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村之子的散文《修牙记》

标签:
育儿地包天前门牙医生病人 |
分类: 水墨赏析 |
出于职业习惯,看见边村之子的《修牙记》,就打开文章看看。说到牙齿,在文献里还真的没有深究过。今日一看,学习了。
读完此文,想笑却没笑出来。被作者的一句听说给憋回去了——“听说,不少病人其实都是被医生吓死的!哈哈!”有道理。后面再说。
《修牙记》以“牙”为线索,串联了关于牙的自我认识以及自己看牙、儿子看牙的小故事。叙述平实,毫不造作。
一个简单的故事,其实只是叙述一个人的无奈,当然也是一群人的无奈。因为在中国看病,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于是我们就会把有些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不是不去想而是没法想。想要琢磨透,反被负累。就如同这看病,要琢磨为什么会这样,琢磨透。那就太难了,铺天盖地的网络骂声此起彼伏,孰对孰错,自在百姓的心里。
一如这两次看牙,不同的经历给出了病人不同的结论。而目前的中国的医疗环境也确实如此,医患之间的矛盾已经是水火不容之态势。对于双方而言,都是自取恶果。而伤害最深的却会是病人。对于这些矛盾究其本因,太复杂、太神秘。
而事实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至于什么是事实,就是病人的治疗过程。良医、庸医在病人心里已经明了。结果说明了一切,病人认同是结果而不是那滔滔不绝于耳的专业术语。
其实于另一方医生而言,也是百般无奈,这种无奈病人是体会不到的。结果这样的一种缠绕在医患之间的情结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觉得对方不可信,如此这般演变成:不少病人其实都是被医生吓死的。医生一方,大检查,逢单病人签字,将病情陈述严重,尽量规避自己的风险;而病人却将自己看做刀俎之鱼,任你宰割。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种关系,如若痊愈,皆大欢喜;反之,则.....
殊途同归,这个成语,在医患之间已经没有共同、和谐的愿望。而双方都逃不开事先准备好的道德和发霉的良心。
事实摆在眼前,让人看懂的永远不在心里面。就像这里面的故事,复杂又单纯,仿佛一双小女孩的眼睛。其实,许多云山雾障都是黑暗做的,很容易被阳光穿破。
而作家的肩头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有社会责任,对于这样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就要揭露和鞭挞。就要像作者一样于构思中善于穿插,善于捕捉敏感之光,在认真叙事的场景中捡拾些什么东西,重新认识了一个人,重新认识一个行业。
莫不是现实里的故事越来越幽默,还是自己被这些故事所负累。亦正亦邪,亦真亦假,仅凭须发皓白,老生还是小旦,主角还是配角.....
闲言碎语,就此结束。
问好边村之子,谢谢您的故事。
附原文:
修牙记
作者:边村之子
无论古人今人,对“前门牙”,也就是“齿”,都情有独钟,或谈论兵法,讲存亡之理;或入诗入画,诉爱慕之情。前门牙,也就是“齿”,对人的意义很重大,特别是在美学意义上,更是价值非凡。因此,儿子的前门牙是必须修的,因为不修就不美,不美就会影响长大以后的自信。长大以后没有自信,就会缺乏创造力和生活的热情。没有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就会成为颓废而慵懒的一代。成为颓废而慵懒的一代,就会使中华民族无法立足于世界名族之林。所以,为儿子修好前门牙,确实是一件大事、要事。