他的船距我们的船很近,所以一切经过我们都见到了。他发出了杀人命令。起初,他们就在附近码头上砍头;不久,码头上堆满了人头,刽子手疲倦了,工作进行逐渐缓慢下来,于是开始在船上砍头。他们还觉得太慢,就把人捆起手脚抛在水里。欧洲人再也看不下去,传教士。商人,水手,海员,官员等都跑过去加以制止。那些清朝官吏、刽子手等连忙纷纷躲避,唯恐遭到意外,他们惋惜已经可以到手的赏格落空了:四百个可怜虫被救活,其中二百五十人受伤,有些受到二十处伤,有的伤少些,但是更危险,有的头就要被割下,约有三十人死去。后来,清朝官吏把屠场移到郊外一英里处。他们在重占此地的两天之中,砍下二千多个人头。许多天,尸体都在港内漂浮,被潮水冲出冲进,滞留不去,直到后来才被海水卷走。

 

http://s13/mw690/0031rPWSzy75oEixkzG8c&690
5:清军处决囚犯(陈亚元供稿)

历时半年的小刀会之变,终于平息。侯官名士郭柏荫有《厦门乱后感赋》:

海云如墨障蓬壶,乱后山川风景殊。

诸将都应膺上赏,流民谁与绘全图。

田园芜没千燐聚,墟里荒凉一庙孤。

闻道行营催转饷,吏胥火急奉官符。

李廷钰自然在受上赏之列。会党未除,就先赠给二品顶戴,战后又官复福建水师提督,东山再起。吴兆荃有诗赞曰:

再起东山老谢安,翩翩风雅见衣冠。

西平将种淮西夜,大雪弓刀入蔡寒。

其实,李袭伯没有夜袭蔡州的李愬那般英勇。李禧《紫燕金玉堂笔记》说道:

余闻父老云,双刀会本乌合之众,而官军之懦怯无能,如施军门绰号“醉施”者无论矣,李袭伯由五通登陆,设行营于龙湫亭,先锋行数里则不敢前进,鸣枪示威,探知会众散已尽,乃日进数里,所到责令居民宰猪犒劳,供奉之繁,颇为骚扰,然其公牍则张大其词。

对李廷钰有微词的还不限于此。李禧的笔记继续记载道:

李润堂在厦水师提督任奉令他调之日,罡风吹折署前旗竿一柱。润堂饬弁再斫其未折者,众请其说,润堂曰:“李为一木,二木则属林。”盖继任者为林志忠也。林未果接任,后数日卒。

李廷钰于咸丰六年去提督职,去职原因在于上一年官员考核时,总督王懿德对他所作的评语为“提督李廷钰精力尚健,韬略素娴。惟二年之内未经出洋”。咸丰见后大不悦,便下旨道,李廷钰本是“任内获咎人员”,因剿办会党“有劳绩”,因此“弃瑕录用”。如今这般懈怠,“是否精力就衰,抑或性耽安逸”,要求王总督“详细察看”,“毋稍徇隐”。三个月后,又一道旨令,着李“来京另候简用”。李廷钰从此也就断了仕途之想。继任提督的是福宁镇总兵林建猷(其父才名“林志中”),该员接到命令后,星夜赴任,途中染疾。到任后即病逝。

李廷钰虽是将家子,然“恂徇有儒者风”。当年李长庚征战海上,曾以诗寄语廷钰:

年来颇觉风涛苦,寄语吾儿要读书。

文武虽然同报国,荷戈总说是征夫。

 

http://s8/mw690/0031rPWSzy75oEkbW6Pf7&690
6:李廷钰印章

李廷钰入仕初,本意欲改文职,但恪于“袭爵”,依规只能从武。道光十七年为潮州总兵,嫌政事繁杂,请调低官职。道光答“尔能文必坐镇岩疆”,不许,归而自镌“帝许能文”私章,以志荣宠。廷钰善诗文,工书画,又善鉴别古法帖真赝。官至一处,便与当地论文赋诗,人将其与唐代李光弼相比,称“小李太尉”。据说从提督职上被参,罪名为“耽吟”。廷钰曾作“秋林逸兴图”,林则徐为之题诗道:

将军好武复能文,骥子兰筋本轶群。

宝气难为藏匣剑,素心偏似在山云。

秋林自埽风千叶,瘦石还添竹二分。

久别却于图画见,要期麟阁策奇勋。

李廷钰的诗作,今天还能见到的不多。《马巷厅志》载有其《鹭江即事》一首,其诗道:

鹭岛重登日,镏江再渡时。

不知身是寄,长与世相违。

野菊经霜瘦,江梅带雨肥。

谁怜沧海上,独鸟倦还飞。

未知诗作年代,少却战将之虎狼之气,而多潦倒文人之哀伤。

 

引文见黄家鼎《小刀会匪纪略》、沈储《舌击编》、(英)乔治 休士《厦门及周边地区》等。

 

http://s6/mw690/0031rPWSzy75oEm5cO105&690
7:“龙湫涂桥”旧照(《画说厦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